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杂交棉花新品种苏棉29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2014-09-02 13:36蔡立旺潘群斌施庆华等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选育转基因栽培技术

蔡立旺 潘群斌 施庆华等

摘要:苏棉29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转基因杂交棉花新品种。该品种于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大铃、高衣分、熟期适中、丰产稳产性好等特点;高抗棉铃虫,兼抗棉花枯黄萎病;纤维品质优,达国家Ⅲ级以上标准。在2010—2011年江苏省区域试验中,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为 4 185、1 737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泗杂3号增产10.6%和8.5%;2012年生产试验,籽棉产量达到4 176 kg/hm2,皮棉产量 1 744.5 kg/hm2。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栽、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及时打顶、适度化控、加强病虫草的防治。

关键词:转基因;杂交棉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2.0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7-0104-02

收稿日期:2013-10-30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3)2029];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编号:BE2013380);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编号:2012ZX08013009-003)。

作者简介:蔡立旺(1965—),男,江苏盐城人,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棉花与特经作物研究。Tel:(0515)68668953;E-mail:jsclw86@163.com。苏棉29(代号:盐G0801)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最新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虫、中熟棉花新品种。该品种以盐2008与盐1136杂交,于2008年育成,属转基因抗虫棉杂交一代种。苏棉29的母本盐2008为中棉所12/泗棉2号//徐州576选择的后代,父本盐1136为苏棉15号//GK19杂交选择的后代,GK19是国产Bt基因导入泗棉3号材料中选育出的抗棉铃虫、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丰产稳产、品质优良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1]。2013年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十三次会议审定通过,江苏省农业委员会2013年第6号公告公布(审定编号:苏审棉201302)。

1选育经过

2006年以盐2008为母本,盐1136为父本进行杂交;2007年、2008年继续做杂交,参加所级品种比较试验,同时进行抗性鉴定与品质测试;2009年参加江苏省棉花品种预备试验;2010—2011年参加江苏省杂交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江苏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并于2013年2月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12)第099号],2013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定名。

2特征特性

苏棉29出苗较好,前中期长势较强,后期长势稳健,生育期内整齐度好。株型较紧凑,通风透光性好,茎秆较粗壮,茸毛较少,耐肥抗倒;叶片中等大小,叶色较淡;果枝长,果节短,层次清晰,正常果枝6~7节,全株果节较多,果枝上举,果枝与主茎的夹角从下向上逐步减小,通风透光条件较好,有利于上、中、下部三桃齐结,单株成铃率40%以上;单铃重较高,铃卵圆形;吐絮畅,花色白,易采摘。2010—2011年江苏省区试平均结果:生育期139天。株高120.4 cm,单株果枝18.4台,果枝始节位7.2节,单株结铃35.1个,单铃重6.1 g,衣分41.5%,子指11.0 g,霜前花率87.3%。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9 mm,整齐度指数86.3%,断裂比强度29.0 cN/tex,马克隆值4.8,纺纱均匀性指数150。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病圃接种及抗棉铃虫生物学鉴定:枯萎病指18.0,黄萎病指34.7,耐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

3产量表现

苏棉29于2007年、2008年参加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所级品种比较试验。2年试验结果,苏棉29籽棉产量 3 898 kg/hm2,较对照泗杂3号增产12.32%;皮棉产量 1 573 kg/hm2,较对照增产12.08%,居10个参试品种首位。2009年参加江苏省棉花品种预备试验(G组),产量水平居23个杂交棉参试品种首位,籽棉产量为3 603 kg/hm2,皮棉产量为1 629 kg/hm2。皮棉产量是对照泗杂3号的111.2%。

苏棉29于2010—2011年参加江苏省棉花品种区试,2010年参加A组试验,2011年参加B组试验。2年12点次中,6点次皮棉产量居参试品种首位,3点次居第2位,仅1点次较对照减产1.4%,其余11点次均较对照增产。2年区试结果,苏棉29的籽棉产量4 185 kg/hm2,皮棉产量 1 737 kg/hm2,分别为对照品种泗杂3号的110.6%和1085%,2年皮棉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皮棉产量也是自2006年泗杂3号作为江苏省杂交棉花品种区试对照品种以来,增产幅度最大的棉花品种[2]。

