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
肺结核大咯血发生时间调查分析与护理要点
金花
大咯血是肺结核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为了解其发生时间的规律性, 收集本所2004~2010年夏季和冬季住院肺结核患者中并发咯血患者40例, 发生咯血57例次, 其中夏季11例次, 冬季46例次夏季及冬季发病比为1:4.18, 冬季明显好发, 咯血发生时间夏季为4:00~6:00及20:00~22:00发生率高,均为27.2%;冬季为6:00~8:00及18:00~20:00发生率高, 分别为23.9%和26.1%。
肺结核;大咯血;护理
肺结核大咯血是肺科急症之一, 如抢救不及时可在数分钟内发生失血性休克, 窒息, 甚至威胁生命。调查2004~2010年住院的40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 发现大咯血发生时间与季节具有节奏性改变特点。
1.1 一般资料 40例中男32例, 女8例, 男女比例为4:1,可见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年龄11~78岁。其中浸润型肺结核26例,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14例。本组患者发生大咯血总次数为57次, 平均1.0~1.4次/例, 每次咯血量为300~1500 ml, 平均420 ml/次。
1.2 方法 本所2004~2010年诊断为《肺结核合并咯血》的住院病例中筛选出咯血量超过300 ml的夏季和冬季共40例病例, 对发生的57例次大咯血按夏冬两个季节及昼夜分别进行统计, 分析及整理。
2.1 大咯血季节分布情况 夏季11例次, 冬季46例次夏季及冬季发病比为1:4.18, 冬季明显好发。
2.2 大咯血昼夜各时间点分布情况 夏季为4:00~6:00及
20:00~22:00发生率高, 均为27.3%;冬季为18:00~20:00发生率高, 为26.1%。其次是6:00~8:00, 为23.9%。见表1, 表2。
表1 夏季11例次大咯血昼夜各时间分布情况(n, %)
表2 冬季46例次大咯血昼夜各时间分布情况(n, %)
3.1 加强病情观察, 及时有效抢救患者 大咯血一旦发现,予以患侧卧位, 置冰袋于胸部, 头高脚低位, 静脉推注脑垂体6 U加盐水20 ml中, 速度以5~10 min为宜, 刚开始可以稍快, 做好安慰工作和密切掌握咯血量、颜色和性质。充分吸痰,必要时以食指和中指抠出口腔内大血块,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以防窒息。如咯血量减少续点盐水500 ml加入脑垂体20 U, 有11例病例静脉滴注点中反复咯血量较多,再次缓慢静脉推注脑垂体6 U(速度10~15 min)。后期痰带血期间可以用止血芳酸、止血敏、维生素C等持续治疗7~10 d。
3.2 加强疾病宣教, 提高防护意识 冬季气候寒冷干燥, 喉痒, 经常通风换气, 如有先兆症状如胸闷、心跳加速、咳嗽,应深呼吸3次, 舌下含片, 稳定情绪, 通知医生, 有痰轻吐,不要咽下去, 排便时避免腹压增加, 做好痰液、血等医疗废物及时焚烧处理。在咯血的好发时间段内尽量卧床休息, 避免大便及饮食。
3.3 日常护理 加强床头交接工作, 咯血好发时间加强巡视病房, 做好心理疏导, 患侧卧位, 室内避免空气对流, 餐具要定时消毒, 温凉流质饮食, 有便秘者, 指导使用开塞露。脑垂体后叶素是一种血管收缩剂, 使用时密切观察有无腹痛,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 如有应减慢滴数, 严重则停药。
4.1 咯血是肺结核的并发症之一, 绝大多数情况表明病情活动、进展, 但少数也可在肺结核已好转或稳定时发生。肺结核大咯血发生机制与肺结核病变进展导致肺内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空洞内动脉瘤破裂和较大血管破裂等有关。窒息是大咯血急症之一, 一旦发生分秒必争及时抢救。
4.2 调查结果显示, 冬季比夏季好发。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易加重咳嗽、咳痰症状, 诱发上呼吸道感染, 局部抵抗力下降所致。
4.3 由表1可知, 肺结核大咯血夏季多发生在4:00~6:00及20:00~22:00, 均为27.3%, 由表2可知, 冬季为18:00~20:00,发生率高, 为26.1%;其次是6:00~8:00, 为23.9%。这表明咯血的高发时间为患者晨起、入睡阶段, 这种与人体血压24 h中生理性波动及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 使地球上出现周期性变化有一定关系。
综上所述, 冬季加强防护措施, 针对大咯血好发时间规律, 及时配合有效护理, 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及肺结核病的治愈率。
2014-06-26]
133000 吉林省延边结核病防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