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助力城市国土规划管理
——武汉市国土规划的大数据应用

2014-09-05 00:56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4年3期
关键词:国土规划武汉市人口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并加速融合,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应用使得数据规模快速扩大,并有不断加速增长的趋势,给传统信息技术带来巨大的挑战。这种情况下,大数据成为应对数据爆炸式增长的重要技术手段。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更好地服务国土规划管理,进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在这方面,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

>>彭明军在第八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大数据论坛”作报告黎林峰/摄

“1+1+4+N”模式

按照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结合自身实际,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国土资源和规划信息化工作的总体布局是“1+1+4+N”模式,即一张网、一张图、四大平台和N个应用系统。

一张网:局数据中心和监测指挥中心;国土规划业务专网、 WI-FI、同城备份和异地备份中心、与武汉市、省国土厅(国土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网络连接。

一张图: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管理综合“一张图” 。

四大平台:电子政务平台、综合监管平台、共享服务平台、智慧城市地理空间云平台

N个应用系统: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交易系统、全市统一地籍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用地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建设土地利用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等。

大数据集成应用

武汉的国土规划信息化有很好的基础,通过多年积累,生产了大量数据并在各系统中使用。随着应用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数据进行简单的集成和叠加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工作要求,这就需要采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融合、综合分析和挖掘,以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

首先是武汉市国土规划综合“一张图”系统。武汉市国土规划综合“一张图”是全市国土资源和规划行政审批、指挥决策的重要支撑平台,也是服务全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平台。按照统一数据标准,整合了基础地理信息、调查评价信息、规划编制信息、管理审批信息、执法监察信息、三维数字地图、政务图层、街景影像等10大类、101中类、1500个图层的空间信息资源,构筑了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管理综合“一张图”,为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的业务审批、指挥监管、宏观调控和社会化服务提供技术服务。

基础地理信息方面,包括1:500、1:2000、1:10000 地形图,其中 1:2000地形图已覆盖主城区及新城区共计5181平方公里。影像数据方面,涵盖2000年以来至2012年影像数据。规划编制信息方面,包括统一规划管理用图,土地利用规划和规划道路。规划管理信息方面,有规划“一书三证”。土地管理信息方面,有国土资源“批、征、供、登、补、查”审批信息。调查评价信息方面,有土地利用现状,整合了1996年以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特别是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土地调查)全市域8569平方公里调查成果;城镇地籍调查,集成了中心城区城镇地籍调查数据1075平方公里和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土地调查1:500城镇地籍数据653平方公里。此外还包括矿产管理信息、执法管理、政务电子地图、三维模型、其他专题信息等。

武汉市实现了基于ANDROID和IOS平台的各类地图服务(包括统一规划用图、政务电子地图、规划道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定级估价、选址意见书、用地许可证、工业项目、保障性住房等数十个图层的相关数据服务)的显示、叠加、查询、定位、量测等功能。目前已经在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广泛应用。

其二是以地理空间云平台为框架的全市信息整合。从规划一张图到全市一张图。武汉市政府将规划一张图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推进市域国土规划‘一张图’建设”。数字城市建设要求建立全市统一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2010年,武汉市成为国家测绘局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2011年国家测绘局验收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并授予武汉市为“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

武汉市建立了覆盖全市域多尺度、多分辨率的二维、三维、实景一体化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开发了统一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多尺度、多类型特大城市的海量地理信息的集成统一管理,数据内容丰富,建设规模宏大。建立的“数字武汉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实现了多领域、多部门的地理信息共建共享和开发利用。在《武汉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中,智慧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被列为智慧武汉建设的基础设施,推动着数字武汉向智慧武汉的迈进。

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平台建设,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广应用数字武汉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通知》,为平台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提供了政策机制保障。目前,已建成20多个应用示范系统,应用部门达100余个,实现了多领域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成为推动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典型应用

首先是武汉市社会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2012年,根据武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武汉市开展了社会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该项目由市综治办牵头,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承担具体建设工作。该项目依托数字武汉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以国土规划一张图为基础,建立了以人、房管理为主的人房网,在此基础上融合了以城市管理为主的城管网,以工商企业法人、小餐饮、电梯管理等为主的综合网,进一步整合公安、房管、计生、民政、工商、城管等21个部门的相关信息,集成了全市1040万人口、76万户房屋和206万个部件信息,搭建了市、区两级平台,形成了市、区、街、社区、网格“五级联动”的运行机制。具体工作包括科学划分网格,实现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智慧处置;对社会管理与服务工作相关资源进行智慧融合,建立社会管理与服务;对社会管理信息资源的汇总分析,实现社会管理智慧决策等。

其二是基于人口的规划分析。武汉市开展了人口信息在规划领域的深度应用,包括:人口信息的空间分析;公共服务设施(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教育机构空间分析、医疗卫生设施)的空间分析;老年人服务设施(康乐设施、养老设施)空间分析与规划布局研究。

人口空间数据建库及人口空间分析有三个方面:一是人口普查数据。十年一次,具体到普查小区,对人口的各种属性调查得尤为详细,是分析人口结构最好的数据,但现实性不够。二是公安部门人口数据。以户籍所在地为基准进行统计,与实际人口之间有一些偏差。三是计生部门人口数据。更新较为及时,但是人口落实到空间上不够精确。以实有人口实有房屋数据为基础,采用地址编码技术,对人口信息进行空间化;按照中心城区88个规划编制单元,对人口数据进行离散化和抽取分析,建立了以人口总数、各年龄段为专题的数据库。

公共服务设施的数据建库及空间分析,对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编制各类专题图,建立相关专题数据库。

老年人服务设施( 康乐设施、养老设施 )的空间分析方面,老年康乐设施针对老龄人口的有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之家等福利设施。以便利便捷为原则,从服务半径、交通可达性两个层面对现有老年康乐设施的服务覆盖状况进行分析。

通过基于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的老年康乐设施的计算,反映出现有的康乐设施覆盖的人口数量与总的人口数量的差距,以及覆盖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与现有规划编制单元内所有60岁以上老龄人总数的差距。结合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密度和数量分布图,对现有老年康乐设施的500米服务半径进行分析,发现部分规划编制单元内,老年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区域没有设置相应的老年康乐设施。综合考虑现有的土地利用现状、规划管理数据、老龄人口数与人口密度,以及分析得出的现有养老设施的服务半径和可达范围,针对多种因素进行选址评价。利用不同的图层,通过叠加与栅格计算,得出最优结果,该项目是“3S”技术在辅助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方面的深度应用,实现了规划工作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的重大转变,为市国土规划局控规编制和管理决策提供了翔实、量化的信息支撑。项目运用空间分析等GIS相关技术,分析中心城区人口空间分布、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居住用地布局特点。研究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居住用地与人口分布的关系,分析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交通可达性、服务可达性。

结语

紧跟国际发展前沿,开展大数据技术研究,探讨在国土规划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中的应用;切实利用大数据技术促进全市地理信息云平台建设,提升全市一张图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大数据应用,进一步提升国土规划信息化服务水平,促进规划行业从传统的城市建设龙头提升为全市信息化建设的龙头。

猜你喜欢
国土规划武汉市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中国国土规划的研究热点与演化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第十届中国足球协会第三次会员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
新时期国土规划的重要性及其特点分析
浅析国土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