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婷
舒楠和《绿色中国》是多年的老朋友,不仅出现在多次绿色中国行的活动现场,还当选了2011绿色中国年度公益大使。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舒楠其实更像是一个心里装满了许多情感和回忆的中年男子:头发上一点造型发胶的痕迹都没有,黑色呢子外套上还沾着些许猫毛,一边愉快地和主持人讲述小时候在山村里成长的经历,一边会不自禁地捂嘴笑起来。这就是和成龙、姜文等大腕合作过的著名音乐人舒楠?
带着许许多多的问号,让我们一起走进舒楠华丽深沉的音乐世界。
艺术源于深切的同情心
静的时候,他身上有浓浓的英伦学者的味道;动的时候,他又能如大河奔腾。舒楠实在是个了不起的艺术家,听他讲话,仿佛也能身临其境,看见山村里漫天的星空,闻到溪水和泥土的气味。一座座的山,一个个的梦。
问及做艺术的心态,舒楠说,是同情心。“我一直觉得,世间万物生灵是连接艺术的线,我们必须对它们更仁慈,更敏感,用心去感知,才能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
舒楠是安徽人,小时候在大别山里待过很长一段时间。上学路途遥远,需要翻过两座山,可是舒楠一点都没觉得累反而乐在其中。“沿途的风景你都不知道有多美,山谷里满山的野花还有鸟叫声,小溪里全都是鱼。我时常会在春天、夏天就迷失在兰草花的香味里,会为了追一只蝴蝶跑到很远很远的山沟沟里。我当时还养了一只叫‘小黑的狗,每天上学它都跟在我后面,一路上乐趣十足。”舒楠讲起童年的趣事和奇闻,一下子就激动起来。
黄山是安徽人的骄傲,也是国家的骄傲,但是作为安徽人的舒楠,却迟迟没有为家乡写一首音乐作品。他告诉记者:“我摁着十几年都没有动笔是因为我觉得‘近乡情怯。如果你离得太近,你反而不好动笔,也会让你有更多的想法,一提起笔就百感交集。其次,我一直认为黄山是一座有大尊严的山,在这个基础上它代表着一种国家的形象。我总觉得如果你没有想好怎样去写,你会有一种亵渎的感觉。”
六集高清纪录片《大黄山》于2014年1月20日同步登陆央视综合频道、纪录频道及安徽卫视,而担任该纪录片配乐的正是舒楠。为展现黄山的壮阔与雄奇,他通过铜管、弦乐等乐器,创作出了一部庞大的“黄山交响诗”。舒楠表示,黄山是自己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为谱写出属于黄山的动人旋律,他在创作上大胆创新,采取交响乐的方式,赋予了《大黄山》非比寻常的庄严与大气。他介绍,《大黄山》中的所有音乐,都力图从整体上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有如黄山给人“天下第一奇山”的印象一样。为达到这个效果,自己选择用交响乐诠释黄山,试图以庄重的音乐格调,为全片增添一种史诗感。
“这一次,黄山管委会的领导还有安徽电视台的领导陪着我一起走遍黄山的角角落落。我从来没有这么系统地了解过黄山,还看到了久违的小时候才能看到的完美的星空,再加上一壶酒,那种感觉实在太棒了。满天的繁星和无边的云海瞬间激发出了我的豪情与创意。下山后,我便在宾馆大堂中将脑海中的旋律弹奏出来,这段音乐最终也成为了《大黄山》配乐的一部分。”
这部雄伟壮美的“黄山交响曲”也变成了舒楠献给家乡的一首迟到的心曲,把他对家乡最深沉的情感,对土地发自肺腑的热爱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说,还是那段山沟里的童年记忆给了自己创作的灵感,对自然的无限接近,对天下苍生的无限悲悯。
与电影结缘受益匪浅
舒楠真正在电影原声配乐界崭露头角,起源于一部叫做《香巴拉信使》的电影,也正是这部影片让舒楠获得了2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
2006年冬天,一个朋友给舒楠介绍,导演俞钟做了部电影叫《香巴拉信使》,因为资金紧张请不起大牌的音乐制作人,电影在原声音乐上突然就停滞了。朋友问他有没有兴趣,舒楠很快做了一套小样,俞钟听后当场定下了这部音乐作品。
2007年秋天,《香巴拉信使》入围第2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终凭借片中温情而苍凉的音乐打动了所有评委,捧得最佳音乐奖。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秘书长、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博导郑洞天教授这样评价舒楠的音乐:“我们一直在寻找一种声音,它是真正民族化与国际化的自然融合,而不是所谓的民乐加上国外的节奏那么简单、那么不自然和牵强。舒楠的音乐正是我们找寻了多年而不可得的。我们被打动了!”