苏棉29于2012年参加江苏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在6个试点中,苏棉29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较对照品种增产,其中籽棉产量4 176 kg/hm2,为对照的106.3%,皮棉产量1 745 kg/hm2,为对照的108.1%。

4稳产性

以苏棉29(盐G0801)参加的2010年(11个品种,7个试点)和2011年(11个品种,5个试点)江苏省杂交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产量数据为基础,采用GGE双标图法[3-4],作出各品种产量和稳定性分布图(图1、图2)。图中原点与品种边线到平均环境轴(ATC,右下为正向)的投影距离表示品种丰产性,正向距离越长表示丰产性越好;品种到平均环境轴的距离表示稳产性。可以看出,苏棉29是丰产性与稳产性结合较好的品种。

5纤维品质

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HVI900系统对2010—2011年江苏省区试品种纤维品质测试结果,苏棉29与泗杂3号的纤维品质在年度间有一定的差异。2年平均:苏棉29的上半部纤维长度30.9 mm、比强度29.0 cN/tex、马克隆值4.8;泗杂3号的上半部纤维长度31.0 mm、比强度29.0 cN/tex、马克隆值4.4。苏棉29与泗杂3号品质相当,3项综合指标均达到农业行业标准《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 棉花》(NY/T 1297—2007)Ⅲ型标准[5]。

6抗病虫性及适应范围

2010—2011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以泗棉3号为枯、黄萎病感病对照品种,对所有参试品种进行了抗枯萎病和黄萎病鉴定,苏棉29的棉花枯萎病病指18.0,黄萎病病指34.7,表现为耐枯萎病、耐黄萎病;同时对参试品种进行了抗棉铃虫生物学鉴定,苏棉29的抗级达3.50以上,综合抗级为高抗。

2009—2012年江苏省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多年多点的结果表明,苏棉28适宜在江苏省枯、黄萎病轻病区种植,且能达到较高的产量水平。

7栽培技术

7.1适时播栽

该品种出苗快而整齐。育苗移栽宜在3月底4月初播种,1钵1~2粒。采用脱绒包衣棉种应干籽下种,保证棉种吸足水分,利于出苗。有条件的可采用双膜育苗,其间注意苗床温湿度调节,从而促进早出苗。一熟棉或麦套棉种植,于5月上中旬移栽。麦后移栽棉可适当推迟播种,但不应迟于4月10日;地膜直播棉以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

7.2合理密植

宜采用等行种植,行距90~110 cm,保证植株的通风透光;如用宽窄行种植,小行距保持在60 cm为宜。一熟棉、油菜茬、上等肥力田及肥水平较高的田块,移栽密度为 24 000株/hm2;麦后棉、麦套棉及中等肥力田,营养钵育苗移栽密度3 0000~37 500株/hm2;地膜直播棉密度为30 000~45 000株/hm2。

7.3科学施肥

施肥时注意氮、磷、钾肥的配合使用,适量补充多元微肥,保证植株营养均衡,促进棉花生长发育。育苗移栽棉全生育期内一般施肥4次:基肥采用N、P、K含量为15-15-15的复合肥300kg/hm2;棉苗活棵后,施1次提苗肥,用尿素

150 kg/hm2 左右,促进棉苗平衡生长;7月上旬和下旬分2次施花铃肥,用尿素225 kg/hm2和150 kg/hm2 。在施好基肥的基础上,花铃肥应采取早施、重施的原则,既保证结铃高峰期的养分供应,又防止后期脱力早衰。第1次花铃肥一般在单株成铃2个左右施用。对前茬为水稻或地力比较肥沃,棉花生长强劲有力的地块,可酌情少施或不施肥料;对于后劲不足的田块,可酌情补施盖顶肥,用尿素75~150 kg/hm2 。施肥方式以穴施或沟施为主,采用撒施的需适当增加用量。结合施肥及时中耕,做好培土壅根,防倒伏。花铃期是棉花需水敏感期,如干旱严重,可适当进行灌水保墒,以减少脱落,防止早衰,提高成铃强度和铃重。

