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2014-09-03 06:17李海南田德勇
关键词:预科生敌对少数民族

李海南,冯 刚,田德勇

(淮海工学院 a.海洋学院; b.机械学院; c.文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

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生是指当年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并被普通高等学校适当降分、择优录取的少数民族学生[1]。预科生高考考分略低,学习成绩稍差,需要在民族院校或普通院校预科学习一两年后,经考试合格后进入招生院校的本科学习。民族预科生进入普通高校后,由于民族风俗、语言障碍、价值冲突等因素,很容易出现人际交流障碍、社会适应不良、情绪困惑等心理问题。所以,对于民族预科生,尤其是在汉族学生占多数的沿海地区高校中学习的民族预科生心理进行研究,探讨引发少数民族预科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民族预科生适应能力,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江苏省某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的调查研究,形成少数民族预科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结论,为高等院校全面开展少数民族预科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对江苏省某高校2009—2012级的在校少数民族学生685人进行问卷调查,剔除无效问卷41份,获得有效被试644名。其中337名为少数民族预科生,其中男生179名,女生158名;城镇学生198名,农村学生139名;307名为少数民族非预科生,其中男生184名,女生123名。随机抽取3 545名汉族学生作为对照组。

(二) 研究方法

采用国内通用的SCL-90作为调查工具。该量表包含90个题目,采用5级评分法,依次表示为没有(1分)、很轻(2分)、中等(3分)、偏重(4分)、严重(5分),并计算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其他等10个因子得分。每一项因子反映出被试的某方面症状情况,通过因子分可了解症状分布特点。每年在新生入学2个月后,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统一进行测试,当场交卷。

(三) 统计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用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 心理问题检出情况排序

337名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进行SCL-90测定心理问题检出情况中发现,有轻度及以上(总分大于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2分[2]236-240)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占20.47%。从表1的测定结果可以看出,症状出现最多的为强迫症状,其次为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症状出现最少的为恐怖,其次为躯体化和精神病性。

表1 少数民族预科生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顺序Table 1 The sequence of detection rates abou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mong national minority preparatory students

(二) 少数民族预科生中男生与女生的比较

少数民族预科生中男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方面各项因子分均值高于女生,其他各项因子分均值女生都高于男生(见表2)。经t检验表明,躯体化(P<0.01)、恐怖(P<0.01)两项因子女生与男生差别特别显著。

表2少数民族预科生男女生SCL-90因子分比较

Table2ThecomparisonofSCL-90factorscoresbetweenmaleandfemalepreparatorystudents

因子因子分(x±s)男(n=179)女(n=158)tP躯体化1.280±0.3831.408±0.510-2.577**<0.01 强迫症状1.787±0.6291.823±0.581-0.556>0.05 人际关系敏感1.589±0.6191.574±0.5270.250>0.05 抑郁1.443±0.5451.504±0.557-1.012>0.05 焦虑1.396±0.4931.482±0.535-1.538>0.05 敌对1.465±0.5871.441±0.4840.401>0.05 恐怖1.230±0.3711.380±0.471-3.215**<0.01 偏执1.470±0.5221.460±0.4740.229>0.05 精神病性1.431±0.5241.459±0.490-0.507>0.05 其他1.461±0.5201.461±0.499-0.006>0.05

注:*表示差异显著,**表示差异特别显著。下同。

(三) 少数民族预科生中城镇与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农村学生各项因子分均值都高于城镇学生(见表3),经t检验表明,农村与城镇学生人际关系敏感上差异显著(P<0.05)。

(四) 少数民族预科生与少数民族非预科生之间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其他6个因子中,预科生的因子分均值都高于非预科生,其余4项因子分均值低于非预科生(见表4)。经t检验表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少数民族预科生城镇与农村学生SCL-90因子分比较Table 3 The comparison of SCL-90 factor scor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preparatory students

表4 少数民族预科生与非预科生SCL-90因子分比较Table 4 The comparison of SCL-90 factor scores between preparatory students and non-preparatory students

(五) 少数民族预科生与汉族学生之间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由表5数据可知,除恐怖因子以外,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其余因子分均值都高于汉族学生,且在躯体化、抑郁、敌对、其他(P<0.01)因子上的得分差异特别显著,精神病性上差异显著(P<0.05)。

三、结论与建议

(一) 基本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少数民族预科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三项上得分最高,恐怖因子得分最低,这与以往文献报道[3-4]基本一致。回访谈话发现,部分少数民族预科生认为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并表现出一定的安全感缺乏,偏执性高等问题,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生活环境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的人际关系、社会文化(如道德、风俗、习惯)存在较大影响,导致他们对有不同生活习惯的同学猜疑甚至敌对。

表5 少数民族预科生与汉族学生SCL-90因子分比较Table 5 The comparison of SCL-90 factor scores between preparatory students and Han students

本研究发现,少数民族预科生中男生的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三项因子得分高于女生,其他项目得分均低于女生,且在躯体化和恐怖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身体上表现为女生易患贫血或低血压,易头晕、昏倒,情感上既害怕独处又会在人多的地方感到不自在,多愁善感,易产生恐惧感。男生的相对易激怒、争强好胜、与异性相处感到不自在、感到别人对自己不理解,是敌对与偏执、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高于女生的很好说明[5]。

