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2014-09-04 09:53梁振湖张红蕾祁德波温密筠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丹红脑组织炎性

梁振湖张红蕾祁德波温密筠

(1.河北省临西县人民医院,河北 临西 054900;2.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三医院,河北 邢台 054000)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梁振湖1张红蕾1祁德波1温密筠2

(1.河北省临西县人民医院,河北 临西 054900;2.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三医院,河北 邢台 054000)

目的 观察采用丹红注射液静点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MS)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影响,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90例IMS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滴治疗。结果 观察组在临床疗效指标、炎性因子指标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亦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丹红注射液静点能改善IMS患者脑组织微循环,抑制炎性因子的过度释放,减轻脑神经的缺损程度。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丹红注射液 炎性因子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MS)是我国中老年人群最主要致残因素,脑缺血后的系列非感染性炎症级联反应是导致脑损伤进一步加重的原因之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是参与IMS炎症反应的重要炎性因子,参与缺血脑组织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增高水平与IMS发生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1]。本研究通过观察丹红注射液对IMS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IMS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收入院治疗的IMS患者共90例,参照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作出诊断[2],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 《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3],经CT或MRI扫描证实为脑梗死,均为初次发作。90例IM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丹红组中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41~65岁,平均 (53.5±4.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5~26 h,平均(10.5±3.3)h。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40~67岁,平均(52.6±5.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6~28 h,平均(11.2±4.2)h。所有患者发病前均无严重循环、呼吸、神经系统疾病,发病后无认识障碍,除外颅内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性疾病及2周内急性感染性疾病病史者。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发病至就诊平均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给予口服药物调控血压,给予甘露醇静点对抗脑水肿、降颅压,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抗血小板聚集,奥拉西坦静点营养脑部神经。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西安步长制药)30 mL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指标:以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4]于治疗前后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①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0%~100%,可进行日常活动及工作;②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45%~89%,部分生活自理;③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44%,④无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以下或较治疗前增加。(2)炎性因子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空腹采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连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hs-CRP、TNF-α和IL-6的水平作为疗效评价指标,试剂盒购自上海天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严格按说明由专人进行操作。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指标变化情况 见表1及表2。两组治疗后在ADL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方面均较治疗前具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亦具有明显差异(P<0.05)。

2.2 炎性因子指标变化情况 见表3。两组治疗前hs-CRP、TNF-α和IL-6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下同。

组 别 ADL评分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观察组 治疗前 34.85±5.53 22.20±3.34(n=45) 治疗后 81.61±14.95*△10.27±3.26*△△对照组 治疗前 35.42±5.67 21.39±2.93(n=45) 治疗后 62.42±15.35 16.65±3.84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3 两组炎性因子指标变化比较(s)

表3 两组炎性因子指标变化比较(s)

组 别hs-CRP(pg/mL)TNF-α(ng/mL)IL-6(ng/mL)观察组 治疗前 110.35±12.70(n=45)治疗后 75.30±18.65*△△对照组 治疗前 109.26±16.82 148.26±15.81 15.38±2.16 90.36±27.05*△△8.27±1.68*△△150.24±16.35 15.12±2.43(n=45)治疗后 95.60±17.03*132.68±27.43*11.25±2.21*

3 讨 论

随着基础医学研究的进展,炎性机制在缺血性脑卒中病理损害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临床医师的认识和重视。IMS患者急性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升高,依据其水平变化可以指导治疗及判断愈后[5]。乔伟等[6]研究表明,脑卒中急性期血清hs-CRP、IL-6等炎性因子水平明显升高,直接参与脑组织损伤过程。炎性因子分为致炎因子和抗炎因子。IMS发生后,一方面抗炎因子表达增高,可抑制促炎因子的产生,减轻炎性反应对脑组织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促炎因子通过级联放大过程,诱发新的炎症瀑布式释放炎性因子,可造成脑部血管损伤导致微循环障碍,促进血栓形成,形成进展性脑卒中,或导致机体向多脏器功能衰竭转化致死亡。IMS的病理过程中,致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动态平衡,与中医理论阴阳平衡颇为吻合。早期阻断或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减少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是治疗的关键。

IMS在中医理论中属“中风”范畴,患者或禀赋薄弱或年老体虚,为痰浊、瘀血、伏血、暗风等病邪所袭,脑髓失养致邪毒内生,终致毒伤脑髓,神明不施,神机不展,产生神志不清、肢体痿废、口眼歪斜等症状[7]。其病位在脑,病机为体虚邪中,扰神闭窍,痰瘀互结。治疗应以祛痰化瘀、扶正驱邪、调补气血以宜。

丹红注射液由丹参和红花组成,经现代工艺提取制成。丹参味苦性微寒,可活血祛瘀、通脉散结,红花味辛性温,可活血行气、祛瘀通络。两药相辅相成,扶正祛邪,共奏祛瘀生新、通脉散结之功,可对IMS起到施展神明、养护脑髓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的有效成分丹参酮可扩张外周血管,增加血流,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提高纤溶酶活性,抗血栓形成;红花的有效成分红花黄色素可以调节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与抑制剂之间的平衡,降低全血比黏度,改善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丹红注射液一方面通过扩张脑部血管改善脑组织微循环,通过减少血小板聚集发挥抗血栓作用,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发挥抗氧化作用,减小急性期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减轻因缺血缺氧所致的神经元缺损程度[8];另一方面对脑组织因梗死所的非感染性炎性反应产生良性调控作用,抑制促炎因子的过度释放,调节促炎、抗炎因子的阴阳平衡,保持脑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减轻炎性因子对神经细胞的损害,防止卒中进展[9]。张炜等研究表明,丹红注射液可有效抑制病变机体炎性因子的产生[10]。在IMS的急性期,通过静脉给药更能快速有效发挥药物的作用。

本研究显示,在IMS患者中,丹红组采用丹红注射液静点后血清hs-CRP、TNF-α和IL-6的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神经损害程度明显降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证实了丹红注射液对IMS炎性因子的抑制,阐明了治疗的可能机制。

[1] 徐莉芳,谭代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微循环学杂志,2011,21(4):52-55.

[2]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杂志,1996,29(6):379-380.

[3] 任占利,王顺道.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17-19.

[4] 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5] 陈素辉,孙华,徐虹.针刺、中药对脑缺血炎症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5):69-72.

[6] 乔伟,王淑贞,庞珂,等.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2,52(5):92-93.

[7] 张久亮,李英姿,杨海英,等.脑卒中的中医传统病机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1):107-110.

[8] 袁加文,王枫,孙晓江,等.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41-42.

[9] 李敬权.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3):305-306.

[10]张炜,张小兰,邢坤.丹红注射液对冠脉介入治疗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6):730-731.

R743.9

B

1004-745X(2014)11-2115-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11.065

2014-04-11)

猜你喜欢
丹红脑组织炎性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丹红注射液对高糖引起腹膜间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
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52例
丹红注射液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围手术期5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