7.4及时打顶

打顶时间根据棉花生长情况决定。气候正常年份,棉花生长良好的地块,打顶时间一般在8月上旬,对长势较好的田块,可适当推迟打顶,一方面增加果枝生长量,另一方面利用顶端优势抑制后期赘芽的生长。

7.5适度化控

全生育期化控3~4次,甲哌纯品用量:蕾期 15.0 g/hm2,初花期15.0~30.0 g/hm2,盛花结铃期 45.0 g/ hm2 左右,打顶后5~7 d 60.0 g/hm2左右。具体应根据棉花长势、天气状况酌情增减用量和次数,应掌握少、轻、勤的原则。对长势均衡的田块,可结合治虫等农艺措施采取少量多次的办法,中期每次用7.5~15.0 g/hm2,打顶后用60.0 g/hm2封顶,以改进通风透光条件,塑造理想株型。

7.6病虫草害防治

棉苗移栽时,可穴施或沟施呋喃丹颗粒剂来防治地下害虫,同时可兼治棉蚜、棉叶螨、蓟马等。注意防治盲椿象、蚜虫、红蜘蛛、烟粉虱和斜纹夜蛾等害虫。苏棉29高抗棉铃虫,一般2代不治,注意棉铃虫的后期防治工作。及时中耕除草,可以根据杂草种类使用合适的除草剂。

参考文献:

[1]施爱民,涂松林,胡国祥,等. 转基因抗虫棉GK19生产试种示范与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00,39(1):18-21.

[2]江苏省棉花新品种试验总结汇编:2006—2012[Z].

[3]金石桥,许乃银. GGE双标图在中国农作物品种试验中应用的必要性探讨[J]. 种子,2012,31(12):89-92.

[4]许乃银,张国伟,李健,等. 基于HA-GGE双标图的长江流域棉花区域试验环境评价[J]. 作物学报,2012,38(12):2229-2236.

[5]NY/T 1297—2007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棉花[S].

6抗病虫性及适应范围

2010—2011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以泗棉3号为枯、黄萎病感病对照品种,对所有参试品种进行了抗枯萎病和黄萎病鉴定,苏棉29的棉花枯萎病病指18.0,黄萎病病指34.7,表现为耐枯萎病、耐黄萎病;同时对参试品种进行了抗棉铃虫生物学鉴定,苏棉29的抗级达3.50以上,综合抗级为高抗。

2009—2012年江苏省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多年多点的结果表明,苏棉28适宜在江苏省枯、黄萎病轻病区种植,且能达到较高的产量水平。

7栽培技术

7.1适时播栽

该品种出苗快而整齐。育苗移栽宜在3月底4月初播种,1钵1~2粒。采用脱绒包衣棉种应干籽下种,保证棉种吸足水分,利于出苗。有条件的可采用双膜育苗,其间注意苗床温湿度调节,从而促进早出苗。一熟棉或麦套棉种植,于5月上中旬移栽。麦后移栽棉可适当推迟播种,但不应迟于4月10日;地膜直播棉以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

7.2合理密植

宜采用等行种植,行距90~110 cm,保证植株的通风透光;如用宽窄行种植,小行距保持在60 cm为宜。一熟棉、油菜茬、上等肥力田及肥水平较高的田块,移栽密度为 24 000株/hm2;麦后棉、麦套棉及中等肥力田,营养钵育苗移栽密度3 0000~37 500株/hm2;地膜直播棉密度为30 000~45 000株/hm2。