来自农村的民族预科生各项因子分均值都高于来自城镇的民族预科生,这与汉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相一致[6]。来自边远农村和山区的民族预科生,可能由于基础教育落后,学习起点低,经济条件差,他们更希望通过求学来改变生存状况,因此他们学习压力相对更大,在获得来自家庭支持系统方面较城市学生困难,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少数民族预科生与少数民族非预科生SCL-90各项因子分均值比较发现,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其他等6个方面,预科生的因子分均值都高于非预科生,但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少数民族同学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多来自同一民族,他们有相同的风俗习惯、语言环境、生存环境、文化背景,只是在心理特征上存在略微差异。少数民族预科生享受国家特殊政策,入学成绩要低于非预科生。他们进入高校之后,由于课程学习习惯和能力方面的问题,普遍感觉学习压力较大,并感到紧张和困惑。对未来过分担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常感“从未感到和其他人很亲近”“睡得不稳不深”,是预科生因子分高于非预科生的很好说明。

少数民族预科生与汉族学生相比,除恐怖以外其余各项因子分均值都高于汉族学生,在躯体化、抑郁、敌对、其他、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相一致[7]。相对汉族学生来说,少数民族预科生大部分来自民族聚集地,且进入高校之前多数都是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接受教育,因此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较弱,学习压力相对较大,担心就业,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抑郁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朋友较少,且多为本民族的同龄人,接触本民族之外或学校以外的群体机会较少,因此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多数不能得到较好的排解,人际关系得不到良好发展,容易产生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许多学生仍保留本民族的饮食、生活习惯、宗教信仰,而相当多的普通高校并没有提供少数民族类饮食服务,如穆斯林餐厅等,使得少数民族预科生在高校学习生活过程中容易感到饮食、睡眠等方面的不适。

(二) 建议

在少数名族预科生入学时,学校应尽量安排他们与汉族同学一起居住,引导他们适应集体生活,练习用普通话交流,多接触本民族外的同学,使他们学会适应环境,尽快融入新的班集体。班级应适当开展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基础教育,通过民族政策讲解、文明寝室评比、民族知识竞赛、民族风情节等活动,让同学们对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有更多的了解,消除同学之间在学习生活中的误解、矛盾、猜疑甚至敌对心理。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教育观念,坚持男女平等、一视同仁,因性施教,同时根据男女生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促使男女生的心理都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心理潜质。例如:对于女生,教师可首先让她们对自己的能力做正确的评定,对自己的成败做出正确的归因,增强她们的自信心、好胜心,纠正女生思想中“女不如男”的错误认识,克服自卑感; 对于男生,教师则要有意识地培养男生形象思维的习惯,丰富男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使他们学会理解别人,善于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对来自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预科生,在学习上给予更多关注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小组的形式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进行朋辈辅导,对于相对较难的课程也可以通过适当降低合格分数。在生活上,高校除通过多层次资助体系对他们进行帮扶外,还要指导他们通过参加勤工助学、自主创业等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以支持自己完成学业,这一过程有利于他们自立、自强和增强自信心。同时,高校和教师应教育他们不与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攀比,正确看待自己的家庭条件,有效克服人际交往障碍。

少数民族预科生与非预科生主要区别在于少数民族预科生高考录取分数低,在专门的预科学校1~2年的学习过程中,他们相对非预科生学习压力更大,对学业、就业等问题也更担心,因而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心理。鉴于此,高校应对预科生进行因材施教,制订符合个人特点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竞争意识,分层次进行心理指导,让学生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克服心理障碍;学校还应为预科生提供多方位的就业信息服务,

少数民族学生具有诚实、朴实、多才多艺的特点,学校可以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特长开展相关活动,鼓励少数民族同学展示自己,提升自信心,减少自卑心理;针对少数民族学生个人特点制定职业规划,增加就业机会,减少焦虑情绪;在饮食方面可设立民族风味窗口,让少数民族学生吃到符合民族习惯的食品,减少饮食、睡眠方面的问题。

研究显示,高校民族预科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高校相关部门对民族预科生心理健康状况应给予更多关注,要有针对性地对民族预科生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增强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使他们能应对各种心理应激源。

参考文献:

[1] 李立.预科教育是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专访湖南省民委副主任徐克勤[J].民族论坛,2012(5):24-26.

[2]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3] 和丽梅,王耶盈.1655名少数民族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9(3):577-579.

[4] 佘少华.少数民族地区师专新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J].柳州师专学报,2004(3):96-98.

[5] 刘珍,王敬群.少数民族预科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2007(8):739-741.

[6] 邓冰,冯承云.贵州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1(12):973-975.

[7] 木云珍,和丽梅.汉族与少数民族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8):100-103.

猜你喜欢
预科生敌对少数民族
《铁路信号联锁表》敌对信号的编制方法
古巴革命胜利后美国对古巴态度转变研究
有过一场雨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2015 级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状况调查概述——以某地14 所省属本科院校预科生为例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理工科预科生语言态度与英语学习关系实证探析
少数民族理科预科生英语素质教育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