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赫
摘 要:新中国政治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阶级政治、利益政治和公共政治。在30多年的发展中,中国政治学在学科体系建设、专门人才培养、研究领域拓展、研究方法创新、国际学术交流、服务现实社会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并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要以中国话语解读中国故事,科学理论建设与人才培养并重,夯实政治学理论基础,开拓创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此来推动政治学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政治学;中国特色;建设与发展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学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并且越来越壮大,中国政治学的建设与发展时刻牵动着人们的视线,并且时刻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宝库积累了新的财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学的发展走过的是一条不平凡的道路,这个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使得政治学研究工作者能够更好的认识和履行历史使命,思考中国政治学繁荣发展的思路,促进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往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中国政治学理论的发展历史
1980年恢复中国政治学至今已经有30多个年头,在这期间,通过老中青三代学者的共同努力,中国政治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学科体系日趋成熟,学术规范日臻完善,研究领域和研究层次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研究方法越来越成熟,研究队伍也在不断扩大。政治学的飞速发展不仅为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在相当程度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政治学的学科地位和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促进作用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承认。但我们还需要看到,在政治学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回顾政治学的发展历史,展望政治学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我们正视政治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坚定政治学发展的方向,找准政治学的定位,还有增强政治学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国政治学是在学术与现实的广泛互动当中发展和进步的。现实政治的发展变化为政治学提供了研究素材,国家政策的重大调整指引着政治学的选题方向,政治学的研究成果反过来又对现实政治的发展提供着重要的理论支持。所以,回顾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史,要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认识中国政治学的发展脉络。
新中国政治学在1952年之前有过短暂的存在,随后就效仿前苏联取消了。这一断就是将近30年,直到1979年,邓小平同志再次谈到“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需要赶快补课”,然后,中国政治学开始恢复。
中国政治学的恢复初期是在1980-1986年间,1980年中国政治学会成立,这就标志着政治学的恢复。1983年国家教委批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建立政治学专业,期间又在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建立了政治学硕士点和博士点,标志着开始高层次的政治学专业人才培养。此后,中国政治学在1986-1989年间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并且明确指出了改革的目标。关于“新权威主义”的争论,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经济和政治模式的选择问题等等。中国政治学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发生在1989-1991年间,以党的“十四大”为分界线。“十四大”前夕,政治学领域的一个中心问题就是对于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进行反思和批判,重新审视了“多元政治”、“精英政治”、“多党制”、“三权分立”等概念的理论内涵和历史背景,最终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认识:在中国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绝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和议会制;要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绝不能否认共产党的领导。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起,中国政治学则进入了深入发展的阶段,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党中央提出“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下决心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切实做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之后,在党的“十五大”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提出了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要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党的“十六大”之后,我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开始了迅速发展,这个时期的政治学也密切关注着这一进程中出现的政治问题。
2.中国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从学理上说,政治学理论体系包括一般理论体系和具体理论体系,前者指的是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有理论体系,后者指的是不同国家的政治学依据不同的指导思想和政治实践所建立的各具特色的理论体系。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西方发达国家在政治理论体系的构建方面先走了一步,“西方中心主义”和“西方话语霸权”被隐藏在一般的政治学理论体系之中。因此,在吸收、批判和学习政治学一般理论体系的同时,中国政治学更要基于中国的特有国情、国家利益和政治实践,注重本土化理论体系的构建。只有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政治学,才能提升中国政治学的解释力、吸引力,为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从中国的现实来看,政治学恢复30多年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基本上建立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为主导、广泛吸纳西方政治学有益成分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政治学理论体系。但其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一方面,中国政治学的恢复时间短、发展过程曲折,政治学相关理论共识的积累还不够充分,理论体系内部还存在较多分歧,导致“自说自话”、“各自为政”的现象广泛存在,造成学术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由于本土化理论体系的构建进度与中国政治现实发展的需要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学术界的赶超心理盛行,学术风气浮躁,“短期效应”、“轰动效应”、“哗众取宠”的现象广泛存在。由此导致中国政治学理论体系内部存在很多“杂音”,对内导致内聚力下降、内耗严重,对外则削弱了自身的竞争力,从而难以摆脱西方中心主义。因此,中国必须坚持构建本土化的理论体系,提升政治学研究的凝聚力,展现政治学的中国风格。
3.结束语
中国政治学的现代化、科学化、学术化、本土化和国际化的道路既曲折又漫长,我没既没有妄自菲薄的理由,也不能因为取得的成就而固步自封。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建设,完善科学的理论体系,提高创新能力,中国政治学才会不辱使命。为此,必须处理好继承和创新、引进和吸收、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坚持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有利于学科建设、有利于中国政治发展的原则,以党的十八大所确定的战略目标为宗旨,不断推动中国政治学的创新,使其实现新的超越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大同.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第二版)[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11.
[2]刘从德.地缘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蔡春.在权力与权利之间:教育政治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蒋云根.与时俱进开展政治心理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08-26.
[5]刘建军.当代中国政治思潮[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11.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海南 海口 57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