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日关系发展及中国的应对方法

2014-09-01 17:55郭玉川
山东青年 2014年7期
关键词:中日关系

郭玉川

摘 要:自中日两国恢复正常邦交以来,中日关系总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发生着改变。历经邦交正常,蜜月期,摩擦不断,互不信任等几个时期。随着时代的不断深化发展,保持一个良好的中日关系无论是对两国甚至是整个世界都是必须的。但随着日本政坛整体右倾化,中日关系日益恶化,尤其是在新一届安倍内阁上台以来,采取“政经分离”的策略,在中日关系大局上不仅没有做出任何缓和紧张局势的实质性的行动,而且在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历史问题上频频发难,抹黑中国。为此,能采取正确措施应对当前中日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日关系;安倍内阁;政经分离;正确措施

一、中日关系发展历程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共同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宣布两国恢复正常邦交,结束两国的不正常状态(战争状态)。在1978年8月,中日两国最终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条约的签订和生效,从政治上和法律上进一步肯定了两国间的友好关系,为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更加稳固的基础。[1]随着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出台,中日关系发展步入一个新的阶段。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积极向日本学习现代化管理经验,积极争取来自日本方面的官方援助和贸易投资。这段期间,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与交流,中日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进入中日关系的“蜜月期”。

而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政坛整体右倾化趋势明显,他们主张将日本变成一个所谓的“正常国家”。在1990年1月,日本首相海部俊树在给美国总统布什的信中提出“必须以美、日、欧三极为主导形成世界新秩序”。宫泽喜一内阁认为应该在“新形势下在政治、经济、安全保障各领域全面发挥作用”,并强调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综合性国际贡献”。[2]199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值此之际,日本非但没有认真反省其侵略历史,反而肆意模糊,否认侵略历史。1996年,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右翼团体登上我国钓鱼岛,并修筑灯塔,试图强化对该争议岛屿的实际控制。同时在这一年,日本以中国进行核试验为由,宣布冻结对中国的政府开发援助,使得日本成为世界上唯一对中国就核试验实施制裁的国家。伴随着这些动向,两国关系从冷战结束初期的“信赖构筑”向90年代中期的“相互不信”转化,出现了邦交以来的最低谷。[3]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每年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各方面事业发展得到长足进步,综合国力得到巨大的跃升。相对的,日本在经历上世纪的“泡沫经济”破灭,经济陷入长期低迷状态。使得一部分日本人对华心理产生了变化,他们逐渐的将崛起的中国看成是日本潜在的乃至现实的竞争对手。额贺福志郎曾提出:虽然目前日本在经济力量方面优于中国,但5年或是10年之后,中国无论是在军事方面,还是在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上都会占绝对优势。[4]“中国威胁论”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悄然而生,并慢慢被日本国民所接受。日本学者中西辉就曾预测,在2010年前后形成亚洲新格局的时候,中国将超级大国化,并在军事和政治上上采取同过去的超级大国一样的态度,从而成为亚洲的“威胁”。[5]

2009年,中国超越日本正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且在此后的数年间仍能保持年7%左右的高增长率。而日本方面,经济仍无明显好转迹象:国内债台高筑,老龄化问题严重等。这些都使得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在面对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军事现代化,日本各界都感到十分紧张。为防止中国影响力的持续扩大,也为迎合日本国内日益壮大的右翼政治力量。此后的日本各届领导人都普遍采取了对华强硬的姿态。他们坦承发展日中关系对日本经济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性,依旧对在政治和军事上不断崛起的中国保持高度的警惕心理。原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曾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说道:“自从苏联解体以后,中国成了唯一的信奉扩张主义的帝国—这就是共产党设法保住权利的做法。”“然而,如果日本在这种扩张主义面前屈服,那么它就会发展到整个亚洲。日本现在对中国有一种危机感—我们处在冷战状态之中,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冷战要比过去的冷战更危险。”他坚持认为,日本政府应该更加勇敢的面对来自中国的挑战,而不是考虑采取与中国和解的方式。他还呼吁美国和欧盟能同日本一道采取更加强硬的对华立场。“如果欧洲不认真考虑中国的问题,中国就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威胁。”

2012年12月26日,新一届的安倍内阁成立。在执政的1年多时间里,安倍在对华外交政策的两面性愈发明显。在国家安全方面,日本一直将不断崛起的中国视为威胁,处处防范和打压中国。围绕钓鱼岛主权争端问题,他始终拒绝承认在钓鱼岛主权归属上存在任何争议,不仅如此,他还将该问题的起因全部归咎于中国,并强调说这是中国在运用其日益强大的军事力量采取的加剧地区紧张局势的单边行动。同时他抛出“战争未定论”,参拜供奉有12名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并在多个场合渲染中国威胁。而另一方面,安倍又表达出希望能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使中日两国之间恢复到战略互惠关系的愿望。因此,安倍一方面想要通过强化美日同盟关系,积极拉拢东盟印度和澳大利亚,并不遗余力地渲染中国军事威胁等方式达到牵制中国的目的。另一方面,他又表示希望能进行中日两国间的首脑会谈,加强与中国的经贸来往。即谋求以“战略包围”和“政经分离”的手法来实现日本利益的最大化。

