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QQ、飞信、手机通讯等已被大多数的教师和家长所采用,通过这些方式进行家校联系,大大方便了家校之间的沟通。但很多时候,越是大多数人都采用的方式,其效果越是容易被淡化。为此,换一种方式进行家校联系,也许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班主任工作信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曾经是我国最为传统、最为重要的一种交流方式,也曾是许多名人贤士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方式逐渐被人们忽略。为了架起家校之间的桥梁,开学伊始,我们就可以建立班主任工作信箱,信箱可分木制信箱和电子信箱。
木制信箱最好设在教室的一角,在班里推选出一名“邮递员”专门管理。 “邮递员”除每天查收信件外,还负责将班主任给学生的回信送到学生手中。信件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写的,也可以是家长写的;可以提建议,也可以抒写自己的困惑;可以谈学习,也可以谈人生。
前几年我们班刚建立班主任工作信箱时,学生们参与的热情并不高。后来,我开始主动给学生写信,当写到五、六封信的时候,有些同学开始问“邮递员”,有没有我的信?开始往信箱里投信件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凡是学生的来信,我都给予回复。渐渐地,能够收到班主任的回信,成了学生渴望的一件事情。
班里有一位学生上课爱睡觉,我便给他写了一封与人生有关的信。他没有回信,我又写了第二封、第三封。当给他写到第三封信时,这位学生的确被感动了,那一节课他没有睡觉,而是在给我写回信。后来,他开始听课,记笔记,课后开始问同学问题。因为他身体素质不错,我鼓励他好好练体育,结果在市春运会中,他取得了100米的冠军,被一所重点高中录取。后来,这名同学当了兵,成了一名军官。他在当兵期间给我来的第一封信中写到:“老师,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我们书信交往的日子,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记得给您写信!”
电子信箱由班主任亲自管理。班主任在开学第一天就向学生和家长公布,同时告知开通班级电子邮箱的意义,并鼓励学生和家长经常给班主任写信,给班级多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也可以写写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困惑。作为班主任,要及时回复学生和家长的信件。
班主任可以利用班级的电子邮箱将班里的一些常规管理细则,一些好的家教经验,家长会的课件,或者是一些好的文章发到家长的电子信箱,以便于家长及时了解班级中的一些要求或班级动态。
一封小小的书信,成为了架起师生之间、家校之间、课堂内外、学习指导、生活指导、人生关怀的桥梁。
二、班级建设恳谈会
开学两周后,班级基本进入正常状态,但此时班里仍然是不稳定的。作为班主任,这时可以邀请一部分家长和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召开一个班级建设恳谈会。
召开班级建设恳谈会之前,班主任要精心拟定第一次参与人员名单。学生及家长最好能覆盖班中各个层面,且人数不宜过多,如可以选5名家长、5名学生。恳谈会的时间最好安排在周六上午,时间以两个小时左右为宜。
恳谈会的会场要提前布置好,可以适当买点水果,沏上茶水。在教室的黑板上,也可以写上一些欢迎词。课桌的摆放最好两两相对,组成一个长方形,这样便于交流、讨论。
在前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建立了每月召开一次恳谈会的制度。每次恳谈会的时候,我们都会留下很多照片及家长宝贵的意见。后来,我开始邀请一部分老师参加我们的恳谈会,再后来有些家长主动提供场所,主动布置会场。一次次的恳谈会,从刚开始的无奈,变成了家长们的期待。他们越来越支持班级的工作,乃至成了班主任最真挚的朋友。
三、走访学生家庭
很多班主任喜欢把家长请到学校来沟通,有些班主任甚至只要学生犯了错就会把家长叫到学校。这不仅让学生反感、家长无奈,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将学生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学生变得越来越糟糕。
作为班主任,我们可以采用走进学生家庭的形式来与家长沟通交流,给学生以更好的更有针对性的分析、教育、引导,同时也给家长以帮助、指导。
班主任走访学生家庭不是为了告状,而是应尽量肯定学生的优点,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要找到他们的闪光点;不能只走访“差生”,还要走访优生;不仅要谈学习,还要拉家常、谈人生;走进学生家庭后,不能盛气凌人,而要虚心聆听,多鼓励,多激励。
班中有个学生经常犯错误,有一次我问他家在什么地方,他就是不肯告诉我,因为他担心我到他家里告状。有一天,这位学生的家长给我打电话,我就顺便问了他家的住址。晚上放学后,我来到他家。这位同学很惊讶,也很担心。但我与家长和孩子交流了一个多小时,没有提孩子的任何缺点,反而表扬了他的很多优点。
第二天回到教室后,这名同学主动打扫班级卫生,主动到我办公室帮我做些事情。在后来班级的各项活动中都表现得十分优异,学习成绩也从中等变成了优秀。一位以前教过他的老师问我:“你用了什么方法,让他变化这么大?”我告诉他:“这孩子长大了,是因为他懂得了尊重老师和同学的原因吧!”
走访学生家庭之前,班主任一定要提前备好课,看看学生的档案,询问一下任课教师,多了解一些学生的情况,多记住学生的一些优点。要尊重家长,与家长交流时得体大方。走访前要先打招呼,不要搞突然袭击;要吃饭后再去,切忌接收家长礼物。走访后要学会总结,把一些优秀的家教经验整理出来,与其他家长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