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杨
曾听人说过,江南古镇犹如深坛中的酒,历久弥香。那古镇中的一砖一瓦,一巷一铺,似乎都成了历史文化最精致的演绎,都沾染上了那么一种深刻悠远的美。古镇江南,身前斑斓,如同凤凰身上绚丽的色彩,而背后却有着意料之外的荒芜。
从来都认为,江南是一幅画。水墨、水粉、水彩,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繁华的戏剧。但其中没有油画,也没有速写。这个原因是很微妙的——油画写实,速写嶙峋,它们都无法表达出江南灵动的水波与氤氲的雾气。
很喜欢江南的流水,它们婉转地缠绕着城市,百转不回。那些乘着乌篷船扬起手腕采莲的女子,漆黑的头发柔顺地从肩膀倾泻下来,然后悄无声息地投入水中。那些发丝的影子荡漾在水草里面,像是她们低低的吴侬软语。偶尔有燕子斜斜地飞过水面,最后也隐没在黑色的屋檐下。
纯真的小孩子在江南充满水气的风里,放起寂寞的纸鸢。这样的纸鸢只会出现在这样的城市里,永远都不可能飞翔在大漠的空中。大漠的风太凛冽,脆弱的纸鸢会被肃杀肢解,然后散成碎片,飘落到天涯。
走在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听着江南女子悠悠绕梁的小调,抚摸着那一面面刻满了历史的石墙,一股伤感油然而生:原来,在江南华丽斑斓的背后,也有如此的荒芜。伫立在路旁的房屋,向我们诉说着这里发生的一段又一段凄凉绝美的往事,稍远处,古色古香的桥身似几拱新月,映着桥上依稀的人影。桥下的水,恰似古镇的精魂,冉冉不断。几叶乌蓬船穿梭在桥下,是江南古镇最经典的画面,在绍兴见过,在周庄感动过,在乌镇也邂逅过。这便是诗中“小桥,流水,人家”的幻化。
汩汩的水声在尘嚣退尽之后显得更加清晰与朴实,甚至有些惊心动魄。当初,古城的建造者一定深谙水的灵性,将山泉引入城中,命人在水边种上杨柳,使小城成为清丽的水乡。生活其中,渐渐地,清冽的泉水也流进了江南人的血液,使江南人变得细腻起来。养花种草,迎风弄月,刀枪演变成了笔墨,战场上痛快淋漓的厮杀化成了一行行苍劲的书法、一幅幅清秀生动的工笔花鸟。这样的风雅绵延了几代人,如水一样潺潺不息。
我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一个词句来准确地形容描绘江南——那会使它黯然失色。然而,斑斓与荒芜——这两种格格不入的感觉,却在江南身上得到最完美的统一,撞出摄人心魄的魅力。
这世界虽然有不绝的风景,然而再美的风景也终究有看腻的一天。但是,倘若在风景中注入思想元素和人文关怀,这风景也便成了一种有层次的美。江南人深谙这一点,所以江南也就成为了一个交织着梦幻的地方。
“灯影桨声里。天犹寒,水犹寒。梦中丝竹轻唱,楼外楼,山外山,楼山之外人未还。
人未还,雁字回首,早过忘川,抚琴之人泪满衫。杨花萧萧落满肩,落满肩,笛声寒,烟波桨声里,何处是江南。”
‖福建省漳州市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指导教师:陈晓华
吉吉工作室
写江南风光的文章很多,但都没有像这篇文章如此打动人心,作者把江南立于历史的帷幕下,描绘着她的华丽斑斓背后所无法掩住的沧桑荒芜,揭示出江南摄人心魄的魅力——不仅仅是自然风景的秀丽,更是带有人文思想的浸润,江南才有了那份独特韵味的美丽。而文末诗词的引用,更为这篇小文,带来了某种诗意,不错,江南本身就是诗的原乡,而以诗结尾,更为本文平添了一份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令人怀想。
【适用文题】最美丽的风景、当风景里注入了人文思想、让人沉醉的江南……(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