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顺利 吴楠楠
(1.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白云鄂博矿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内蒙古 包头 014010;2.内蒙古科技大学 稀土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目前,我国已有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各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企业和地市级重点实验室[1]。而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是国家科技部于2003年前后设立了“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计划,其目的在于强调地方区域优势和特色同国家战略相结合,培育基础研究中“国家队”的“预备队”,以进一步加强地方与国家在基础研究方面的相互衔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地位较为特殊,在这个队伍中中西部地区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地位和使命就更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中西部地区较少有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甚至有的省份几乎没有。正是由于上述情况,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作为这些地区的科研教学的桥头堡,在这些地区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的地位不言而喻。在这些地区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所依托的学校多为一般地方本科院校,其存在支持资金有限,吸引高尖端人才较难,依托学校本身多以教学为主的现状。因此,本文从地方本科院校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际存在的困难出发,从培育基地的软硬件建设、开放性、产学研模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探索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地方本科院校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硬件建设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条件。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实验及教学硬件条件上去了,科研和教学工作者才能更好的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国内外的高尖端人才也更愿意来这里工作,进一步成为吸引人才的基础条件之一。地方本科院校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所在地区和依托学校等因素使其存在支持硬件建设资金有限的问题。解决此问题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努力多出科研教学成果争取国家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加大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努力得到当地政府和企业对实验室的资金支持。如果想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就要利用培育基地的人才相对集中的优势主动帮助当地政府解决生态环境,重大产业转型及创新等关乎当地政府经济民生的大问题。如果还想得到企业的支持,同样也要积极帮助企业解决产业转型过程中科学技术问题和新产品研发。有意识地形成培育基地服务于社会,社会支持培育基地的友好循环模式。
地方本科院校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也同时加强培养师资力量和引进人才,建设好培育基地的软环境。培育基地现有的年轻骨干是培育基地的师资基础。培养现有培育基地的年轻骨干,一方面给予科研经费的支持,一方面给他们创造机会去国内外相关专业顶级研究部门深造学习。培育基地更要重视引进年轻博士、博士后和海外归国人才,并给予优厚待遇。培育基地还要柔性引进院士、长江学者和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具体地说就是建立院士工作站和短期高级访问学者工作室等。这些都是国际上著名实验室的经验作法,这样可以方便进行学术交流合作,注入新想法新技术,促进培育基地科研进程,从而尽快出好的科研成果,加快促进人才培养的进程[2]。
打破原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即只对本培育基地在职人员和相关研究生开放使用的保守形式。应针对所依托的单位为一般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际,探索对本科生教学开放,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先进测试仪器等资源可以更好的开展近代物理实验、当代材料测试分析和本科定向培养方面的尝试。实验室针对本科生教学的开放,是对原有各类重点实验室只培养研究生以上人才固有思想的打破。积极展开与地方政府以及其它研究机构的合作,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平台,具体举措可以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建立联合实验室等。
目前,产学研的含义是:“产”是指产业即企业,“学”是指学校,“研”是指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模式是指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三方按照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有竞争力的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生产产品一条龙式的先进体系并在实施过程中体现出综合性的优势[3]。本文认为提出新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型,是以地方院校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为核心的模式。具体说,就是地方院校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不只是基础科学研究的核心,同时建立中试基地承担研究机构的角色,与企业合作合资建立企业并且对合资企业具有决策权,这样才能一手为科研服务一手还可以为教学服务。我国卓越的老一辈科学家钱学森曾经有过这样的感慨: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而新型的产学研模式就是改变我国高等教育存在课程单一,教学与实践脱轨,独立思考时间较少等现状。新型的产学研模式由于是培育基地有决定权所以学生可以在任何科研和生产环节受教育和锻炼,补充大学课堂教育的不足,真正意义上培养创新和复合型人才。
地方院校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培养人才是不是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用事实说话,也就是需要统计数据来说话。要建立一个相对完备的数据库,它应该包括培养学生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毕业或离开实验室的追踪统计数据。而且,数据库还要进一步做数据分析及挖掘,提高评价准确性和标准,为以后进一步改善作为有力支撑依据。还有必要定期请相关国内外专家来开展科研与教学进展的报告会议,多采纳和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和相关实验室工作的评价。
[1]朱威同,杨厚俊,贾民生.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1):10-12.
[2]马宏,田维蓉.建设开放式实验室是高校实验室改革的必由之路[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7-8:139-140.
[3]秦军.产学研合作视角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