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霞
丝绸之路经济带历史文化资源综合管理模式的建构维度主要包括主体维度和客体维度,主体维度是从管理者的角度而言,客体维度是从历史文化资源管理的对象出发,主体维度和客体维度是从不同侧面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历史文化资源综合管理模式的建构基础进行支解性分析。
一、主体维度
丝绸之路经济带历史文化资源管理的主体具有层次性,宏观方面,国家是历史文化资源的拥有者,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历史文化资源的“大管理者”;中观方面,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文化管理主体是历史文化资源的主要管理者;微观方面,具体的文化领域内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生产经营者是“一线”的管理者
第一,国家维度。我国在经济和文化领域已经形成了部分区域化发展模式,如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区域和文化旅游区域,这些区域属于经济发展中的“大区域”,是跨越省级行政区和市级行政区的,因此,国家的宏观调控必不可少。首先,相关的制度和政策供给。区域文化发展需要国家的法规制度约束和政策支持,在法规制度方面,国家要不断完善文物管理法规,并制定适合我国文化发展的市场法规,为区域文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国家的主体作用还体现在文化区域发展的协调方面。一是管理机构设置中的协调,丝绸之路经济带历史文化资源管理机构是“大区域文化管理机构”,其具体的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都需要国家在宏观层面上的统筹和协调;二是利益分配中的协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历史文化的管理中,要以国家为主导,文化区域管理主体共同参与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对区域文化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予以协调解决。
第二,区域维度。中观层面上的文化区域及其相关部门,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历史文化资源的主要管理者,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区域内的管理部门要组织研究历史文化资源的整体状况,并及时公布和提供相应的研究结果和发展信息。第二,制定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方案,制定丝绸之路经济带历史文化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区域内提供历史文化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并依据不同的历史文化资源类型,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第三,完善历史文化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如交通、餐饮、住宿等相关的基础设施,区域性文化管理机构担当着为区域文化发展服务的角色,基础服务设施的提供和完善都应由这些机构来承担。
第三,领域维度。历史文化领域内的具体企事业单位是文化管理的“一线”主体,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直接面对的是历史文化的开发运营实践活动,在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和产业化过程中,文化企事业单位的任务主要包括历史文化项目的经营管理、相关产品的研发、具体历史文化项目的市场营销。对于原始状态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涉及开发问题,对已经开发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旨在实现资源的经济效益,通过文化旅游和文化演出等多种形式的历史文化销售活动,一方面传播历史文化,另一方面实现其经济价值。文化企事业单位也是历史文化衍生品及其服务的研发主体,是创意人才聚集的地方,相关产品的研发既要把握产品的文化内涵,又要融入现代元素,符合文化消费者的审美观。
二、客体维度
客体维度是从微观方面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历史文化资源管理的对象进行分析,以西安地区为例,历史文化资源管理的具体对象依据现在的运营状态可以分为原始的保护资源、文化旅游业和文物博览业。
第一,原始的历史文化保护资源。原始的历史文化保护资源主要是指未经开发,或者是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而不能开发的历史文化资源。这部分资源主要由文物局进行保护,防止资源的流逝和破坏,对于原始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实质上是符合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在开发技术不具备和开发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对原始的历史文化资源以保护为主,可以确保资源的完整性,为将来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奠定基础。
第二,历史文化旅游业。历史文化旅游业是指已经得到开发利用的历史文化资源,这部分历史文化资源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业的主体,其管理环节较多,如开发、经营和营销等。以西安地区为例,近几年已经形成了多条历史文化旅游线路,包括多个著名的历史文化景区,如法门寺的宗教文化景区,秦始皇兵马俑的秦文化景区等。历史文化旅游业的管理除了对旅游资源本身的管理之外,还包括了支持旅游资源发展的基础设施,如交通、餐饮和住宿等,也包括历史文化的衍生品,如复仿制品,以历史为题材的文化演出等,如《仿唐乐舞》《长安乐舞》。
第三,文物博览业。实际上,文物博览业与历史文化旅游业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大部分文物收藏和展示单位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如兵马俑博物馆、陕西省博物馆等。但除了在固定场馆进行的文物展示以外,文物博览业还包含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如文物的交流、外展,以及相关的文物交易、鉴定、修缮、运输等行业。
【参考文献】
[1]谢朝武, 郑向敏.关于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的若干思考[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报,2003(2).
[2]王明林, 刘旺. 遗产资源保护及旅游发展中的政府作为研究[J].旅游学刊,2005(4).
[3]陈立旭. 欧美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程审视[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4(2).
[4]阮怡三, 林林. 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J]. 同济大学学报,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