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燕
摘 要: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建立起全新的教育观。
关键词:中考试题;英语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137-01
自2011年陕西中考英语进入新题型,纵观这3年的考试试题难度还是不大。下面详细分析一下近几年试题的变化。
一、2012与2011比较
2012年中考英语试题较2011年的题型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整体试卷难度偏向基础考查。试题内容载体偏向精神生活方向,体现近年来对于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正向引导。
1、单项选择。单选部分着重在“理解”的层级上对学生进行考查,试题难度从单一词义、句型的“识记”上升到对于整个句子的判断和整体把握。
2、完形填空。2012年完形填空的考查,偏重情感。题目本身难度不大,内容贴近生活,能够有效引起学生共鸣。
3、阅读理解。2012年阅读部分,结合热点话题“西安地铁”稳中求变,同时科普说明成为主角。
4、完成句子。新兴的题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结合近期社会现象,同时体现价值教育,载体新颖,但是考查的知识点并不难,只要做好词汇搭配的“识记”,同时注意句子中的细小陷阱,得分并不难。
5、任务型阅读。任务点明确,逻辑指导性强。讲述参观游览的过程,其中地点、时间、参观项目成为考查点,熟悉且容易寻找。
6、短文填空。励志美文再现。从“中国达人秀”的断臂钢琴家到本次考试的逐浪女孩,充分说明中考对于社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于同学们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上的引导也越来越重视。
7、补全对话。话题不落俗套,环境中套新话题。近年这部分的考题,新颖但考察难度并不高,填空以“提问”居多,只要能够仔细观察上下文,此题分数轻松入手。
8、书面表达。人物与记事结合的书信题材。本题与整篇试卷的主题相吻合,“正向引导”和“良好价值观培养”。从最初的完形填空到完成句子中“帮助别人就是帮助我们自己”,以“好人好事”作结,体现命题者多方面的考察和引导。
二、2013与2012比较
2013年中考英语在知识点方面的特点十分明显——弱语法化,重语言能力。整体试卷更加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在社会道德观念,人文自然介绍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体现了中考作为学生人生“第一大考”的积极引导性,在整体内容上符合学生思想道德观的正向引导要求。
单项选择:难度较低,有的考查语法知识掌握,有的测重考查学生的理解与感受,有的侧重考查实际交流能力。
完形填空:难度较往年有所提高,直接从原文得出的答案较少,需学生根据语境判断,并还原真实生活场景,注重体验性。
阅读:题材的选择都是我们生活中熟悉的话题,但是试题强调能力,通过语境及语篇的理解,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阅读难度比去年有所提高。
完成句子:难度较低。56题,考察多重定语的位置,语法点复杂,但是只要学生单词掌握了就不易做错。60题,短语搭配结合比较级考察,在整个题目中相对较为复杂。
短文填空:讲的是爱心传递,充分说明中考对于社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题目本身,只要结合句内“信息词”,注意可变化词的转变,稳扎稳打,即可得分。
任务型阅读:整体难度上升,原文直接摘抄部分减少,纯总结性题型为相对考查灵活。
补全对话:较难,A部分着重对于问句形式的考察,选项干扰性强。B部分则较为开放,答案多元化。
书面表达:较难,且综合性强,结合前两年写人与活动计划,在时态的运用上更加丰富,多用情态动词,更偏向学生的英语综合性能力考察。且今年要求考生将开头、结尾需抄写在答题卡上,更加注重文章的整体性。
课标影响着中考,课堂教学则是为中考服务的。学习运用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热点话题。课堂教学改革包括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这两大内容。
1、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师生交往的情境中,受到某种刺激,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需求的欲望,进而形成学习的动机。
2、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主动求知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摆脱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身的实际来选择、探求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在这一阶段,要突出“自主求索”四个字。这就要求教师应走到学生中去,帮助、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的学习在彼此交流、相互促进之中深入。教在学后,学在教前,生为主帅,师为参谋。一般可以采用“问题讨论法”、“主题研究法”、“师生交谈法”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
3、变“巩固知识”为“自我表现”。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免除机械记忆、重复练习的痛苦,以自我表现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可以采用或模拟表演,或对抗辩论,或演讲朗诵,或趣味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动。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在自动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在他动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
4、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从学习过程的整体上看,这一阶段是实施全过程的归宿环节,前三个阶段的活动都是为该阶段蓄积力量。一堂课的学习活动是否成功,关键要看这一阶段的质量。只有搞好这一阶段的活动,才能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才能达到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目的。
5、变“检查知识”为“互相交流”。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同学间、师生间的学习体会和情感体验的交流,体验学习方法,感受学习的酸甜苦辣。这一阶段虽然是结尾阶段,但切忌流于形式。要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将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组建崭新的认知结构,来增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建立起全新的教育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