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孙璐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的信息技术应用最早是从预算软件开始的,现在,预算软件、造价软件、钢铁下料软件、上料软件等等在企业中都是无处不在,它们推进了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同时对于推进建设行业信息化也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五局)是具有近50年历史的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的骨干成员企业。中建五局的业务广泛,在最近十年发展的过程中,企业规模、企业效益得到很大变化,从2002年开始到2013年这12年期间各项指标持续、快速、科学增长。合同额从20几亿增长到了1335亿,营业额从27亿增长到600多个亿,利润从亏损到盈利,营业额增长了年均32%,利润额增长了97%,各方面的指标呈现了很大的变化。
中建五局的发展可谓一步一个脚印。人才规模从2002年的“三五”结构,逐步发展至近年来每年新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均超过2000人,人才结构的变化对于推进中建五局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中建五局的成长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企业的发展实践不仅代表了国企的高度,同时也象征着中国的高度,对于中建五局所有的员工来说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压力。
目前,中建五局正处于再次创业阶段,实际上,在不同阶段,中建五局都会围绕一个主题做一些工作。2013年就是中建五局的“三化”管理年,对企业的整个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谭立新对记者介绍到:“在中建五局的战略实施过程中,我们也产生了一些策略,即‘七化策略’,区域化、专业化是我们今年的实施策略,国际化也是我们今年布局的策略,其中最核心的是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特别是精细化,我们隔三年做一次精细管理,固定地螺旋上升,后面这个管理过程中间是将信息化不断进行阶梯式发展,螺旋上升。”
转型升级在价值链上要求产业链的高端集群,要从单一专业的施工企业向施工承包商、工程总承包商、产业运营商等不断提升;在经营内涵上也要进行提升,从劳务密集型、资源占有型企业向技术创新型企业转型;在经营领域上,要从单一业务发展为多元业务、多元相关业务以及自己熟悉的其他的领域转型。
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间,中建五局始终坚持将房屋建筑作为主业,继续做好做精,同时,将市政、公路和铁路基础设施作为发展重点,并逐步涉足地产投资业务。谭立新表示:“下一步,中建五局在科技产业化方面要做一些投入和拓展,力争区域求优,在区域化过程中只委托一家企业,杜绝内部竞争,把区域里的实力缩紧,集中发展专业化。”
业务的提升与发展,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间有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的“三化”融合,中建五局在战略制定过程中提出“三转型、四升级”,最重要的是在转型过程中要实现管理升级和素质升级等,同时,必须要在精细化、标准化等方面作出努力。
过去,很多企业提到信息化时只是单纯的将其定位为一个软件或者是一项IT技术,实际上只有将信息化作为一个过程进行落实才能够做好。对于信息化的定义模糊,使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感到困扰,信息化的推进工作出现问题。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对IT技术进行详细的了解,这样信息化工程才能真正完满地实现。
对于信息化工程来说,首先要明确需求,需求是企业提出来的,而需求如何实现?在转变成信息化过程中间有大量的工作。谭立新举例道:“就像我们做一个建筑工程一样的,有一个建筑的想法,要实现这个功能,还需要有规划、设计、施工,最后还要有一套应用的管理措施,运营管理措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信息化工程要得到很好的实现,精细化、管理化、信息化必须要高度融合,而且是不断地融合。“三化融合”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
中建五局在实施信息化工程的过程中间也有技术路线,即管理标准化、标准表单化、表单信息化、信息集约化。这一技术路线在实践过程中也会反复推敲,不断考核,只有不断根据新的需求改进工作的过程,才能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化和信息化的融合。
管理标准化。中建五局从2009年开始信息化建设时,标准化就开始了,到目前为止,中建五局已经编制了65个标准化的手册,将近有500万册。这些信息技术以及做法、要求和企业管理标准化的要求不断地融合。“这个过程中间,我们有几个词语,中国化、企业化、时代化和通俗化,我们在做企业标准化的过程中间实际上还是要根据企业或公司具体的情况、具体的一些要求来实施,而不是按照像ISO9000或国标1980这样具体的标准,因为这些标准提供的只是一些基本的或较笼统的说法,但真正要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谭立新进一步解释到。
