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燕 赵建学 车军勇 陆玮婷
急性肝炎153例病原学分析
郭海燕 赵建学 车军勇 陆玮婷
目的 研究本地区急性肝炎病原学的构成, 为临床决策与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试剂盒检测入选患者血清各型肝炎病毒的标记物, 运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与肝脏有关的自身免疫性抗体及其他相关指标, 结合临床资料, 对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3例患者中病毒性肝炎56例(36.60%),药物性肝炎47例(30.72%), 胆源性肝损21例(13.72%), 自身免疫性肝病12例(7.84%);非酒精性脂肪肝10例(6.54%);肿瘤5例(3.27%);酒精性肝炎2例(1.31%);药物性肝炎中老年组19例(44.19%), 非老年组为28例(25.45%), 病毒性肝炎中老年组9例(20.93%), 非老年组为47例(42.73%)。结论 非老年组以病毒性肝炎为主, 老年组以药物性肝炎为主, 其中又以中药引起的肝功能异常为常见, 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肝炎较为少见。
急性肝炎;病原学;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中药
本研究通过对该地区的近年成人散发的以急性肝炎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 揭示该地区急性肝炎的病因分布状况。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7月江苏省中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肝炎患者153例, 其中男76例, 女77例, 年龄18~70岁, 平均(49.13±15.16)岁。年龄≥60岁纳入老年组, 其余纳入非老年组。病毒性肝炎患者、酒精性肝病、非酒精自身免疫性肝炎、PBC等均根据相关诊断标准纳入[1-6]。
1.2 检测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全部患者血清的肝炎病毒指标:HAV-IgM、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抗HCV、抗HEV、PCR检测CMVDNA及EBDNA, 全部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者, 行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检测(ANA全套)、FT3、FT4、TSH、血清Cu、铜蓝蛋白等。
2.1 急性肝炎患者的病因分布, 见表1。
表1 153例急性肝炎患者的病因分布
2.2 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病因分布, 见表2。
表2 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病因分布
2.3 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毒分类统计 甲型肝炎1例, 乙型肝炎16例, 丙型肝炎1例, 戊型肝炎16例, 未定型肝炎20例, EB病毒肝炎2例。
2.4 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分类统计 中药33例, 抗生素4例, 保健品4例, 皮肤科用药2例, 抗甲亢药1例, 抗高血压药1例, 抗精神类药物1例, 降脂药1例。
临床上以HAV、HBV、HCV、HEV、EBV、CMV等病毒引起的肝炎较为常见。本研究资料显示:目前戊型病毒性肝炎、未分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较高, 分别占急性病毒性肝炎的28.57%与35.71%, 与资料报道[7]相近。戊型病毒性肝炎与“病从口入”有关, 食物与饮用水被戊型肝炎病毒污染, 个体没有针对戊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力导致戊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未分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可能与检测手段、对该病认识的局限性有一定关系。杨志国等[8]研究认为未定型病毒性肝炎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形式, 包括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慢重肝、肝硬化、淤胆型肝炎, 表现为肝功能反复不正常, 经久不愈,临床上的治疗措施因病因未明, 只能停留在保肝、降酶的基本方法上, 而不能进行有效的病因治疗。
本组资料表明, 其他原因导致急性肝炎中以药物性肝炎最为多见。其中又以中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居多, 与胡义杨等[9]和戴维佳等[10]报道相吻合。究其原因, 首先是人们对中药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多片面的认可草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却忽视了其存在或潜在的毒性, 中草药等植物药被认为来自自然, 又是非处方药, 导致中草药使用的泛滥。
本研究对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诊治过程中患者病情时有反复, 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维持保肝治疗。越来越多草药的潜在肝脏毒性被报道, 他们对肝脏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中草药引起肝脏损害的临床病理表现几乎可以涵盖所有已知的肝脏病理变化, 发病时间多变, 部分与用药剂量和疗程无关, 但有家族聚集现象[10]。因此, 对一个肝功能不正常的患者, 尤其是有中药使用史的患者, 要仔细分析,明确中药成分引发肝损的可能性, 然后有针对性的采取临床决策。
虽然已尽力控制研究质量, 但由于样本量偏小, 检测手段有局限性, 因此研究的结果难以完全反应本地区急性肝炎的病因构成, 更加完善与全面的研究目前正在进行中。
综上所述, 非老年组以病毒性肝炎为主, 老年组以药物性肝炎为主, 其中又以中药引起的肝功能异常为常见, 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肝炎较为少见。
[1] 肝病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1(19): 56-62.
[2] 厉有名, 范建高, 王炳元, 等.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 (2010 年 1月修订).现代医药卫生, 2011(6):001.
[3] 范建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0, 19(9):483-487.
[4] International autoimmune hepatitis group report.Review of crit eria for diagnosis of autoimmune hepatitis.J Hepato, 1999, 31(5):929-938.
[5] 仲人前, 耿红莲.自身免疫性肝病.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 2006, 26(12):1840-1842.
[6] Kaplovitz N.Drug induced liver disorders implication for drug development and regulation.Drug Saf, 2001, 24(3):489-490.
[7] 郑玲, 颜丽芳.急性病毒性肝炎1711 例病原学分析.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09, 19(1): 42-44.
[8] 杨志国, 许家璋, 隋云华, 等.159例未定型病毒性肝炎临床和病理分析.江苏医药杂志, 2001, 27(6):431-432.
[9] 胡义杨, 黄莆.中草药与药物性肝损伤.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2, 3(20):173-175.
[10] 戴维佳, 赖荣陶, 王晖, 等.113 例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1, 27(10):1058-1065.
2014-04-03]
210029 南京, 江苏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