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联盟企业知识转移的障碍性因素研究

2014-09-04 03:18申恩平刘佳琪
商场现代化 2014年18期
关键词:知识转移

申恩平+++刘佳琪

摘 要:技术联盟企业知识转移是以创建和共享知识以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种方式,其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障碍。本文在探讨技术联盟知识转移的背景基础上,分析转移过程中包括知识特性、知识源、知识接收方及转移背景中的相关问题,并从联盟企业互动性交流、建立知识转移激励机制、情景与知识转移的匹配性等方面提出一些促进企业知识转移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技术联盟;知识转移;障碍性因素

一、研究背景

商业竞争日益激烈使企业越来越关注自身资源的利用,知识是企业最具战略性的重要资源。因此,如何管理知识资源也成为知识管理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知识管理研究领域之一是如何进行知识的转移,在充分利用自身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其他企业转移的知识,提升知识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当前,单一的企业已经难以利用有限资源获得技术的创新,技术创新多出现在联盟组织中。企业技术联盟本质上也是一种知识联盟[2],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联合致力于某一技术或产品的研发行为,是为适应技术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需要而产生的优势互补或加强性组织。

技术联盟作为企业吸收他人知识、创造知识的平台,为联盟企业间相互学习并充实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形成优势互补、知识复合的企业提供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环境。然而,企业应该如何向联盟企业学习,实现知识的有效转移,这将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二、技术联盟企业知识转移障碍性因素

1.知识特性障碍。波拉尼(1958)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指的是可按照一定的语言系统加以清晰表达的知识。在转移的过程中,显性知识可以通过口头传授、参考资料、期刊杂志等方式进行转移。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它蕴含在行动中难以被表达。

技术联盟企业中,进行知识转移也包括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两类。由于技术联盟针对的是研发产品行为,因此转移的知识也多为技术知识。显性技术知识可以通过口头、文字叙述等方式被表达清楚,因此也很容易进行转移。而隐性技术知识在企业间转移是相对困难的。隐性技术知识一般表现为企业的核心技术,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并且隐藏在各类技术工具中,复杂性越高,知识产生出来的模糊水平也就越高,此时,知识难以表达且不易被联盟企业模仿。联盟企业间进行隐性技术知识的转移,缺乏共同的语言作为调节机制,更加大了隐性技术知识的转移难度。

2.知识源障碍。(1)知识源的编码能力障碍。编码能力主要指的是企业能把知识清晰表述并实现被知识接收方理解的能力。企业中员工是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知识源实现其编码能力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企业员工的编码能力。编码能力的实现在于员工之间有意识的进行关于知识的交流,实现知识的流动。而个人知识的私有性使得企业员工并没有将自身知识清晰传递给他人从而实现知识效用最大化的意愿,这将不利于其编码能力的改善。

(2)知识源的意愿能力障碍。技术联盟企业在进行知识转移的过程中,知识源转移的知识多为企业的核心技术知识。核心技术知识代表着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旦核心知识为他人所掌握,知识源企业便丧失了争夺市场的竞争力。因此,知识源在转移知识的过程中,出于保护企业专利的因素,会对转移知识有所迟疑,转移的意愿能力也就因此下降。

3.知识接收方吸收能力障碍。吸收能力指的是知识接收方认识和估价外部信息,并消化、吸收和应用的能力。这要求知识接收方能整合知识源发送出来的信息,结合自身的需要,理解外部信息,进行知识消化的同时,实现知识的“溢出”效应,使转移的知识得到应用。由于知识的异质性,相同的知识难以在不同企业内得到一样的较好应用。每个企业的组织架构、文化有所不同,接受知识、理解知识的差异性客观存在。同时,知识的吸收能力并不表示着企业把所获得的知识进行简单的相加,它需要的是企业把知识在联盟内部进行交流,从而利用获取知识结合自身知识进行技术创新。这些都形成了知识接受方吸收能力的障碍。

4.转移情景障碍。技术联盟企业知识转移的情景因素主要包括联盟双方的地理距离、知识距离及关系距离。如今,技术联盟的企业不仅仅发生在国内,国际联盟也渐渐的成为主流。地理位置越远,越难以进行组织之间的交流,而面对面的交谈方式远比电话沟通、内部文件等传递方式更易进行知识的转移。同时,联盟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知识距离。知识距离表示知识源与知识接收方之间知识的异质性。对于知识的接收方来说,如果和知识源的经验差异越大,则进行知识转移的障碍性越大。关系距离主要指的是双方的相互认同感。双方的价值观、管理方法等不一致性大,则相互认同感越弱,知识转移障碍性越强。