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日本单方面接连采取损害中日关系大局、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错误行动,使得中日两国关系降至两国建交以来的最低点。使得两国在人员交流,经贸往来等多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013年12月30日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代表中国政府作出了明确表态:“中国人民不欢迎安倍。”

二、中国的应对方法

纵观几十年的中日关系发展,历经邦交正常,蜜月期,摩擦不断,互不信任等几个时期。而当前中日关系甚至到了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低点。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同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也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之间保持一种相对稳定,良好的关系,不仅对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从国际政治发展商来看,一个大国的不断崛起,必然会对现今的政治和权利格局带来深刻变化。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就意味着会对现有的政治、权利格局形成某种挑战。因而这也会引起其他国家的疑虑、担心,甚至是对抗。

(一)总的方针

在2008年的《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的第一条就明确写到:双方一致认为,中日关系对两国都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对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肩负着庄严责任。长期和平友好合作是双方唯一选择。双方决心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实现中日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崇高目标。

中日两国间的良好关系,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而在面对日本“政经分离”的外交手法时,我们应坚持“政经综合”的原则,强调中日两国之间应加强全方位的合作。在经济方面,要深化合作,结构资源互补,充分利用中日两国的各自优势,积极推进中日全面战略互惠关系。在政治方面,保持两国间的沟通与对话,加强国家高层间的相互来往。在如六方会谈,日中韩三国自由贸易协定(FTA),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CP)等国际事务中,加强与日本的协调与合作。在打击跨国犯罪,生态环境安全和恐怖主义等非传统领域,强化彼此间的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双方互信。总之,一个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二)钓鱼岛问题

面对双方分歧严重的问题,目前主要是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日本的一些极右翼政客只顾及自身的政治利益,而罔顾中日发展大局,单方面发起挑衅,在钓鱼岛问题上大做文章,使得中日两国的原有矛盾迅速激化,导致两国关系降至建交以来的最低点。面对这一问题,一方面中国应明确态度,坚定立场,即“中国绝不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利用舆论和外交手段,澄清事实,说明历史,拆穿他们的谎言。同时,要求日方正视历史,改正错误,并拿出实际行动来切实改善中日间的僵化关系。另一方面,在维护主权的实际过程中,我方应采取有理,有节,针对性强,同时相对克制的措施,避免这一问题扩大化,复杂化,要求日方与中方一道,通过磋商与对话来解决矛盾与分歧。在可预见的将来,钓鱼岛问题都难以得到妥善解决,因而双方应尽量避免该问题影响到中日两国发展大局,努力恢复两国间的全面战略互惠关系。

(三)美国因素

同时,我国也应积极发展与美国间的关系。考虑到中美日三国之间的特殊性,美国既需要日本为它的“重返亚太”战略提供支持以抗衡不断强大的中国。同时,美国也不希望日本能彻底摆脱它的控制,成为一个“正常国家”,因为这并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另一方面,美国又谋求能与中国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美国需要中国这一巨大的市场,而且在如朝核,伊核,反恐等国际问题需要中国对其提供支持。因此,我国也应考虑到美国在中日两国间作为抑制者和平衡者的作用。首先,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一理念下,持续增进中美相互理解和战略信任,切实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努力深化中美合作互利共赢的格局,不断加强在国际事务和全球性问题上的协调合作[7],共同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一方面承认钓鱼岛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而在主权的最终归属上不持意见。可见,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对中日实质上存在同时施压,发挥着双重遏制的作用。基于此,综合评估美国所发挥的作用,软硬结合、张弛有度地制定应对之策不可或缺。[8]

[参考文献]

[1]黄大慧.《中日关系三十年》[J].教学与研究 2008年11期.

[2]《日木首相宫泽喜一》,时事出版社 [M]1992年版,第345一346页.

[3]李建民.《冷战后日本的“普通国家化”与中日关系的发展》[M].第179页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5.4.

[4]冈崎久彦.《战后50年的总结与日本国家战略》[J][日]历史研究委员会:《大东亚战争的总结》,第501页.

[5]中西辉正:“2010年的亚洲新秩序”,载日本《诸君》1995年1月号.

[6]李建民.《冷战后日本的“普通国家化”与中日关系的发展》[M].第336页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5.4.

[7]习近平.共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美好明天. [EB/OL] http://theory.people.com.cn/GB/17138201.html.

[8]蔡亮.《论安倍内阁外交政策的两面性》[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3年02期.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猜你喜欢
中日关系
日本经济界中国观的变迁与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的内在动能应大于外部干扰(社评)
珍藏书本捐赠促进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