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渊 康慧敏 王丽
抑郁症是一类十分复杂的精神障碍性疾患, 对人类的身心健康有严重危害, 其主要临床特征为持久而显著的心情低落[1,2]。本文旨在探讨内观认知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症状的改善, 同时为抑郁症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1.1 一般资料 将山西省太原精神卫生中心2013年住院的符合试验标准的70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1.2 方法 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并进行随机分配。研究组的患者不仅服用原有的药物, 而且进行为期7 d的内观认知治疗。而对照组的患者服用原药物的基础之上, 只进行常规的心理治疗。采用单盲评估法, 患者需要在入组前及治疗7 d后各实施一次评估, HAMD量表是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时最常用的量表, 而CGI-S则是临床总体印象量表。本次试验中, HAMD由医生负责完成, CGI-S则由患者亲自填写。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CGI-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 经样本t检验之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391,P=0.000)。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后的CGI-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362, P=0.000)。治疗后两个组的患者CGI-S评分经样本t检验后表现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58, P=0.019)。而且, 研究组的患者在经过内管治疗疗法后, 与治疗前相比其HAMD评分明显下降, 通过样本t检验,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994, P=0.000)。对照组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 治疗后的HAMD评分有所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43, P=0.009)。
3.1 NCT对于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人的情感和行为一般是由认知过的程决定。内观认知疗法可让患者内省, 纠正自己原有的错误认知, 改变其情绪、行为, 有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同时内观认知疗法能让患者改变自我中心主义的不理性的认知模式, 使患者的认知更加理性, 更接近现实, 思维的内容和方式也更具环境适应性[3]。
内观认知疗法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证实。将内观认知疗法应用在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的研究表明, 在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内观认知疗法, 经过1周的治疗后,患者情绪有明显改善。
3.2 内观认知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偏差的影响 贝克(beck)认知疗法的逐渐完善是在抑郁症临床治疗中实现的,是经常用来进行治疗抑郁症治疗的心理疗法。内观认知疗法在许多方面的疗效都非常显著, 例如对患者的改善元认知及增加患者的认知自信等。内观认知疗法能够纠正抑郁症患者的非理性认知, 同时在改善患者认知偏差、修整认知偏差、改变行为模式方面, 内观认知疗法的疗效同样值得重视[4,5]。
[1]常琦, 毛富强, 陈静医, 等.内观认知疗法治疗酒依赖患者临床疗效研究.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3(01):25-27.
[2]龚绍麟.抑郁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5.
[3]冯秀娟, 毛富强, 赵朋, 等.内观认知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研究: 自尊和自我和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 2008,12 (17):1103-1105.
[4]Adrian W, Sam CH.A short form of the metacognitions questionnaire: Properties of the MCQ-30.Behav Res Therapy, 2004(42):385-396.
[5]Ohnishi T, Matsuda H, Imabayashi E, et a1.rCBF changes elicited by rTMS over DLPFC in humans.Suppl Clin Neurophysiol, 2004(57):715-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