7.3科学施肥

施肥时注意氮、磷、钾肥的配合使用,适量补充多元微肥,保证植株营养均衡,促进棉花生长发育。育苗移栽棉全生育期内一般施肥4次:基肥采用N、P、K含量为15-15-15的复合肥300kg/hm2;棉苗活棵后,施1次提苗肥,用尿素

150 kg/hm2 左右,促进棉苗平衡生长;7月上旬和下旬分2次施花铃肥,用尿素225 kg/hm2和150 kg/hm2 。在施好基肥的基础上,花铃肥应采取早施、重施的原则,既保证结铃高峰期的养分供应,又防止后期脱力早衰。第1次花铃肥一般在单株成铃2个左右施用。对前茬为水稻或地力比较肥沃,棉花生长强劲有力的地块,可酌情少施或不施肥料;对于后劲不足的田块,可酌情补施盖顶肥,用尿素75~150 kg/hm2 。施肥方式以穴施或沟施为主,采用撒施的需适当增加用量。结合施肥及时中耕,做好培土壅根,防倒伏。花铃期是棉花需水敏感期,如干旱严重,可适当进行灌水保墒,以减少脱落,防止早衰,提高成铃强度和铃重。

7.4及时打顶

打顶时间根据棉花生长情况决定。气候正常年份,棉花生长良好的地块,打顶时间一般在8月上旬,对长势较好的田块,可适当推迟打顶,一方面增加果枝生长量,另一方面利用顶端优势抑制后期赘芽的生长。

7.5适度化控

全生育期化控3~4次,甲哌纯品用量:蕾期 15.0 g/hm2,初花期15.0~30.0 g/hm2,盛花结铃期 45.0 g/ hm2 左右,打顶后5~7 d 60.0 g/hm2左右。具体应根据棉花长势、天气状况酌情增减用量和次数,应掌握少、轻、勤的原则。对长势均衡的田块,可结合治虫等农艺措施采取少量多次的办法,中期每次用7.5~15.0 g/hm2,打顶后用60.0 g/hm2封顶,以改进通风透光条件,塑造理想株型。

7.6病虫草害防治

棉苗移栽时,可穴施或沟施呋喃丹颗粒剂来防治地下害虫,同时可兼治棉蚜、棉叶螨、蓟马等。注意防治盲椿象、蚜虫、红蜘蛛、烟粉虱和斜纹夜蛾等害虫。苏棉29高抗棉铃虫,一般2代不治,注意棉铃虫的后期防治工作。及时中耕除草,可以根据杂草种类使用合适的除草剂。

参考文献:

[1]施爱民,涂松林,胡国祥,等. 转基因抗虫棉GK19生产试种示范与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00,39(1):18-21.

[2]江苏省棉花新品种试验总结汇编:2006—2012[Z].

[3]金石桥,许乃银. GGE双标图在中国农作物品种试验中应用的必要性探讨[J]. 种子,2012,31(12):89-92.

[4]许乃银,张国伟,李健,等. 基于HA-GGE双标图的长江流域棉花区域试验环境评价[J]. 作物学报,2012,38(12):2229-2236.

[5]NY/T 1297—2007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棉花[S].

6抗病虫性及适应范围

2010—2011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以泗棉3号为枯、黄萎病感病对照品种,对所有参试品种进行了抗枯萎病和黄萎病鉴定,苏棉29的棉花枯萎病病指18.0,黄萎病病指34.7,表现为耐枯萎病、耐黄萎病;同时对参试品种进行了抗棉铃虫生物学鉴定,苏棉29的抗级达3.50以上,综合抗级为高抗。

2009—2012年江苏省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多年多点的结果表明,苏棉28适宜在江苏省枯、黄萎病轻病区种植,且能达到较高的产量水平。

7栽培技术

7.1适时播栽

该品种出苗快而整齐。育苗移栽宜在3月底4月初播种,1钵1~2粒。采用脱绒包衣棉种应干籽下种,保证棉种吸足水分,利于出苗。有条件的可采用双膜育苗,其间注意苗床温湿度调节,从而促进早出苗。一熟棉或麦套棉种植,于5月上中旬移栽。麦后移栽棉可适当推迟播种,但不应迟于4月10日;地膜直播棉以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

