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014-09-01 13:29马淑平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4期

马淑平

摘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任务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另一方面要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培养想象力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

关键词:丰富想象力;训练语言;延伸课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91-01

所谓“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可以这样说,一切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发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任务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另一方面要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培养想象力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必须进行创新教学,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一、扩展知识,丰富学生想象力

文化知识的多少,决定着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积累学生的知识,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而且也是教师教学过程的创新体现,对学生有一种言传身教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运用视听、音像、电脑等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各种知识积累、释放、组合、撞击的舞台。如我在教《看云识天气》时,配以挂图帮助学生认识云的种类、形状;教《望天门山》,借助幻灯投影图象,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的雄奇景象和“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壮丽景色。但值得注意的是,切不可单纯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不问课型、内容,一律使用五彩缤纷的课件,给人有喧宾夺主之嫌疑。

重视课内外材料的联系组合,使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而完整的印象。如学了“碧水东流至此回”;“春来江水绿如蓝”;“黄河流水鸣溅溅”;“桃花流水鳜鱼肥”等诗句后,我要求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领会诗人借助流水表达出的不同的感情。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意识到,正是由于诗人对水有了整体、充分的认识,才能从大小、冷暖、颜色、气势、速度等方面来塑造文学形象,表达不同的感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多种途径有意识地诱导学生去体味、观察、比较,以帮助学生储备丰富的表象,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训练语言,增强学生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如果仅有丰富的表象而无生动的语言,就如同“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着力训练学生语言、以增强学生想象力。运用优美的语言,感染、熏陶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准确体会遣词造句的表现力量,使学生在优美的语言感染下,精神得到熏陶。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可引导学生对“偷偷、钻、嫩嫩的、绿绿的”等细加咀嚼、推敲,让学生意识到生动而传神的语言的精妙之处。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可提高学生想象的水平。如在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时,我让学生结合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想象“美丽的街市”中牛郎织女是怎样生活的?学习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时,我让学生想象“若小孩的话皇帝没听到或没人说真话的情景”,以及“皇帝回宫后的情景”等等。并且要求学生根据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流畅地、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样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强化训练,提高学生想象力

训练是一切学科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问题的训练,才可以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和强化,语文学科也同样如此。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的有效方法。在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改变问法、改变材料或改变因果关系,使之变为更多的有价值的有新意的问题,可以使更多的知识得到应用,从而获得一题多解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随问题的不断变换而得以提高。在许多问题当中,进行分类分析,抓住问题的共同特征,掌握解答相同问题的规律,达到解答一题则弄通一片的效果,从而总结出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这样通过变化题型,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训练与提高。

训练时要以质量为主,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只要有计划的进行系统的训练,就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题型的训练,让学生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量。在训练中,可以用各种各样方法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如《一条未走的路》一课,我引导学生思考:1、诗人写了自己选择的一条路,但文章重点却放在另一条未选择的那条路,这是为什么?2、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一条未走的路”?体会作者的用意,理解其中的哲理,这样通过恰当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延伸课外,拓展学生想象力

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告诉我们,要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只限于课堂,只限于课本,那就太狭窄了;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观察生活;要经常带领他们到大千世界去接触,去思考,去学习,去受影响,并有的放矢,随时点拨,方可收到预期效果。因此,延伸到课外,学生想象的翅膀得以高飞远扬。加强素材积累训练,拓展素材积累空间,能很好地丰富与激活学生的情感与想象力。语文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多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妙词佳句,懂得文章的谋篇布局,而且可以间接地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为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打下基础。因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很重要的。如中国的《西游记》、《聊斋志异》,外国的《鲁滨逊漂流记》、《一千零一夜》等文学作品,都是开启学生智慧、培养想象力的“训练器材”。

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启发学生想象,不失时机创设情境,提供联想线索,千方百计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文章的内容及其表现方法,而且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较强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波.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初探[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1(07).

[2] 杨翠萍.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 新课程学习(上).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