这首次的“触电”成绩非凡,也为舒楠打开了与国内一线大牌导演合作的大门。2008年末,经著名导演黄建新的推荐,舒楠被中国电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大胆启用,为国庆60周年献礼影片《建国大业》配乐作曲。
由韩三平、黄建新共同执导的《建国大业》堪称一部史诗级的巨片,所需配乐也十分繁杂,对于舒楠而言,首当其冲便是主题曲的创作。这部出现了172个顶级演艺明星的史诗大片让舒楠倍感压力,他说:“那段时间我失眠严重,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觉,一紧张就开始胃部痉挛不断呕吐,压力非常大!”直到在影片最后快上映前,舒楠仍在不断地修改旋律。他透露,韩三平导演提出的要求是,一定要在主题曲中融入国际歌元素。“国际歌是整整培养了中国共产党几代人成长历程的歌曲,只要响起这首歌的旋律,就会让我们想起新中国的建立。”
2009年除夕,当千家万户已经开始欢度农历新年的时候,舒楠也在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中,完成了《建国大业》主题曲《追寻》的谱写。
由于《建国大业》群星璀璨,包括成龙、刘德华都想去演唱这首歌,但舒楠觉得只有孙楠最为合适,“这首歌太高亢了,它有持续的降B,调非常高。孙楠是个实力派,又喜好快节奏,以往录歌只需1个小时,但录《追寻》时,他整整听了2个多小时还没有想录歌的意思。我就有点着急,就说怎么着,录吗?”舒楠回忆说,当时,孙楠一脸认真地说“不录”,说自己这次来就是专门来先听的。
第二天录音的时候,导演韩三平、词作家张和平都在,无形之中也给了孙楠和舒楠压力。孙楠录完后,觉得不太满意。后来,两人在亚运村的一个录音棚里偷偷地又录了一遍,孙楠的孩子还在一旁写家庭作业,直到凌晨1:30才结束。舒楠说,做完《追寻》后,他觉得整个人都快虚脱了。
继《建国大业》之后,舒楠又陆续担纲了《让子弹飞》、《建党伟业》等电影的原声作曲。值得一提的是,《让子弹飞》中颇为抢眼的一首幽默诙谐的插曲《算逑歌》也红遍网络,这是近年来少有的“国产”电影音乐走红现象。
回想自己与韩三平、黄建新、张和平、陈凯歌、姜文等大腕们的合作过程,舒楠感慨:“他们都是我在电影学院书本里看到的光辉人物,是具有强大直觉的艺术巨匠。他们的标准非常挑剔,视野很宽广,我能够站在他们的视角上去看待电影音乐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锻炼。”
好音乐是心灵和情感的沉淀
2012年,舒楠回到父母下放的安徽舒城县晓天镇黄河村,也是他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完成父亲的遗愿——将老人毕生积蓄的12万元捐给黄河中学,设立“汪东升爱心助学基金”,以帮助更多贫困孩子实现梦想。
舒楠用亲身经历给了孩子们鼓励。“这栋房子的倒数第二间,我跟我的母亲还有父亲住了14年”,舒楠动情回忆起往事:“这14年中我们一年只能看到一次公路、见到一次汽车,冬天回淮南过年就要跋山涉水,我闻到那个汽油味都会感到很兴奋。那时候没有电,我们点煤油灯,30年前我们了解外界的主要方式是听收音机,听到女排五连冠的消息我们非常激动。我还通过读书了解外界,一个国家有文化就会强盛,一个人有文化就会强大。又过了20年我已经到县城去了,那时候我家的条件已经不错了,但是我放弃了一切,带着一把吉他和一首我写的歌去了南方,在广州跟农民工一起住了三年多,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我年轻时候的座右铭是,如果你没有成功,那是因为你吃的苦不够多。”
关于该助学基金的规模和未来,舒楠表示黄河中学只是第一步。“我自己和县里的希望工程合作开展这个事情,每年救助的情况会报给我,我会批,我要留电话留影像资料核实。我还想有个有效的监督机制。我能力有限,梦想很小,没想做多大。小慈善就是你可以捐款捐物,或者你不捐,给别人一个微笑,或者你来了,都是慈善。”
