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庆霞
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分析
于庆霞
目的 探讨针对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 慢性胃炎患者142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71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8%,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8.9%,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慢性胃炎患者开展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可促进症状好转与炎症吸收, 提高临床疗效。
慢性胃炎;中医针灸;黄芪建中汤
慢性胃炎是临床中多发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 患者在初期并无显著症状表现, 伴随病情迁延会逐渐出现胃部疼痛、饱胀及消化不良等症状[1], 不但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负性影响, 也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的高危因素。本次研究采用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对该病患者开展治疗, 获得了显著的症状改善效果,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 均通过胃镜检查获得确诊, 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71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9例, 女32例, 平均年龄(31.8±4.9)岁, 平均病程(6.9±1.4)年;对照组患者中男41例, 女30例, 平均年龄(32.0±4.4)岁, 平均病程(6.6±1.2)年。两组患者与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 在空腹状态下口服18 mg奥美拉唑与0.8 g硫糖铝, 用药3次/d, 进食前30 min嚼碎后吞服。存在腹胀表现者增加10 mg多潘立酮,用药3次/d, 以提高胃动力。持续应用药物1个月。
1.2.2 观察组 本组患者给予中医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开展针灸过程中选择中脘、内关与足三里作为主穴, 依据实际症型选择配穴。存在气滞血瘀表现者增加膈俞;寒邪入侵者增加胃俞;阴虚表现者增加内庭与三阴交;脾胃虚寒者增加关元与气海。主穴采用平补平泻法, 配穴采用虚补实泻法,在症状发作时行针直至症状改善。每日开展1次, 持续治疗15 d。同时, 口服黄芪建中汤, 药方:生姜15 g、炙甘草20 g、黄芪30 g、桂枝15 g、饴糖30 g、白芍15 g、大枣10颗, 水煎后取汁, 分早晚2次服用, 1剂/d, 持续治疗15 d。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治愈:用药后症状完全消失, 饮食恢复正常, 胃镜检查显示炎症完全吸收;②有效:用药后症状明显好转, 进食总量有所增加, 胃镜检查显示病灶获得改善;③无效:症状与体征均无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获取数据均应用SPSS16.0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8%,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8.9%,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表1 两组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比较[n (%), %]
祖国传统中医将慢性胃炎疾病归为“胃痛”范畴[2], 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人体胃、脾、肝三种脏器功能失调所致,长期气虚郁结、情志不畅、饮食失衡均会加重疾病进展[3]。中医治疗该病主要以调肝和胃、益气健脾为主。本次研究针对71例患者采用了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的治疗方式, 其中穴位针灸起到和气止痛、消除胃脘部胀满的作用;而黄芪建中汤中黄芪具有提高血清蛋白水平, 改善肠胃平滑肌功能的效果, 全方共同作用下达到调理胃肠、散结梳气的作用。本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5.8%, 与常规西药治疗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该种中医治疗方法可增加标本兼治的效果, 对缓解临床症状具有更为显著的作用。
综上所述, 针对慢性胃炎患者开展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可促进症状好转与炎症吸收, 提高临床疗效。
[1] 安云.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胃炎48例.光明中医, 2014, 19(2):305-306.
[2] 吴春娥.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中医诊治经验.中国乡村医药, 2013, 20(23):36.
[3] 张玉兰.卫新国治疗慢性胃炎临证经验.河北中医, 2014, 36(1):8-9.
2014-06-19]
450000 河南公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