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娟(周彦孜妈妈)
我和女儿喜欢玩游戏,但是游戏的项目却是“老三样”,不是拼图、猜谜,就是成语接龙。某日,我突发奇想,决定与女儿玩新游戏:角色互换——她当妈妈,我当女儿。
女儿虽然眨巴着眼睛,眼中闪烁着好奇和怀疑,却比我先进入角色,冲着我扯开嗓子喊:“丫头,陪妈妈去逛超市!”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就从我的钱包里抽出一百元,不由分说地出了门。我也只好进入“女儿”的角色,快步跟上。
到了超市,我一个劲地提要求:“妈妈,我要一袋薯片!”“妈妈,我要吃巧克力!”“妈妈,我还要吃开心果!”……当“妈妈”的倒是大方得很,一一满足我的要求,结果在结账时,收银员告知要付款156元8角,这下“妈妈”可“囧”坏了,攥着一张100元,红着脸小声地说:“对不起,我等会儿重新结账,有几样东西买错了。”我在一旁装作一脸无辜的样子,心里却乐开了花:呵呵,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了吧?
“妈妈”知道我是有心让她出糗了,虽有几分抱怨,却也没有跟我翻脸,倒是来了一招“绵里藏针”的说教:“薯片是垃圾食品,不能吃;巧克力太甜,对牙不好不能买;开心果太油腻,对皮肤不好,也不买了。”得,这“妈妈”把“女儿”挑的货品全剔除了,篮子里只剩下几样她自己挑中的零食。她还仔仔细细地盘算着总价,严格控制在一百元以内。
从超市回家,我打开电视看肥皂剧。啪!“妈妈”二话不说,一个箭步走过来,把电视关了。我正愕然,“妈妈”以命令的口气说:“去,做作业去!”我理直气壮地回答:“作业做完了。”“妈妈”一边推着我朝房间走去,一边说:“作业做完就有理了?‘学无止境懂不懂?看看书不行吗?练练字不行吗?你居然浪费时间看无聊的肥皂剧!”
我顿时感觉眼前一片晕眩!从女儿的模仿中,我看到了自己平常在管教孩子时的真实形象!我平时应该就是这样催促甚至是强迫她“学习、学习,再学习”,忽略了与她的平等交流与沟通,更忽略了她的感受。我的专制、急躁无疑都在深深地影响着她的成长啊!
虽然角色互换的游戏很快就结束了,但是在游戏中发现的问题、引发的感慨,将影响着我们今后的生活……
心理学里的角色互换游戏,常常被用来促进沟通和增强理解。在角色交换的过程中,让双方设身处地体会对方的感受,从而更好地增进理解。1.问题确定:角色互换一般在父母与孩子共同解决问题或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时使用。首先确定问题,即问题是什么。2.角色互换:父母从孩子的角度去分析、体验孩子的心理状态;孩子从父母的角度去体会父母的感受。在进行角色互换时,角色体验的重点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例如,父母要认真感受孩子平时为什么不想听大人的教导,尤其是在面对父母的诸多要求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这时,父母就会发现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是多么重要,否则父母就永远无法理解孩子。 另外,父母也要适当地引导孩子去体会作为父母的不易,在活动过程中,除了把孩子平时的行为再现以外,还要在活动结束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共同分析,自己所演绎出的行为让他有什么样的感受,了解他认为应该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此有商有量,加上适当引导,相信孩子就能在活动中体会到父母的不易。 3.设置一个角色互换日,父母可与孩子在这一天互换角色,相互扮演彼此一段时间。时间越长,体会越深,效果也就会更好。孩子理解了父母,就成长了,不会再与父母对着干。父母理解了孩子,也会常常寻找新的方式来与孩子互动,直到找到最适合的那一种相处模式,家庭系统才会平衡,亲子冲突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