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字词句的复习法

2014-09-01 04:44李显辉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4期

李显辉

摘要: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复习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梳理已经掌握知识,使知识再现,便于学生查缺补漏。巩固知识。通过复习,可以让遗忘的知识得到补拾,零散的知识变得系统,薄弱的知识有所强化,掌握的知识更加巩固,生疏的技能得到训练。简而言之,复习是考前知识与能力的储备。

关键词:小学语文;字词句;复习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222-01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不难看出,古人对适时复习有着较为深厚的理解。复习十分有效还是效果欠佳,取决于复习的态度。把复习当作“炒冷饭”,还是作为“助推剂”,效果就截然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常听到很多老师对复习更是唉声叹气,不知从何下手,下面就复习问题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一、“字”的复习

汉字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汉字的掌握程度制约着语文水平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在汉字的复习过程中如何进行系统地复习呢?

1、形近字的复习

形近字,是小学语文常接触到的内容,也是较为不好掌握的内容。在复习时,首先要学生认清字形,认真对比,确定读音。其次,可将这些形近字进行归类,也可以按形声字的种类进行归类。再次,利用“顺口溜”识记形近字。

2、“多音字”的复习

现代汉语里有一定数量的多音字,这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一大难点。有的汉字多达五六个读音,如“和”字就有hé、hè、hú、huó、huò、huo六种读法,要准确读出由“和”字组成的词语,就比较困难了。怎样才能读准多音字呢?

(1)、结合具体语境。一个多音字怎样才能准确无误地读出它的读音呢?我们可以结合这句话或这个词来判断,和我们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是一样的。例如:的(dí)确,我们都知道他的(de)目的(dì)。

(2)、从词意来判断。有些多音字,单从词性上很难判断其读音,我们可以从多音字的词义方面加以辨别。例如:“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剥”在这里是动词,有不借助别的工具,念(baō)。当这个字有借助别的工具时,念(bō),如:“剥削”。

二、词的复习

词语复习要做到能正确地读,写已学过的词语,理解学过的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能按要求给词语进生归类。

1、积累词语。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每篇课文后面要求说说写写的词语,都应该正确地读写及积累。

2、词语分类复习。例如:AABB,ABAB,ABAC,AAB,BAA等词语进行归类复习。

3、成语复。汉语成语非常庞大,我们就可以设计几个步骤,层层推进。

(1)第一“成语大搜集”。首先引导学生梳理小学阶段学习过那些成语,再组织学生课外搜集成语,然后开展“开心接龙”“成语大比拼”“成语故事大王赛”等活动,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参与到成语的学习中来。

(2)第二“成语的分类整理”。学生积累了许多成语,并非就能理解运用,因此,我们还要组织学生对积累的成语进行分类整理,如表现人物品质的、描写自然风景的、含有近义词的、含有反义词的等等。

(3)第三“灵活运用”。如果仅是积累,学生就成为知识的容器。在积累的基础上必须学会灵活运用我们开展了这样一系列的活动:

三、句子的复习

1、缩句,缩句方法

(1)去“枝”留“干”法——凡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除,包括: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的词、表示时间的词、表示地点的词等。

(2)借助“的,地,得”——去除“的、地”前面的词语,去除“得”后面的词语。

(3)“自我提问”法——“谁”、“做什么”、“对谁做”。

2、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就像给病人治病一样,需要先诊断出病因,再对症下药,只要方法得当,做起来就会轻而易举。

在小学阶段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

(1)成分残缺:这种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如:“放声歌唱。”同学们知道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是什么”、“做什么”或“怎么样”,这两个部分是句子的基本成分,缺一不可。

(2)意思重复:这种句子是前边说了一个意思,后边又重复说一遍,意思重复了。

(3)用词不当:这种句子是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用错了近义词等,造成词不达意,违反了句子的结构规律。

(4)词序颠倒:词序是词语在句子中排列的顺序,这种顺序反映了词语在词句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每一个词语在语言结构中都有它特定的位置,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就犯了词序不当的毛病。

(5)词语冲突:在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几个词语相互冲突。

四、常见修辞手法的复习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比喻句的特点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像、好像、犹如等)

2、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