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军
摘 要:鱼沼飞梁是一座精致的中国古桥建筑,它是中国现存古桥梁中唯一的一座十字型桥梁。当今很多著作已经论述了这座十字桥在现存古桥梁中的地位和对研究我国古桥梁历史的价值。通过对鱼沼飞梁这座十字桥的技术特点和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对它的历史唯一性作出合理解释。
关键词:鱼沼飞梁;斗拱结构;凤凰;石狮
中图分类号:K87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3-0127-02
1 鱼沼飞梁的建构背景
在宋朝时,中国古典宫殿园林的创造就已经趋于成熟,而且较之前的艺术风格更加细致、清新,诗情画意更为浓郁,意境创造更加自觉,并通过借景、补景等方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位于太原西南的晋祠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而在圣母殿前中轴线上的鱼沼飞梁则是晋祠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对于鱼沼飞梁,《水经注》中这样描述:“县瓮之山,晋水出焉。今在县之西南。昔智伯遏晋水以灌晋阳,其川上溯,后人踵其遗迹,蓄以为沼,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於水上。左右杂树交荫,希见曦景。至有淫朋密友,羁游宦子,莫不寻梁契集,用相娱慰,于晋川之中,最为胜处。”由其中的“蓄以为沼”可知这个鱼沼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人工挖掘并堆砌起来的。为何要“蓄”为“沼”而不是“池”,这首先要分清古代“沼”和“池”的区别。《说文》中写到:“沼,小池也。”到了宋代又有了新的说法,即“圆为池,方为沼。”可见一个“沼”字将鱼沼的外形特点形容得恰到好处。可是,古代中国在景观建筑风格上一向秉持中庸之道,手法上基本都是以曲线美为第一要素,却为何要将作为殿前一景的鱼塘建得如此方方正正,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这鱼沼并不是蓄来观景的,而是别有用意。那鱼沼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这就要从鱼沼上的飞梁中找出答案了。
飞梁在北魏时期就已经修建完成,到了北宋新建圣母殿时复建,其“架桥为座,若飞也”的特征说明它是一座十足的飞桥,但如此明显的一座桥为何却又被称为飞梁呢?我们先来看看飞梁的结构特点:在方形沼内,水中有34根小八角石柱,柱础为宝装莲花;石柱之上置有斗拱、梁枋,用以承托桥面柱头、石头桥板和石栏杆;石桥面中间高、两侧低,桥面为十字形,东西长19.6 m,宽5 m,高出地面1.3 m,前后与献殿和圣母殿相接;南北桥面长19.5 m,宽3.8 m,左右下斜连到沼岸。可知飞梁虽为十字桥,但它建筑支撑的手法却与古代的厅堂檐廊一致。从下面仰视,飞梁完全是一个十字型的廊,而且特殊的梁枋结构使它完全区别于其它桥梁,因此飞梁的叫法更贴切实际。
2 其建造别具风采
作为整个桥梁支撑的柱和柱础,由于要没入水中,所以选用防腐不变形的石材,其最为经久耐用,而且柱底卷杀,柱础做莲花状。卷杀这种艺术风格在元明之前在正统的建筑上较为普遍,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宋朝时,柱础多为覆盆式,较矮平;而南北朝之时,喜好莲花之风正盛,所以柱础是明显的北朝风格。“石柱之上交以着柏枋,上置大斗,斗上是十字相交,乃以承接梁、额”,这里才是飞梁真正精华特点所在。在古代,一般池塘中的桥都是石柱加石梁的支撑结构,鲜有斗拱、梁枋的支撑结构。现在问题的关键就是在如此潮湿的环境下,木质斗拱梁枋很容易槽朽和挠曲,间接引起石栏杆裂纹,这在已经完全掌握石桥技术的北宋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隐患,那究竟是什么使当时的建造者坚持这份华而不实呢?
