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存 吕娜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属于小儿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研究显示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6%~1.0%[1]。本病类型很多, 包括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等, 常用的治疗方法当属手术治疗[2]。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较多, 而且病死率很高, 尤其是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在近几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基于此,为了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就应积极做好围手术期护理, 这也是提高心脏外科手术护理技术内容之一。本院针对接诊的3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进行了护理干预, 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2年5月~2013年10月接诊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0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儿和(或)家属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儿术前皆询问病史, 并进行体格检查、胸部X线片、心电图机彩超检查确诊, 此外经大小便常规、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传染病及凝血检查显示各项指标皆无明显异常。30例患儿中, 男17例、女13例;年龄8个月~9岁, 平均年龄(4.6±2.2)岁;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6例、咳嗽咳痰18例、体重低于同龄儿23例、无明显症状4例;含有7例动脉导管未闭、8例房间隔缺损、13例室间隔缺损、2例主动脉瓣上狭窄。
1.2 方法 为了提高手术成功率, 并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本院针对3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了如下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1.2.1 术前宣教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十分常见, 但其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对于大部分家庭而言, 并不十分了解。通过对本院接诊的先心病患儿及其家属的询问来看, 他们大部分对本病了解程度较差, 比如部分家属十分担心本病会给患儿带来巨大的影响, 担忧无法治愈, 而个别家属则认为本病并不可怕, 甚至有些不在意, 认为只要平时注意就能自愈等[3]。这些看法都有些极端, 故而应加强术前宣教, 将本病相关知识详细解释给患儿及其家属听, 同时将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告知他们, 打消他们的疑惑, 以及消除他们原有的不准确的观念与思想。术前宣教除了能让患儿及其家属更加准确的了解本病及其治疗方法, 还能促使他们更好的配合与接受治疗,从而保障手术的顺利。
1.2.2 心理干预 虽然患儿身体与心理相关的功能还未发育完全, 但是他们在面对疾病时依旧会显示出本能, 即恐惧、担忧、焦虑、紧张等[4]。为此, 护理人员要做好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 主动熟悉与了解患儿的病情, 同时和主管医生进行沟通并熟悉相关的治疗方案, 然后协助医生耐心给患儿及其家属解释病情及其治疗的过程、疗效、安全性、优势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尽量消除他们对疾病及其治疗方法的疑虑, 以及存有的不良心理情绪, 从而使他们树立一种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 可采取适当的行为干预来改善患儿的不良心理情绪, 比如拥抱、逗弄、抚摸等, 采取患儿易于理解与接受的语言或动作同患儿交流沟通, 比如给患儿讲故事、唱儿歌[5]、和他们一起做游戏等, 尽量改善部分患儿的内向、紧张及害怕疼痛的心理。
1.2.3 术中严格操作规程 术者应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执行, 而护理人员则要做好相关的配合与协助, 积极做好手卫生与消毒;手术室应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制度执行, 操作务必力求熟练与轻柔[6], 正确选用气管插管的管径与长度;体外循环期间则要对温度进行严密监测, 同时做好平稳复温,严格控制晶体的输入, 而胶体的渗透压应控制在16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7]。
1.2.4 术中监测 术中应加强患儿体温的监测, 观察有无高热或体温不升等, 一旦出现高热, 可采取冰袋置于大动脉或者头部放置水袋的方法处理;做好脉搏的监测, 进入手术室后即刻连接心电监护仪, 并对心率与心律的变化进行观察,同时注意四肢末梢循环的情况, 以及对皮肤温度与颜色进行观察;接入换能器输入压力监测仪, 对患儿血压情况进行观察, 确保在正常水平, 对于部分患儿存有心功能不全, 可采取升压药物处理, 但应注意药物浓度、点滴速度和血压的关系, 若发现血压波动过大, 则要及时处理;加强患儿术中水与电解质的监测, 若出现水与电解质紊乱, 则应及时采取对症措施处理, 保障患儿尽量在正常的身体状况下完成手术。
