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产能过剩问题一直是近年来经济发展的顽疾,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金融市场的不够完善和政策性导向的失误呈现出来逐渐扩大的态势,挖掘行业产能过剩的综合性原因并适时解决值得探究。
关键词:产能过剩;沉没成本;体制因素;竞争体制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产能过剩问题就已经有所显现,截止到2012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实已经历了四轮的产能过剩,起初只存在于如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等传统老工业中,近些年来,在光伏产业等这种新型产业中,产能过剩问题也愈发严重。产能过剩,意味着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在产能过剩的领域内造成市场的恶性竞争,同时,资金在过剩领域滞留,又无法流入急需融资的行业,资源的严重浪费无疑会影响市场的合理分配,进而导致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分配不均又势必导致消费上的疲软,将经济拖入迟滞的恶性循环。不得不说,行业产能过剩的深层次原因有待挖掘。
一、体制因素对企业初期投资的影响
首先,财政分权制度下以GDP作为地方政府的业绩考核指标,其直接后果就是地方政府为吸引投资,政策性地降低了某些行业的门槛,加之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初期沉没成本的降低使得投资大量涌入这类行业,地方官员的晋升机制又使得当政官员只顾近期目标,不考虑该行业相关的下游行业是否有足够的需求吸收巨大的产能。
其次,金融业的信贷歧视与过于集中,也使得流动性过剩的资金流入了本已显现过剩的行业。造成这一情形的原因有很多,第一,政府对部分“重点”企业实行过度保护政策,限制了资金的流入机会,使得资金自然转入门槛更低的行业;第二,国有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管制与引导,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的结果使得部分过热行业吸引了大量流动资金;第三,我国金融市场不够完善,投资途径过少,致使投资过于集中。
最后,中央的政策导向与市场的错误预期加大了产能过剩的严重性。中央政府一度依赖于房地产与出口增长拉到整体经济增长,其实是扭曲了行业的供需结构,钢铁、水泥等行业正是房地产行业的上游企业,严重依赖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状况,而中国的土地所有权不够明晰,地方政府掌握有大量的城市土地并以此牟利,房价的攀升离不开地方政府对土地价格的严格控制,加之中央政府对于房价的暴涨放任不管,使得市场预期极为乐观,这无疑加重了该领域的投资热情,间接带动了其上游企业的投资强度,一旦市场预期出现逆向变化,产能过剩问题会立刻显现。
二、产能淘汰阶段的新古典主义失灵
在新古典主义经济理论中,短期里,只要市场价格足以弥补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就会留在市场里,从而保有在未来经济形势转好时,重新赚取高于平均可变成本的利润,以弥补摊消的沉没成本,长期中,市场价格等于企业平均总成本,每个企业的利润率为0,无法维持市场平均利润率的企业将自行退出市场。但以上微观理论是建立在两个并不是在一切行业都适用的假设上:一,边际成本在经历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二、资本可以自由地从低利润行业中退出。
但事实上,对汽车、电子、耐用品、钢铁等行业的经验研究表明,随着产能利用率的提高,这些行业的生产边际成本通常保持不变甚至下降,显然,企业仍然选择在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的水平上生产的情况下,企业的收益不足以弥补相对而言巨大的固定成本,企业在短期内是负收益的。那么在长期中,这些蒙受损失的企业是否会退出,转移资本到利润率相对更高的行业中去呢?
不幸的是,高度的资产专用性使得这些行业的资产脱离行业的机会成本极高,一旦资产购置到位,企业的退出和资产转移就意味着现有资产的巨大贬值,因而企业宁愿短期蒙受巨大损失也不愿从行业中退出。其结果就是,企业为了避免长时间的负利润,会不断谋求行业中的垄断地位,以期获得超出行业平均利润的垄断利润。
按照熊彼特的自然寡头垄断理论,企业间唯有互相保持尊重,保持定价水平在边际成本之上,才能使行业基本的利润率得以维系,企业也才能够留有足够的资金用来推动技术革新,。然而,新自由主义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无疑破坏了寡头企业间的默契,随着进入行业的企业数量增加,产品需求市场愈发变得拥挤,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通常以削减价格,扩张销量的方式展开价格大战,生存下来的企业会重新恢复行业寡头垄断地位,保有相应的利润率。在全球新自由主义时代的背景下,企业从价格竞争到恢复垄断地位的周期大大缩短了,企业谋求的垄断地位很难长时间维持,价格竞争则在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占据了更大的比例。
此外,小宫隆太郎指出,日本部分企业之所以可以在超出自身资本能力的范围外进行投资,就是因为企业怀有这样一种侥幸情绪,认为一旦由于过度竞争使得行业利润率下降,政府会对陷入困境的企业施以援手。这种情况在中国更为严重,政府对产业的救助实际上阻碍了正常的市场退出机制,加重了过剩产能在行业中的滞留情况。
三、小结
综上所述,产能过剩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市场不确定的环境下,过度的政府干预使得进入厂商数量超过未来需求的饱和程度,笔者并不反对国家支持战略核心产业的政治性举措,但以GDP为指标的许多错误性的政策导向,使得行业建设停留在单一扩大生产规模的重复建设这种低级阶段,在新自由主义的浪潮中很容易被新技术的革新所摧毁。唯有加快金融市场改革,扩大社会投资途径,解决信贷歧视与过于集中的问题的同时,进行正确的行业政策性引导,以产业升级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才能很好地避免资金的过度涌入某些行业,从根本上化解产能过剩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江涛.“产能过剩”及其治理机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6,(5)
[2]王立国,周雨. 体制性产能过剩:内部成本外部化视角下的解析.财经问题研究. 2013,(3)
[3]江飞涛. 中国钢铁工业产能过剩问题研究. 中南大学博士生论文库. 2008
作者简介:东昱,(1990.1- ),男,山西省太原市人,研究生,西方经济学专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