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周成虎在大会主论坛做《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演讲。
周成虎认为, 世界上“一切皆可数据化”。他表示,到了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智能终端,在移动状态下,人与设备皆为主体,采用的非结构化的自动记录方式,大数据超越了人类正常的认知。
周成虎表示,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演化到工业社会,用机器代替一切,带来了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给我们带来的是现代文明。到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信息社会,在日益复杂的信息网络空间,使人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大的旅行距离,一切都是透明感知的。
所有城市化国家中都曾经出现过城市病,我们重复走的依然是工业时代城市化发展道路,依然被人口膨胀、环境污染、成本增长等等因素所困扰。我们要吸取发达国家的教训,能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让城市运行更加智能化与智慧化,实现宜居城市,使文化能够传承,使人类社会能够繁衍下去?周成虎认为,做到这点其实挺难的。
周成虎认为,信息化是智慧的基础,没有信息化就不可能有智慧城市。信息技术正在迎来新的变革浪潮,智慧城市是把城市作为一个主体来研究,而不是把城市作为若干组合体来研究。作为整体来讲,毫无疑问,要提高效率。城市建设内容,要有基础设施,要有好的管理,要有好的产业经济,最重要的是要有很好的宜居环境,缺少哪一方面都不行。
因此,周成虎认为,智慧城市应当包含五大内容:产业升级、社会治理、生态环境、民生改善、基础设施。
周成虎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三大导向,认为:目标导向,不可能一步到位;需求导向,东部、中部、西部是有差异的;问题导向,每个人的问题不一样。
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应具备以下特色:第一,一城一策,智慧发展。第二,人为核心,质量关键。第三,产城相融,互促共进。第四,体制创新,机制融合。第五,多元资金,优配资源。
周成虎表示,过去五年内,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动了三批示范城市。北京已经具备从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迈进的条件。正在建设中的智慧北京电子政务工程,目标是服务领导和公众,北京做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库,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统一起来。
周成虎表示,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高度集中反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希望城市能够像蓝天一样蓝,像雪一样白,中间有一个美好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