三、克服知识转移的障碍

1.互动性的交流有利于知识的转移与吸收。技术联盟过程中知识的转移包括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转移。从理论上来说,显性知识的转移可以依靠语言、文字、图形及符号等编码化形式进行转移,这一知识特性使显性知识的转移变得简单。而隐性知识的隐性特征决定其很难通过编码化语言进行转移。在知识转移的双方缺乏共同语言作为调制工具时, 双方通过联结学习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转移。在此种方式下,通过反复性的互动交流,进行较长时间的人际互动,知识源对要转移的知识,通过调制后频繁传递,知识接收方通过反复信息接收的联结学习过程,建立起对该隐性知识的知觉。在联结学习的过程中,知识接收方与知识转移方获得一种新的语言知识,这种知识是第三方所不了解的,由此完成对隐性知识的转移。

同时,技术联盟企业因能接触到知识背景不同的其它企业,他们在既定问题的不同观点方面的知识可能会增加。然而,如果不能有效分享和整合企业独特专长,就不能充分利用联盟企业的知识。因此,进行互动性的交流,本着互利共赢的心态,进行知识的分享与整合,使知识源的转移的知识在知识接收方处得到吸收,提升知识转移效果。

2.明确转移知识的界限。技术联盟是体现知识与技术在企业中运用的一种联盟形式,企业间形成联盟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对方的技术知识,通过整合加工后,以此来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性。在进行知识转移的过程中,由于担心自身的核心技术知识被联盟企业方完全获取,知识源对发送知识的意愿会存在犹豫。为防止联盟企业各方利益受到损害,在技术联盟进行之前,联盟企业间应针对联盟知识的转移达成相应的协议,明确规定各方的知识转移范围,这样能够使企业明确知识转移的责任与义务所在,减轻知识源发送知识的犹豫性,增进彼此间的信任,促使知识更快的进行转移。endprint

3.建立有利于知识转移的激励机制。技术联盟企业之间进行知识转移,知识源的编码能力依靠着企业的员工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因此,技术联盟企业应以此基础来建立有利于知识转移的激励机制,在企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知识转移氛围。企业应有意培养员工相互信赖的关系,对员工在知识交流、知识转移方面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奖励,包括实物与期权等的物质奖励,当然,也包括相应的职位提升、公开表扬等满足员工成就欲望的精神奖励,从而提高联盟企业对知识的编码及吸收能力,加快知识转移的速度。

4.树立情境与转移知识的匹配性。企业技术联盟不仅仅是一个形成的过程,更是一个后续需要持续保持经营的过程。联盟企业的知识是由各类知识与企业文化、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知识转移情境由于企业的不同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技术联盟知识的转移过程中,在联盟双方具有丰富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经验的基础上,营造鼓励知识转移的气氛、制定奖励制度、妥善解决争议与冲突,必要时,对转移的知识进行修改,以使转移知识与新的情境匹配,这种知识转移情境适应性会减少知识转移过程中的阻碍。

参考文献:

[1]Robert M. Grant. Prospering in dynamically competitive environments: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 as knowledge integration [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6, 7(4), 375–387.

[2]王安宇,赵武阳.国内技术联盟研究新进展[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20(3):58-64.

[3]Andrew C. Inkpen. The 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 A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perspective [M]. Burns & Oates, 1995.

[4]李建明.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知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

[5]曹兴,宋娟.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11,32(2):1-9.

[6]汪应洛,李勖.知识的转移特性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10):8-11

[7] Charles Williams. Transfer in Context: Replication and Adaptation in Knowledge Transfer Relationships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7, 28(9):867-889

作者简介:申恩平(1962- ),男,辽宁沈阳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知识管理;刘佳琪(1990- ),女,江西吉安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知识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知识转移
社会网络视角下ERP项目实施中的知识转移绩效研究
知识转移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临港产业升级研究
协同创新促进知识转移
新常态下煤炭企业知识转移过程研究
高职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知识转移方式
高管流动、关系人口学与跨企业战略学习
跨层次视角下项目社会资本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信任与知识转移的演化关系研究
双渠道中知识转移的特点及其互补效应研究
知识转移视角下获得式学习对开放式创新的影响及环境动态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