2.1 斗拱
首先来说斗拱,斗拱是我国建筑中特有的一种结构,它是指在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从枋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斗,合称斗拱。斗拱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将柱的支撑面积扩大,比如在房屋建筑中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的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它的美观性使斗拱到后来成为一种装饰,更成为区别建筑等级的标志——越高贵的建筑斗拱就越复杂、繁华。斗和拱榫卯结合的方式可以起到很好的防震作用。这种结构与现代梁柱框架结构极为类似。构架的节点不是刚接,这就保证了建筑物的刚度协调,当遇到强烈的地震时,采用榫卯结合的空间结构虽然会“松动”,却不会“散架”,而且可以消耗地震传来的能量,使整个房屋的地震荷载大大降低,从而起到了抗震的作用。
斗拱结构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但唐以后已经被限制只有皇家建筑才可使用,例如在明朝时已有明文《明史·舆服志四》:“庶民庐舍,洪武二十六年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栱,饰彩色。”斗拱一般都用于建造房屋、宫殿和牌楼,但在桥梁,尤其是在小型桥梁建筑上却是极为罕见。鱼沼飞梁就坐落在晋祠一路进来直到圣母殿的中轴线上,中轴线在中国古代的建筑布局中有着极高的位置,而且中轴线上的飞梁还使用着民用建筑不允许有的斗拱结构,再联系到圣母殿前柱子上的蟠龙雕刻也是只有皇家建筑的特有,因此,可得知鱼沼飞梁同圣母殿一样,在当时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而并不仅仅是一座十字桥那么简单。
2.2 凤凰图腾
整个飞梁呈十字型,桥面铺有石板,四周有勾栏和凭栏维护。桥面东西向宽广,南北向却下斜犹如翅膀,整个桥看起来如同飞鸟一般。明清时所建的太原县城作凤凰状,而太原除“龙城”之外也曾以“凤城”著称。李隆基在其《过晋阳宫》中写道:“并邑龙斯跃,城池凤翔余。”凤城,即晋阳古城,因此可推断在当地主流思想里是认可图腾凤凰的,而且圣母殿所供奉圣母正是武王之妻——人中凤凰,所以完全可以推断这飞梁就是要做成凤凰状,这样,飞梁这条凤凰就可以同圣母殿外蟠龙柱上的神龙遥相呼应了。这样实龙和虚凤的结合,也迎合了我国古建筑风水论中所强调的阴阳调和之说了。为了凤凰图腾并让圣母殿这一晋祠中轴线四通八达、畅通无阻,飞梁兼顾有桥的功用,因此就产生了现如今历史上仅存的十字桥梁。为了让飞梁达到飞的视觉效果,因此采用了木斗拱支撑这一合情但不十分合理的结构。
2.3 鱼沼——鱼沼泉的泉眼endprint
既然飞梁象征着凤凰出现在这里,那么前面关于鱼沼的真正意义的疑问也就有了答案了。鱼沼确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鱼塘,鱼沼其实是晋水第二大源头——鱼沼泉的泉眼。虽被改造为沼,但在我国古代,水源之地在老百姓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尤其是一个哺育了万千百姓的母亲河流,它对农业社会靠天吃饭的百姓意味着万千个风调雨顺,所以它的源头是神圣和庄严的,民众会自发地祭祀它。将鱼沼的泉眼修成方形的沼,也符合我国古代文化方即是代表“方正”“正统”的意境,料想古代群众在祭祀圣母、祈求风调雨顺的同时,必定会走上梁桥,去祭祀鱼沼泉中的泉神。
2.4 石质卧狮
飞梁南北桥面的东西两侧原来有一对石质卧狮,但现在只留下东北和东南端的两只。它们造型生动,均作与幼狮嬉戏状。古代在桥梁处雕刻石狮,不仅美观,还可以预卜洪灾。在中国古代民俗传说中,狮子有预卜灾害的功能,如果遇到洪水泛滥或陆地沉没等自然灾害,石狮子的眼睛就会变成红色或流血,这是灾害来临的征兆,人们可以提前应急避难。在这里,石狮子俨然成了灾难的预言家。而这两只石狮子所在的鱼沼泉正是晋水的一大源头,时值晋阳城被宋朝引晋水淹没,造成饿殍满地、生灵涂炭的惨景,因此这更体现出当时人们对鱼沼泉“祸水”威力的忌惮和恐惧,并用石狮子来镇灾避邪的用意了。
3 结束语
鱼沼飞梁在晋祠这个大园林祠堂中的角色并不仅仅是一个鱼池和架鱼池而过的十字桥这么简单,尤其是在极度讲究布局和意境的宋代建筑史中。在处处都散发着宋代建筑艺术光芒的晋祠园林中,对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有显著地位的鱼沼泉,故意将中轴线穿其而过,来展现它的随意性,用巧夺天工、浑然天成来形容鱼沼飞梁是再贴切不过了。鱼沼飞梁将人们对鱼沼泉既敬又畏的复杂心理一展无余——人们既用皇家风格来蓄沼、砌池、建桥,以示对它的尊重,并祭祀它,以渴求风调雨顺;又将桥做成凤型,并用风水上位的圣母殿前雕刻蟠龙来压制它,用镇灾驱邪的石狮来警示它。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在对待自然中不可测事物时所展现出的智慧和技巧。
鱼沼飞梁的历史特殊性,造就了它本身是桥但又高于桥的历史意义,因此,鱼沼飞梁在我国古桥梁史上是唯一的。
参考文献
[1]郦道元.水经注[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
〔编辑:王霞〕
Abstract: The flying bridge over the fish pond is an exquisite Chinese bridges construction, it is China the only extant ancient bridge a cross-shaped bridge. Many books have been discussed in todays cross this bridge position in the existing old bridge and the value of the study of ancient bridge history. Through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is cross the flying bridge over the fish pond girder analyzed its historical uniqueness to make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
Key words: the flying bridge over the fish pond; brackets structure; phoenix; lions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