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2014-09-05 12:05慕明堂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0期
关键词:血流量造影脑梗死

慕明堂

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慕明堂

目的 对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分别行常规CT平扫、CT灌注成像和血管造影检查, 分析重建成像, 并对患者缺血区脑血流参数进行计算, 和对侧区域内灌注参数展开对比。结果 68例患者经常规CT扫描, 发现32例为早期脑梗死;CT脑灌注显示病变区脑血容量及血流量显著低于健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和对比剂峰值时间延迟;血管造影显示68例患者均有动脉狭窄或闭塞现象。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 CT脑灌注成像可将患者缺血部位和缺血程度予以及时、准确显示, 而血管造影可将病变血管范围予以准确显示, 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促使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准确率大幅提高, 可为患者进一步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急性脑梗死;CT脑灌注;血管造影

为探讨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的优劣, 作者选取本院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对其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 其中男38例, 女30例, 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7.2±3.4)岁;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12 h内接受检查, 在发病后3~14 d接受CT平扫复查。

1.2 方法 利用Philips Brilliance 64MSCT机展开扫描, 先展开常规横断面扫描, 将脑出血患者排除;层厚及层距均为5 mm。之后利用高压注射器, 将 50 ml 300 mg/ml 碘必乐以5 ml/s速度给予静脉注射, 延迟5 s后展开扫描, 取基底节平面作为中心, 向上展开8层扫描, 相关参数为:80 kV与250 mA, 设置扫描速度为1 s/360°, 间隔扫描时间为1 s, 扫描用时为50 s, 层厚为5 mm, 扫描覆盖范围为40 mm, 获取感兴趣层面320幅图像。将所获取数据传输至工作站, 采用CT Perfusion软件加以处理, 以大脑中动脉为输入动脉, 以上矢状窦为流出静脉, 根据灌注参数图像的灌注异常范围选取病变区最大层面展开评价, 取中线作为镜面, 对病变区和健侧相应区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及对比剂峰值时间进行测量。血管造影扫描范围为主动脉弓到颅顶,将造影剂以5 ml/s的速度注射60 ml, 管电压及管电流分别为120 kV、100 mAs, 层间距为0.6 mm。在注射对比剂后展开实时监测, 于对比剂充盈高峰期展开扫描, 使用容积重建图像与最大密度投影, 对患者脑内、颈段大血管分支狭窄和闭塞情况进行观察。

1.3 判断标准 对比病变区与健侧相应区域血流量图, 判断病变区脑血流量(CBF)降低程度为:轻度降低:血流量图是健侧的50%~60%;中度降低:血流量图是健侧的20%~49%;重度降低:血流量图是健侧的20%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8例患者经常规CT扫描, 发现32例(47.1%)为早期脑梗死, 其他患者未见明显异常;CT脑灌注成像检查显示, 所有患者均存在灌注异常区, 且病变区脑血容量及血流量显著低于健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和对比剂峰值时间均长于健侧, 具体见表1。血管造影重建图像中, 36例患者出现一侧颈内动脉狭窄, 4例左侧颈内动脉闭塞, 18例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 10例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详见表1。

表1 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CT脑灌注成像情况分析( x-±s)

3 讨论

脑梗死也即缺血性脑卒中, 是临床常见神经系统疾病,该病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1], 且男性发病风险高于女性[2], 患者通常有无力、头晕等短暂性脑缺血症状。急性脑梗死起病突然且进展迅速, 致残率与致死率较高[3]。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 CT平扫是对脑缺血性梗死及出血予以鉴别的重要方法, 而近年来在多层螺旋CT在临床中逐步推广下, CT灌注成像、血管造影技术在临床中得到了有效应用。

国内已有研究显示, 脑梗死患者中有93%的患者灌注改变比形态学改变更早[4], 而脑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一般在发病后3 h内展开可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因此对患者灌注异常区域予以尽早发现, 对半暗带尽早判断, 评估侧支循环血流情况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CT脑灌注检查是利用快速扫描技术与对比剂团注方法, 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及对比峰值时间等诸多灌注参数予以测量, 在形态学改变前发现存在的异常, 从而对组织血管化程度、血流灌注情况等予以尽早、准确反映[5]。利用64层螺旋CT展开扫描, 其扫描速度快且覆盖范围较大,可获取更为全面的检查效果, 且检查更为迅捷。血管造影检查是自主动脉弓到颅顶展开检查, 对颅内动脉及颈段动脉进行重建, 将缺血区域内供血动脉的狭窄、闭塞等情况予以清晰显示, 从而对脑缺血原因予以显示。本组研究中, 68例患者经常规CT扫描, 发现32例为早期脑梗死;CT脑灌注显示病变区脑血容量及血流量显著低于健侧, 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和对比剂峰值时间延迟;血管造影显示68例患者均有动脉狭窄或闭塞现象, 36例患者出现一侧颈内动脉狭窄, 4例左侧颈内动脉闭塞, 18例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 10例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从这一结果可知, 在急性脑梗死检查中,利用64层螺旋CT联合展开脑灌注检查与血管造影, 可对患者脑缺血情况予以更为详尽、更加全面的检查, 可获取病变血管及血流动力学更加全面的信息, 从而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参考。

综上所述, 在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 CT脑灌注成像可将患者缺血部位和缺血程度予以及时、准确显示, 而血管造影可将病变血管范围予以准确显示, 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促使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准确率大幅提高, 可为患者进一步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1] 周育苗, 吴炯, 刘小利, 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35):4148-4149.

[2] 王艳, 刘国荣, 安雅臣, 等.炎性标记物对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的影响.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1):66-68.

[3] 黄小钦, 贾建平, 马青峰, 等.颅脑CT血管成像对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9(5):331-333.

[4] 孙勇, 李莹, 魏微, 等.CT血管成像的侧支循环评分用于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最终梗死体积.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 15(12):1265-1266.

[5] 徐青青, 周俊山, 孙军, 等.急性脑梗死性皮质脊髓束受损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临床初步应用.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4, 30(1):12-16.

2014-07-02]

461100 河南省许昌县人民医院CT室

猜你喜欢
血流量造影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抖腿是健康行为
浅谈体育课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的作用
输卵管二维超声造影与碘剂X线造影的临床研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