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晓娟
最动情处是心声
—— 从《留守的小月亮》谈少儿歌词创作
文/刘晓娟
《留守的小月亮》是我和著名作曲家房德和老师合作的一首少儿歌曲,继2007年在全省第十四届“群星奖”文艺调演中荣获少儿组金奖之后,又多次下基层进行巡回演出,并拍成了MTV,2008年又由电视台选送参加了由省政府举办的全省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表彰大会文艺演出,并由辽宁广播电视台进行了播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的成功应该归功于作曲家的动听旋律和编排者动人的表演,因为文字只有配上音乐才能称其为歌,才可以拿来歌唱,而歌又必须付诸编排、演唱才能走上舞台与观众见面,所以对于一首歌来说,它的成功或获奖,作曲和演唱者是功不可没的。作为一名词作者,首先要感谢他们为之付出的辛苦。
但是说到这首歌词的创作,我却感触颇深。那是2007年3月的一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个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节目,说的是一个上小学的孩子,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一年见不上一面,平时就跟着年迈的奶奶,每到晚上他都会想起妈妈,每天放学他都要到村子的路口去看一看,然而伴随他的却总是失望。当时看着孩子那落寞的身影和暗淡的眼神,我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禁不住像孩子一样流下了眼泪。第二天到单位上班,脑海里仍然不断浮现出那个小男孩忧郁的眼神和孤单的身影,一时间他的生活、他的心情、他的苦恼占据了我的整个身心,让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同时想到现在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想到自已的孩子,他们生活在几代人的呵护下,同时享受着爷爷奶奶的疼爱,姥姥姥爷的爱护,爸爸妈妈的关心,他们的生活从物质到精神应有尽有,他们都像一个个小月亮一样被身边的亲人捧在手上,真是如同掌上明珠,放在手上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他们的爱无以复加,而农村的这些孩子,他们也同样处在这样的年龄,也同样需要父母的呵护和关爱,可他们的感受和需要又有谁去在意,又有谁去理解呢?一连几天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个孩子的身影。一种深深的愁绪总是挥之不去,在这种情绪的感染下,我几乎不假思索地随手用电脑写下了这首歌词。“星星在晚上捧着月亮/月亮在天上放着光芒/同学们像一个个小月亮/捧在爸爸妈妈的手掌/没有星星的晚上/美丽的月亮不明亮/爸爸妈妈去外乡/家中留下小月亮/小月亮,小月亮/日夜想念爹和娘/天天守在路口望呀/爹娘何时回家乡”。根本没有太多去构思和布局,而是直抒胸臆,任感情的流水自然流淌。当写到最后“天天守在路口望呀,爹娘何时回家乡”时,我又一次掉下了眼泪。这在我平时的创作中是不多见的,对此我也曾自问是不是因为我是位母亲,对孩子的呼唤就更加敏感,也或者是因为对女儿的爱太过专注,使我的情感对于孩子就更加脆弱?可继而一想,天下有哪个父母不疼爱自已的孩子,疼爱孩子绝不是唯我更甚。天下又有多少父母,为人父母者又岂只我一人。于是,我相信这种感情的真挚,也不是仅我一个人拥有,而是存在于每个为人父母者的心头。
歌词写完之后,当时并没有想到要找人谱曲或演唱之类的事,纯属为了宣泄一下感情。也许是机缘巧合,正赶上第十四届“群星奖”文艺调演,房老师要写一个少儿的表演唱,可当时手里又没有太理想的歌词,在这种情况下我拿出了那首“小月亮”。对于这首歌能不能参加比赛,当时我们也很犹豫,因为作为儿童歌曲,历来参加比赛的曲目大都比较欢快,都是反映孩子快乐心情和美好生活的居多。像这样反映孩子内心孤独的歌,反映现实生活的歌,是不是太沉重了?拿到舞台上会不会遭到批评?当时心里也吃不准。
经过反复斟酌我们还是决定试一下,因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需要体现真、善、美。孩子们也有他们的苦恼,除了快乐还有不快乐。只不过这种苦恼会因人而异,因家庭而异,但可悲的是他们的这些正常需求往往会被大人们错误地忽略掉,认为苦恼和郁闷是大人的专利,小孩子只有快乐的份儿。可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现实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亿万农民涌进城市,成为了城市建设大军中的一员。而他们的孩子却被留在了家乡,成为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造成亲情的疏离和亲情的缺失。这种社会现象不容回避,这些孩子的心头之痛、情感之殇也不能回避。而《留守的小月亮》正是通过留守儿童想妈妈、盼妈妈的一种急切心情,反映了孩子对母爱的渴望、对亲情的渴望,是孩子最健康、最正常、最基本的一种精神需求,这种需求不会因人而异,也不会因地域而异,它是伴随人成长必不可少的一种情感寄托,是一种质朴而美好的依赖情素。所以这种对爱的呼唤是真实的、积极的,也是健康的。
最后,这首儿歌《留守的小月亮》在全省众多的少儿歌曲中脱颖而出,一举荣获辽宁省第十四届“群星奖”少儿组金奖,并被多次演唱。这在文化生活如此丰富,文艺作品层出不穷的今天,能被大家认可,并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这不排除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那就是它唱出了农村亿万留守儿童的心声,唱出了孩子对亲情的渴望、对母爱的渴望。
艺术作品历来都是遗憾的艺术,这首歌也不例外,它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它却唱出了农村亿万留守儿童的真情,唱出了亿万外出打工的父母的心头之痛,也许最动情处是心声就是这首儿歌之所以能感人的最好诠释。
(注:群文之星栏目文中照片均为作者刘晓娟所在单位辽宁省群众艺术馆所举行的丰富多彩的群众演出活动的精彩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