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健
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的比较
于健
目的 比较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9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A组和B组, A组58例患者接受髓外固定疗法, B组33例患者接受髓内固定疗法, 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就诊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髓外固定患者中未见并发症, 髓内固定患者中有10例(30.3%)出现并发症,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应根据具体情况予以治疗, 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都比较好, 差异不显著, 但髓外固定疗法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外固定;髓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人多发, 男性多发, 是一种常见病症, 发病率逐渐上升。由于粗隆部血运丰富, 骨折后极少不愈合, 但易发生髋内翻。通常治疗方法为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1]。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 DHS), 髓外固定的典型代表, 由粗螺纹钉、套筒钢板等组成, 常用于稳定性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 多为Gamma钉内固定和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FN)内固定, 对骨折部位的血运干扰较小[2]。为了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选取了2010年7月~2014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9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 对就诊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试验选取2010年7月~2014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9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其中男61例, 女30例,年龄43~80岁, 平均年龄53.2岁;合并全身多处骨折17例,多处骨折并神经损伤5例;所有就诊患者中, 35例为车祸所致, 31例为跌倒, 14例为肿瘤引发, 11例为高处坠落。所有患者在住院后均进行了常规检查, 制定手术实施的具体方案,患者基本均在伤后1周内予以治疗。
1.2 手术方法 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了患肢皮肤牵引制动, 缓解疼痛, 并积极完善各项术前辅助检查。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实施手术。术前静脉滴注抗生素。91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58例患者接受髓外固定治疗, 仰卧, 髋外侧手术切口10 cm左右, 不切关节囊,合理安放钢板, 进行固定。B组33例患者接受髓内固定治疗,侧卧, 粗隆骨手术切口5 cm左右, 分肌并进行内切口, 安放髓内钉, 进行固定。A、B两组均根据切口情况以及患者自身的愈合情况等予以合适的活动量, 并进行正常的术后护理。
1.3 评价标准 对手术中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长、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等进行记录, 分析比较, 根据相关理论采用Harris评分法, 对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该项实验所得结果数据均就计算机整理完毕并予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资料中计量资料统计采用2个样本均数两两比较(Wilcoxon 两样本比较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本院2010年7月~2014年3月来就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就诊情况统计结果, A、B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髓外固定患者中未见并发症, 髓内固定患者中有10例(30.3%)出现并发症,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就诊情况( x-±s, n)
髓内钉固定, 操作简单, 坚实牢靠, 术后基本不用外固定, 便于术后患者的活动锻炼, 利于体质恢复。髓内固定系统为中心位固定, 所受弯曲应力较钢板大大减小, 固定力臂短、弯矩小, 且其有固定角度的螺栓易使股骨颈干角得以恢复, 可有效防止旋转畸形[3]。
髓外钉固定, 较为牢固, 对骨髓腔狭窄的患者, 可以避免髓内钉插入的困难, 减少软组织的损伤以及骨量丢失等。且皮肤切口小、损伤小、对骨折部位的血运干扰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但实际应用中, 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都具有一定的不足[4]。
老年人作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主体, 主要是因为老年人自身的体质、免疫力等情况决定, 且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很可能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 医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患者体质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法。髓外固定和髓内固定是近年来大多医师所选取的治疗方法, 但其应用各有优势和不足[5]。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关键是固定并稳定骨折部位, 为患者进行早期的恢复性训练提供条件。就本院最近几年治疗的患者康复情况来看, 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平均年龄约为53.2岁;合并全身多处骨折17例, 多处骨折并神经损伤5例;所有就诊患者中, 35例为车祸所致, 31例为跌倒, 14例为肿瘤引发, 11例为高处坠落;髓内固定患者与髓外固定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髓外固定患者中未见并发症, 髓内固定患者中有10例(30.3%)出现并发症,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髓外固定相对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 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都比较好, 差异不显著, 但髓外固定疗法能够相对较好地控制并发症。
[1] 喻忠斌, 范建楠, 覃松, 等.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髓外内固定方法临床对比分析.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8):226-228.
[2] 姜磊, 禹宝庆, 傅青格.闭合复位PFN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 1(1):69-70.
[3] 禹宝庆, 马辉, 韩凯伟, 等.髓内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比较.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2009, 3(6):138-139.
[4] 项东, 吕建华, 彭亮, 等.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附105例报告).浙江临床医学, 2014, 1(2):259-260.
[5] 王磊, 蔡建平.外固定支架与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观察.中国中医急症, 2014, 23(3):525-526.
2014-07-07]
225200 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