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玉环+李梦竹
“三八”节那天,在全省妇联表彰大会上,当研究室主任侯丽霞登上领奖台,接过“省级三八红旗集体”奖牌那刻,台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果菜研究室的同仁们不禁百感交集。
这是一个8人团队,有番茄、黄瓜和西甜瓜三个课题组,为使这些新鲜健康、色彩诱人的蔬果成为平民百姓四季餐桌上的常客,研究室里的她们把花一样的青春献给了大地。
“绿衣天使”孙小镭
出生于1956年的孙小镭是名响当当的蔬菜专家。
对孙小镭来说,黄瓜不仅仅是一种蔬菜,更是她的事业,她的精神食粮。2012年12月,沂南县黄瓜种植户打来电话,当地大棚黄瓜出现大面积萎蔫,老百姓非常着急。恰逢大雪刚过,高速公路全线封闭。孙小镭看着外面厚厚的积雪,又看看家里需要照顾的九十多岁的老母亲,深感为难,但最终还是直奔长途汽车站,她觉得辜负不起焦急的农民兄弟。
汽车颠簸了近六个小时达到沂南,她一停没停,直接钻进了黄瓜棚,不厌其烦地给农民分析病因,提出具体的防控措施。棚外是零下十几度的数九寒天,而棚内孙小镭的脸上汗水一直未停。为了让更多的瓜农免受灾害,晚上,她又义务为种植户进行了黄瓜常见病的防控知识培训。农村的大讲堂没有暖气,温度很低,但老百姓的听课热情很高,连走道都坐满了人。
在农民朋友的眼中,这位年近花甲、两鬓斑白的女科学家,既是他们的知心大姐,又诚如披着绿衣的天使,为他们播撒科技的种子,又来去匆匆。
“红玛瑙”侯丽霞
一提起番茄育种专家,大家都会想到蔬菜花卉研究所果菜研究室主任侯丽霞。
从参加工作到2011年,侯丽霞一直独自担负着番茄课题的全部研究任务。夏季的傍晚,其他人都下班回家了,幼小的孩子陪伴她在田间选种,孩子饿了,她就摘个西红柿在工作服上擦擦塞给孩子充饥;孩子困了,就让他躺在地头铺的草苫上睡一会。儿子嫩白的皮肤上被蚊子咬的一个个红点,让作为母亲的她疼在心里,又默默放下。
烈日当空的夏季,陪伴她的除了汗水和泥巴,就是厚厚的蓝色工作服、球鞋、胶鞋和草帽。面对这样的工作环境,她常常幽默地对大家说:“这是免费的桑拿和汗蒸。”有时候从地里出来,脱下盛满泥巴汤的胶鞋,脚掌被泡得泛白,后来,她索性光着脚下地。长年潮湿闷热的工作环境使她患上了关节炎,然而所有的疼痛,在她站在番茄地里,看着那些精心选育出来、长势喜人的新品种时,都被喜悦替代了。
在这个以“白”为美的时代,因为常年忙碌在田间地头,侯丽霞被晒得又黑又壮。她常把自己比作“炮弹”,掷地有声。到了夏季,女同事们会在办公室里比谁更黑,每当这时,男同事就会指着侯丽霞,忍不住插话:“咳咳,不用比了,最黑的在这儿呢!”
不少吃过“红玛瑙”樱桃小番茄的人都说,这个品种口感甜、产量高、硬度好,这可是由侯丽霞选育的哦!而在她看来,红玛瑙象征友善的爱心,也代表着丰收的希望。
“黄金玉秀”董玉梅
“黄金玉秀”,是董玉梅这几年选育的西甜瓜品种的主要代表。其它还有“鲁厚甜1号”、“金玉”等厚皮甜瓜新品种和“金星”、“春秀”等保护地小西瓜新品种。
董玉梅总是自豪地称自己从事着“甜蜜的事业”,这背后却是艰辛的付出。上世纪九十年代,山东省厚皮甜瓜育种刚刚起步,承担课题的人员少,经费紧张。为节省资金,课题组成员从整地、浇水、施肥、喷药到收获、调查、总结,事事亲力亲为,一天下来,大家经常累得饭都不想吃。
董玉梅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地里。有一次,董玉梅女儿的老师在课堂上问家长所从事的职业,女儿回答:“我妈是种甜瓜的。”引来同学们阵阵窃笑。那天下课时,女儿一不小心碰落了一个女同学的铅笔盒,没想到女同学厉声斥问:“你妈一个种甜瓜的,摔坏了你赔得起吗?”女儿回家后,眼泪汪汪地对妈妈说:“妈妈,以后你别再种甜瓜了?”董玉梅听完故事后先是笑了,但看着孩子哀求的眼神,笑容很快僵在脸上。为了这份“甜蜜的事业”, 董玉梅觉得欠家人的实在太多了,这让她多年来仍不能释怀。
研究室还有三位男同事,更换棚膜、装卸保温被……重活、脏活、累活总是他们抢先干,到了授粉季节,还要像女同志一样蹲在田间,像“绣花”一样给蔬菜精心授粉。两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女同事,也是样样工作走在前头,在试验地里挥汗如雨。
付出就有回报,目前,研究室先后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6项,通过国家和省审定、鉴定品种11个,获得新品种权3个,申请专利6个,制定果菜地方标准13个,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6篇,出版著作6部。
2013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省农科院智能化温室。那天,整个研究室都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