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动态

2014-09-05 14:31
航运交易公报 2014年23期
关键词:出口配额职业资格稀土

国务院再度取消和下放52项行政审批事项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简政放权措施促进创业就业,部署石化产业科学布局和安全环保集约发展,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修订草案)》。会议上,李克强重申他在今年全国“两会”记者会上所做的承诺:年内将再取消和下放200项以上行政审批事项。李克强强调,“‘放是放活,而不是放任;‘管要管好,而不是管死。”

会议确定,一是取消和下放新一批共52项行政审批事项,其中“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核准”等关系投资创业的34项审批事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审批”等涉及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业务的10项审批事项;涉及资质资格的8项审批事项。

二是在保持资质资格水平不降的前提下,减少部分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先期取消一批准入类专业技术职业资格。

今后,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和各地区、各部门自行设置的各类职业资格,不再实施许可和认定。逐步建立由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开展水平评价的职业资格制度。

三是围绕促进投资创业便利化、优化营商环境,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许可、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书核发、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资格认定、设立内资演出经纪机构审批等3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均改为后置审批。

下一步要继续清理和压缩现有前置审批事项,将其中的大多数改为后置审批。

会议指出,石化产业链条长,产品覆盖面广,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在全球竞争加剧、资源环境约束加大、部分产品过多依赖进口的情况下,必须按照安全环保优先、科学合理规划、提高产业效益、保障能源安全的原则,搞好石化产业布局,使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相促进。

会议强调,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按照安全环保优先、科学合理规划、提高产业效益、保障能源安全的原则,搞好石化产业布局,使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相促进。会议强调,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要以现有产业基地和优势企业挖潜改造为重点,促进石化产业提质增效升级。要严格环评、科学论证,做好项目选址,避免盲目违规乱上。切实加强安全环保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及时排查隐患。从严查处环境违法事件。

中国准备放弃稀土出口关税和出口配额制度

路透社援引知情人消息称,中国准备放弃有争议的出口关税和出口配额制度。

3月份,世界贸易组织(WTO)判定中国稀土出口管控违背WTO贸易原则。“面对裁决结果,北京方面可能别无选择只能遵从。有可能在明年取消出口限制规则。”这位匿名知情人表示,“遵守WTO规则将反映北京的战术调整,但其为提高定价能力而制定的长期计划和获得利润丰厚的下游行业市场份额预计将保持不变。”

中国稀土出口配额制度始于1998年。当前,稀土出口商还须上缴15%~25%的出口关税。自2010年中国削减稀土出口规模以来,全球稀土库存近乎耗尽。中国稀土消费量约占全球70%,供应量则占全球90%。

彭博新闻社报道称,中国将在下半年严格管控稀土产业,尤其是违法开采。预计这将推涨稀土价格。研究机构北京安泰科分析师陈欢称,这将推动稀土价格涨超20%,“更高的价格也将刺激海外稀土矿的发展。”

不仅是来自国际的制裁压力,海外稀土开采项目也正在壮大。加拿大券商Euro Pacific统计数据显示,国际矿企有数个稀土项目正在推进,至少有18家企业正寻求海外稀土资源开采,未来十年总计投资规模将高达120亿美元。

稀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因冶炼提纯难度较大而显得供应稀少而得名“稀土”。稀土可作为润滑剂,可大幅提高其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并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其中,稀土永磁在中国消费量中占比为42%,是下游需求占比最大的行业。最近几年,中国稀土呈现:偷采盗采猖獗,且违法开采严重污染环境;走私猖獗,走私量甚至超过正规出口量。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秘书长马荣璋曾表示,2006—2008年国外海关统计的从中国进口稀土量,比中国海关统计的出口量分别高出35%、59%和36%,2011年更是高出1.2倍;出口配额用不完。

当前,拥有采矿权的稀土大集团有包钢稀土、厦门钨业、五矿稀土、广晟有色、中铝及赣州稀土。中国对稀土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

此前在《航运交易公报》本专栏对稀土相关议题的报道中,专家对“稀土案”的分析即已指出,限制出口的措施很难绕过WTO相关规则,必须从生产领域加以规范。中国很多资源领域都存在类似问题,这不仅在考验管理部门的认识水平,更重要的是考验管理水平。那种“外转内”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全球一体化的法律环境。endprint

猜你喜欢
出口配额职业资格稀土
中国的“稀土之都”
俄罗斯可能在2020/21年度下半年实施谷物出口配额
稀土铈与铁和砷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热点
废弃稀土抛光粉的综合利用综述
职业资格制度的执行困境
双稀土和混合稀土在铸造铝合金中应用现状
澳大利亚职业资格框架探析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