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昨天公布高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宣布将取消高考文理分科,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等。意见要求上海、浙江先行试点,2017年全面推行。这次改革针对了多年来公众意见突出的大部分问题,是中国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系统的改革。改革最明显的两个目标是:促进社会公平,缓解高考压力。舆论的最初反应非常积极,但也有学者指出,要做到让各项改革的实际效果都与它们的设计初衷一致,是要另外付出巨大努力的。比如一旦操作失误,高考的压力有可能从高三向高中的整个三年渗透,反而使学生的高中生活更沉重。毋庸置疑,高考的一揽子改革凝聚了全社会促进这一重要制度合理化的全部诚意,也是一次充满决心的努力。然而由于中国社会竞争过度激烈是个超越高考的事实,高考无论怎么改,社会竞争对它施加的压力是化解不掉的。因此高考改革在最好的情况下,是让这种压力相对均匀、有序地与学生们接触,不要因为高考的不合理组织进一步放大它的效应,或者对它做严重不公平的分配。关于这一点,社会必须有符合实际的估计。高考是中国社会公平体系的支柱性机制,公众对它的要求很高很具体,而且不同社会群体的要求有时是矛盾的。这使得对高考的任何一项改革很难是零副作用的皆大欢喜。高考改革只能追求积极效应的最大化,而非绝对化。比如高校招生多给中西部和人口大省区分配些名额,这是重新安排利益的过程。多分配多少才是恰当的,新的争议难免出现。再比如取消体育、艺术特长加分,对促进公平的作用将很突出,与此同时,如何维系中小学生开展文体活动的积极性也将面临考验。 高考困局对中国这个巨型社会十分典型,它看上去是高考制度本身的缺陷造成的,实际却不是这样。过去的很多规定在制定时,也都有它们各自的合理性,但异常激烈的高考竞争和中国社会自身的各种问题很快包围了那些合理性,并且逐渐吞噬了它们。针对高考某项具体政策进行专业化、甚至产业化的围攻和解构,撕碎它的合理性,使它同中国现实社会的种种不公平对接,中国社会深处有这方面很强的动力和能力。高考新规很可能再次遭遇这样的挑战。 尽管面临着多种不确定性,但昨天公布的高考改革还是带来焕然一新的感受。这是中国实现公平的空前决心与中国最集中的问题群的一次较量。人们看到,一面公平的旗帜在高考困局的上空高高飘扬。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这次较量并非以一条清晰的道义线分出两个互相对立的阵营,道义在这里是呼唤力,是说服力,是帮助我们穿越问题沼泽的精神向导。我们不能以原地打转的沮丧面对高考困局,再困难的局面,也蕴藏着巨大的前进空间。高考新规公布后,那么多人受到鼓舞,看到了希望,这些感受都不是虚幻的。在社会多元化的时代,人心较明显的聚合十分珍贵。希望教育部门扎扎实实推动这次改革,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提供一个扎根社会基层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