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碧芬
王石之于万科,就像乔布斯之于苹果,有着某种标签性质。
之前看过别人写王石的书,虽是贴身采访、体验而来,仍有隔靴搔痒之憾。如今读者面前的这本《道路与梦想》则是王石的自传——自白一类的书总是有着更多的真实性,这本书也不例外。
万科,如今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但它是从贸易起家。先是倒腾鸡饲料,赚了第一桶金,然后是贩卖放像机……
王石做饲料生意比如今的该行业“老大”希望集团要早5年,主动退出该行业是因为惧怕该领域的高风险——媒体报道鸡能致癌导致王石的鸡饲料生意赔到“姥姥家”,虽然后来成功抄底、押宝香港人不会放弃吃鸡而再次赚得盆满钵满——但王石的“小心脏”已经再也不能承受这样的压力了,于是调转枪头开始贩卖放像机。贩卖放像机也历经坎坷,因为此前放像机市场看好,导致参与者突然增多,而市场容量显然接受不了突然增多的供应量。于是王石又只能耍起了小聪明,在报纸上登广告说王石要高价收购市场上的放像机,暗地里却找销售商先将自己的放像机“偷偷”销掉,而做着“王老板来高价收购自己放像机”美梦的其他竞争者反应过来的时候,放像机价格已经跌到只有原来价格的零头了。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可见王石的确是商业奇才,知己知彼、胆大、判断力惊人、且能逆向思维。
有了这两笔收入,王石开始崭露头角,掌控整家企业,然后经历了上市、与具有国际水平的行业参与者合作、拍电影、做零售、涉足房地产……王石什么都想做,万科也成了一家多元化的集团。
在王石的概念中,他很想仿效日本企业的作法,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所谓的“综合商社之梦”,也就是以金融为纽带,通过商贸的上下游关系形成关联的利益集团。在日本,能够被称作“综合商社”的企业仅有9家,其中最小的兼松江商,1991年的营业额为466亿美元,相当于同年深圳国民生产总值的16倍,排名第一位的伊藤忠商社的营业额则为1670亿美元,超过中国进出口总额……可见王石野心之大。然而,在中国要实现这个野心,并不容易,金融为国家所牢牢控制,直到现在也鲜有放松的迹象,大多是“雷声”而没有多少真正的“雨点”。王石也因此多少有点信心不足,或许是这个原因,王石从多元化转向了专业化。
转型专业化后,王石定下了万科投资的四个基本点:一是两个70%的原则,即房地产时万科经营结构的核心,房地产的盈利在集团中的比重要达到70%以上,城市居民住宅项目的经营规模在房地产业务中的比重要达到70%以上;二是高于25%利润不做的原则,这是基于王石认为市场有一个社会平均利润率,过高的回报率最终都会被挤出来,放像机生意的险胜给王石敲了警钟;三是投资大众城市居民住宅;四是海外融资不投资。
王石的四个基本点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用张五常的话来说,王石现在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中,最大的行业——房地产的最成功机构的最高总裁,这五个“最”至少说明此时此地,王石将房地产做到了极致。
纵览全书,令我印象颇深的是,做到这个极致,王石却没有用什么“潜规则”。对此,王石有一个自白“我无法预测未来中国社会风气的走向,我只能假定:中国的改革不会步东南亚某些国家的后尘。如果这一假定是错的,我宁可是个失败者也不愿意同流合污。”而王石显然并非一开始就能这么义正词严,他也动过“寻租”的念头。为了要几节车皮,想过向铁路局的干部送烟,是那位干部点醒了他——我看重你是个做事的人,给你多少车皮都可以,而你知道现在车皮的“行情”吗?一节100元,你给我的连零头都不够。
或许从王石的经历和成功中可以看到,荣誉和尊重还是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而这也许也是王石定下利润率上限的原因之一。他是想做事而并非赚钱,也因此,王石虽然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老板,年薪却仅有区区200万。
其实,这种观念乔布斯有之,中国的“求田问舍,余事而已”观念也有之,意思就是说,以做事为目标,财富自然而来,这显然高于以财富本身为目标。
这是一本好书,有万科的历史,有王石的思想。这个年少时以《红与黑》主角于连为偶像的人终于功成名就,而在他的成功之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希望的中国商业环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