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
摘要:小学时期,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苦难,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善于运用生活元素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能力,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本文笔者就自身的一些教学经验以及学习心得入手,谈一下我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一点思考,旨在为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进行提供一些可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197-01
一、运用科目特色,做好生活化教学渗透
小学生由于其自身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较弱,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运用教学手段进行解决。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学生对于与自身联系较为紧密的知识兴趣较为浓厚,对于生活化特色较强的、“接地气的”知识点认知较好。同时数学也是一项生活学科,是以生活现象、生活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具有强烈的生活化气息。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兴趣点,进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学习材料生活化可以依托现行教材,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为的状态。和许多研究者的认识一致的是,目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仍然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缺少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学习材料生活化就是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将数学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比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某个同学定为中点,让各个同学说下他在某个同学的哪个方向,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这样重组,贴近学生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学习材料来自师生熟知的信息,体现了生活数学的现实性。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死知识”适应“对话教学”之间的矛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让教学根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有价值的案例,从而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二、引入现实问题,做好生活化教学运用
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注重求知过程,只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技能,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掌握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眼睛,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懂得身边处处有数学。
数学总能找到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抓住了联系,就能把活学到的知识进行活用。但这种思维习惯也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培训。比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同学们举例进行说明:做一个玩具盒需要用30cm2的硬纸,现在有100cm2的硬纸,能做几个硬纸盒呢?引导学生进行除法运算,得到的结果是3余10cm2,由于10cm2不够做一个纸盒,所以100cm2的硬纸只能做3个盒子。之后教师可以再给学生举一个例子:学校安排学生考试,每个考场可以容纳15个人,某个班有32个同学,需要安排几个考场?学生们很快列出了算式:32÷25=2……2,于是很多同学就大声回答:需要2个考场!笔者就继续引导:大家再验算一遍,于是同学们就进行验算:每个考场15人,2个考场30人,还剩余2个人没有考场……运用矛盾的思维就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认知,让他们认识到不是所有的余数都可以忽略的。这样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思考、解决身边的问题,自觉地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意识。
三、关注日常生活,做好生活化教学实践
生活是数学素材的源泉,生活运用也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善于关注日常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学习素材,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体验的积累。让学生在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在课堂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厘米、米等长度单位时,可以从比高矮实际事例入手,使学生明白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书本长度、平伸两臂的长度,给爸爸妈妈测量坐高,测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
这些知识是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了原来数学就自己的身边、身边就有数学,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同时也增强了数学的亲和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四、引动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都说“学以致用”,数学作为一项基础学科,学习数学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