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军
骨伤复原汤配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观察
王海军
目的 探讨骨伤复原汤配合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胫骨下段骨折患者5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为2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骨伤复原汤, 于术后第三天服用, 连续服用4周。结果 在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骨密度的改善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对照组出现5例骨折移位、畸形愈合等并发症, 观察组则有2例的浅表皮肤出现感染, 整体预后良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伤复原汤配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能维持胫骨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 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可减少和预防并发症, 治疗效果良好, 值得推广。
骨伤复原汤;锁定加压钢板;胫骨下段骨折
高处坠落、遭遇车祸及其余外部暴力等都会导致胫骨下段骨折, 患者会出现髁部肿胀、畸形以致无法行走,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1]。如不给予积极治疗, 容易遗留患肢力量减弱、活动疼痛等并发症, 然而非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差, 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寻找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迫在眉睫。对此作者作出以下研究, 特选取50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 旨在探讨骨伤复原汤配合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该问题上的效果, 具体信息如下。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了50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0例, 年龄为26~71岁。根据骨折分型标准, 25例患者中Ⅰ型5例, Ⅱ型10例, Ⅲ型10例。观察组中男14例, 女11例, 年龄为28~68岁。根据骨折分型标准, 25例患者中Ⅰ型4例, Ⅱ型9例, Ⅲ型1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入院之后保证所有患者接受常规检查,对于肿胀较为严重的患者给予对症处理, 确定手术时间、术前常规使用苯巴比妥钠0.1 mg/m。
1.2.2 手术方法 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常规术区消毒铺巾之后患肢驱血上气性止血带, 合并腓骨骨折者施行固定腓骨骨折复位固定术。依照骨折线长短选择合适长度的锁定加压钢板, 于C臂X线机透视下大致复位骨折, 骨折块比较大的采用复位钳夹骨折端骨块配合复位, 护士于一旁进行牵引维持。选择内踝前上方纵向小切口, 游离、保护好大隐静脉和隐神经, 将锁定加压钢板插入切口, 于骨膜、深筋膜向胫骨近端潜行剥离、置入之后, 近端作一切口, 在远、近端打孔内各用1枚克氏针固定。确认钢板和胫骨骨折端完全贴合后, 在合适的钉孔位置作一切口, 拧入锁定螺钉即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骨伤复原汤, 即续断、杜仲、土鳖、红花、三七、当归、骨碎补、龟板、鹿角等, 每天一剂, 一剂为150 ml, 于术后第三天服用, 连续4周[2]。
1.3 判定依据 ①痊愈:患者的症状消失, 经过X线片检查显示, 在骨折地方出现连续性的骨痂, 且骨折线基本不见。②显效: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 CT显示, 患者在骨折的地方出现大量的骨痂。③有效:患者的症状、体征有了改善, CT显示, 患者在骨折的地方出现中等的骨痂。④无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不但没有得到缓解, 反而还加剧。
1.4 统计学方法 在统计方法上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
2.2 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说明骨伤复原汤配合锁定加压钢板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胫骨下段骨折是临床上较为严重的骨折类型, 保守治疗的预后效果比较差, 因此外科手术是临床上通常会采用的治疗方式。通过表1和表2, 我们可以知道骨伤复原汤配合锁定加压钢板的疗效显著, 并发症也较少。
中医治疗骨质的历史比较悠久, 效果也比较显著, 中药通过对骨生长因子的调控, 改善骨质端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血肿机化吸收。本文涉及的骨伤复原汤以活血化瘀、接骨续断为治疗原则, 药方均是活血化瘀、补肾健骨的良药, 配合锁定加压钢板术极大提高了疗效。
参考文献
[1] 房佐忠, 刘文和, 李唐华, 等.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Pilon骨折.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10):832-833.
[2] 张权, 黄雷, 张力丹, 等.应用锁定钢板治疗骨折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0,(3):212-217.
454000 焦作市中医院骨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