1.2.5 饮食护理 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 必须注意饮食护理与加强营养。应给予患儿高蛋白与高维生素饮食, 但术后患儿若饮食难度很大, 可采取流质饮食, 之后逐渐过渡为半流食, 最后方可恢复到正常饮食。同时要对患儿24 h的进入量进行记录, 尽量保持他们体内酸碱平衡。此外,还应多饮开水, 促进体内污物及毒素的排泄。
1.2.6 呼吸道护理 术后应保障患儿呼吸道通畅, 这就要求值班护士应每4小时重复吸尽患儿口腔与鼻道的分泌物,对有咳痰能力的患儿则要积极鼓励他们咳痰与咳嗽, 对痰多而不易咳出或者无咳痰能力的患儿, 可采用震动排痰机协助他们排痰。术后要及时给予吸氧处理, 术后早期采用面罩吸氧或鼻导管吸氧, 后期缺氧得到改善后则可改为小流量持续吸氧, 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而导致呼吸抑制。
1.2.7 呼吸机及气管插管护理 部分研究显示, 大部分先心病患儿术后肺部并发症同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此必须严格掌握呼吸机拔管的指征:患儿完全清醒、循环稳定、闭式引流液少、血气分析正常、尿量正常、胸部透视无异常病变等。此外, 术后拔管还应按照医嘱给予地塞米松与喘定等处理, 以此减轻拔管对患儿的刺激。气管插管属于供氧的基础措施, 但也是引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若拔管过深可能引发一侧肺不张, 另一侧则过度通气而引发两侧肺通气失衡, 严重情况下可引发肺压伤[8]。临床护理应做好肺部听诊、呼吸音变化, 同时注意测量气管插管距门齿或者鼻尖的距离, 必要时可拍摄床边X线片;插管的深度应适宜, 护理人员要对呼吸机通气量进行观察, 并观察口腔有无漏气声, 出现则要及时处理。
1.2.8 术后功能锻炼 术后根据患儿的身体状况采取早期功能锻炼, 同时应定期翻身, 尽量降低背部的局部受压时间,而护理人员则要协助患儿翻身、叩背等;术后初期应叮嘱患儿不要剧烈运动, 运动应适量, 以耐受为宜, 随着逐渐恢复可适当增加运动量。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 便于回顾性分析。
本次研究30例患儿经过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护理干预后, 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3/30), 包括1例肺不张、1例低氧血症、1例肺间质水肿合并低氧血症。
先心病属于小儿常见疾病, 积极的手术治疗可以治愈本病, 为了提高手术成功率, 以及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尤其是降低肺部并发症, 必须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本次研究针对30例小儿先心病患儿进行研究, 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包括术前正确宣教、术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术后加强肺部功能锻炼和有效的背部护理, 加强手卫生, 做好水电解质的监测、呼吸道的护理、饮食的护理、心理护理等, 使得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得到明显控制, 30例患儿中仅出现3例,发生率10.00%。本次研究所得结果与同类研究相较, 明显更低, 可见本院采取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护理干预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 值得借鉴与推广应用。
[1]陈瑶瑶.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09(4):27-28.
[2]龙健.非药物性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疼痛的影响.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0, 23(4):1135-1136.
[3]王宣尹, 吴玉媚, 胡丽娟, 等.针对性心理护理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2012, 18(14):86-87.
[4]王柱玲.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家庭保健中的护理措施.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3, 14(3):36.
[5]蔡艳霞, 张斌, 贾慧宇, 等.儿童先天性心脏病雾化吸入的护理干预.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4(8):981-982.
[6]阳秀春.护理干预对小儿心脏介入术后按压穿刺点的效果分析.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2, 07(9):51-52.
[7]袁敏.小儿心脏手术后实施触摸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中国实用医刊, 2013, 40(4):99-100.
[8]刘瞻.先天性心脏病家庭保健中的护理措施.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19):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