标准表单化。有很多单位在编要求手册的时候有一些文件规定很长,企业需要把这些长文件编为一个又一个的表格,同时要利用信息技术将表格、表单进行简化,将大表变为小表。然而,在表单化过程当中往往会出现“两张皮”现象,即管理标准中有一个做法,而信息系统里又是一个做法,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要做两件事,这实际上给企业基层人员乃至中层人员增添了麻烦。应用信息技术本身是要简化、减轻工作量,如果应用信息技术以后反而工作量增大了,那信息化工作就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因此,只有杜绝“两张皮”现象,才能得到标准化和信息化两方面的统一。中建五局在实现两单统一的时候专门颁发文件,规定表单表格必须合法、有效,而在保存时不需要各个地方都要输入,这可以减轻基层员工的工作量。
表单信息化。表单信息化这项工作是由IT公司来完成的。中建五局有很多工作表单、流程设计、台账报表,还有输入和输出,这么多数据输入进去怎么用?给谁用?这些问题要提前设计好,如果设计不好,基层单位就不会使用了,从而体现不出它们应有的价值。
信息集约化。信息集约化是要使企业所有的数据得到继承,充分利用信息以提供服务的管理。当企业应用了信息化以后,其价值体现在多个地方,不仅可以减轻企业基层员工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企业领导又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更加直接、及时、有效地了解企业情况,对于企业来说信息集约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建五局的信息化工程分为四个阶段,其中一体化和信息化应用这两个阶段为中建五局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眼下,中建五局有一个“信息化虚拟社区”,它是基于互联网基础的一个统一平台,“信息化虚拟社区”能够统一所有的数据,涵盖企业的各个业务板块、各个责任部门,覆盖企业的各个层级,特别是以经济活动为中心的项目分公司、总部等几个层级全覆盖。谭立新认为,将这个平台称之为“信息化虚拟社区”,就如同中建五局2万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小区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每个人都从一个入口进去,自己走到自己的家,每个人都很清楚在这个家里面可以做什么事情,同时整个小区也有很多东西是共享的。
如此庞大的一个企业信息化平台,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经济活动信息化,这是信息系统最核心的部分。另一部分是很多以文本形式出现的工作信息化,比如很多管理过程最后的成果都是文本、表格、文件、图片或者视频等,这些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都属于工作流程的信息化。但工作信息化不是中建五局信息化的真正核心,因为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是计算经济活动。
目前这个阶段,能够把经济活动支撑工作的信息化做好,对于建设行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直以来,建设行业信息化比较滞后,在互联网时代的进程中花了大量的精力在计算经济活动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收入与成本的管控;收入与成本的管控在企业的项目管理中是核心,收入和成本里面的一些内容,过程的管控,数据的分析对于信息化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二是财务与资金的管理;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资金管理非常重要,很多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财务管理的内容非常广泛,资金管理内容也很多,但很多方面没有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这对于财务分析和财务资金的决策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三是业务和财务要进行一体化;企业在经济活动信息化过程当中非常难的是业务与财务的一体化。中建五局现在82%的财务凭证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自动生成,统计数据显示,项目上82%的业务活动能够自动地传递给财务系统,这一数字还是比较庞大。
中建五局的信息化核心架构模型即成本方圆图体现了信息化架构中间的方圆之道。成本分为几个部分,企业管理从市场营销到实施过程再到最后的结算,各自承担什么样的责任,项目成本的五个板块里面的数据运行状况如何,通过成本管理方圆图都可以比较直观地体现。其中业务财务一体化现在已基本实现。财务部门可以到业务系统里查询到一些信息和数据,业务部门也可以到财务系统中查询资金支付状况等,从而做到部门互动、数据互动。此外,领导可以实时掌控企业以及各个分子公司的运行状况,通过决策数据了解它的运行趋势,特别是各个公司的运行状况能够得到及时的掌控。
谭立新总结到,实际上,“三化”融合是推进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推动管理升级的有效途径,“三化”融合的关键在于“融”与“合”,这不是我们平时想象的先做标准化再做信息化,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是一个新公司什么都没有。“三化”融合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地进行螺旋上升,不断地提升,才能使企业的转型升级不断地走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