7.2合理密植

宜采用等行种植,行距90~110 cm,保证植株的通风透光;如用宽窄行种植,小行距保持在60 cm为宜。一熟棉、油菜茬、上等肥力田及肥水平较高的田块,移栽密度为 24 000株/hm2;麦后棉、麦套棉及中等肥力田,营养钵育苗移栽密度3 0000~37 500株/hm2;地膜直播棉密度为30 000~45 000株/hm2。

7.3科学施肥

施肥时注意氮、磷、钾肥的配合使用,适量补充多元微肥,保证植株营养均衡,促进棉花生长发育。育苗移栽棉全生育期内一般施肥4次:基肥采用N、P、K含量为15-15-15的复合肥300kg/hm2;棉苗活棵后,施1次提苗肥,用尿素

150 kg/hm2 左右,促进棉苗平衡生长;7月上旬和下旬分2次施花铃肥,用尿素225 kg/hm2和150 kg/hm2 。在施好基肥的基础上,花铃肥应采取早施、重施的原则,既保证结铃高峰期的养分供应,又防止后期脱力早衰。第1次花铃肥一般在单株成铃2个左右施用。对前茬为水稻或地力比较肥沃,棉花生长强劲有力的地块,可酌情少施或不施肥料;对于后劲不足的田块,可酌情补施盖顶肥,用尿素75~150 kg/hm2 。施肥方式以穴施或沟施为主,采用撒施的需适当增加用量。结合施肥及时中耕,做好培土壅根,防倒伏。花铃期是棉花需水敏感期,如干旱严重,可适当进行灌水保墒,以减少脱落,防止早衰,提高成铃强度和铃重。

7.4及时打顶

打顶时间根据棉花生长情况决定。气候正常年份,棉花生长良好的地块,打顶时间一般在8月上旬,对长势较好的田块,可适当推迟打顶,一方面增加果枝生长量,另一方面利用顶端优势抑制后期赘芽的生长。

7.5适度化控

全生育期化控3~4次,甲哌纯品用量:蕾期 15.0 g/hm2,初花期15.0~30.0 g/hm2,盛花结铃期 45.0 g/ hm2 左右,打顶后5~7 d 60.0 g/hm2左右。具体应根据棉花长势、天气状况酌情增减用量和次数,应掌握少、轻、勤的原则。对长势均衡的田块,可结合治虫等农艺措施采取少量多次的办法,中期每次用7.5~15.0 g/hm2,打顶后用60.0 g/hm2封顶,以改进通风透光条件,塑造理想株型。

7.6病虫草害防治

棉苗移栽时,可穴施或沟施呋喃丹颗粒剂来防治地下害虫,同时可兼治棉蚜、棉叶螨、蓟马等。注意防治盲椿象、蚜虫、红蜘蛛、烟粉虱和斜纹夜蛾等害虫。苏棉29高抗棉铃虫,一般2代不治,注意棉铃虫的后期防治工作。及时中耕除草,可以根据杂草种类使用合适的除草剂。

参考文献:

[1]施爱民,涂松林,胡国祥,等. 转基因抗虫棉GK19生产试种示范与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00,39(1):18-21.

[2]江苏省棉花新品种试验总结汇编:2006—2012[Z].

[3]金石桥,许乃银. GGE双标图在中国农作物品种试验中应用的必要性探讨[J]. 种子,2012,31(12):89-92.

[4]许乃银,张国伟,李健,等. 基于HA-GGE双标图的长江流域棉花区域试验环境评价[J]. 作物学报,2012,38(12):2229-2236.

[5]NY/T 1297—2007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棉花[S].

猜你喜欢
选育转基因栽培技术
探秘转基因
转基因,你吃了吗?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天然的转基因天然的转基因“工程师”及其对转基因食品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