舒楠的父亲汪东升是舒城县一名老领导,曾经下放在舒城县晓天镇黄河村,与黄河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在弥留之际嘱咐家人,将其一生的存款全部捐献,用于帮扶黄河村贫困的学生。父亲的离世对舒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他开始重新思索生命,审视自己的人生与艺术修为。他说:“我亲历了生命的从有到无,更加懂得了人生真正的意义,那就是珍视爱的传承,珍惜真情亲情友情爱情。”而这种对爱的情感守望,也深深融入了舒楠的音乐创作旅程中。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透过电视新闻的画面,舒楠目睹了灾区的惨状,陷入了无止的悲痛。“那时候,我和所有人一样都懵了,在那种举国同悲的氛围中,非常需要一个宣泄的情感载体。”舒楠说,2008年5月14日,白岩松在央视直播中朗诵了一首由王平久作词的《生死不离》,瞬间让他触景生情。当天,思绪满满的他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坐在钢琴前为这首词谱曲。“我的眼前,一直浮现着那些埋在废墟中的书包,感觉自己被上天牵着手,仅仅40多分钟便写出了歌。”
这首由成龙演唱的《生死不离》经央视滚动播出后,感动了亿万中国人,至今仍经常有四川人提起此歌向舒楠表示谢意。“歌只有好听和不好听,但《生死不离》却让我收获了他人的致敬。这是对我最大的褒奖。”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由舒楠创作的《站起来》在鸟巢唱响,这首歌怀念了中国参加奥运会第一人刘长春的悲壮往事。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期间,由舒楠创作的《世界看中国》的旋律,在世博园宝钢大舞台“中国元素”活动区,整整回响了180多天,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民歌的魅力。
“音乐流淌在我的血脉里,挥之不去也无法割舍。”最后谈到自己未来的创作之路,舒楠说,无论何时都会更多地创作充满感情的音乐,“身处这个躁动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沉淀自己的心灵。”
眼前的舒楠似乎和他讲述的童年记忆里的那个小男孩没什么大变化,他永远对大自然和生命保持敬重,永远用最美妙的方式抒发情感,永远心怀热忱,永远不老。
本期提名焦点人物小档案:
舒楠,青年作曲家,音乐制作人,北京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为众多著名歌手创作、制作唱片,内容涉猎通俗、民歌、美声。曾获得2011绿色中国年度公益大使,2011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音乐奖,并三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其许多作品囊括“金鸡”、“华表”音乐大奖。近年来为大量电影、电视剧、广告创作原声音乐。作为一名音乐人,音乐是他的生命。他以音乐向世人传达自己的理想和观念。不管是为汶川地震死难者创作的《生死不离》,还是为上海世博会创作的《呼唤》,都体现出一名音乐工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对生灵万物的怜悯和对绿色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