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摘 要:语言和文化是一个互为依存、密不可分的整体。本文通过描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以及中西方文化冲突的表现,分析当今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说明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最后,文章就目前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冲突;大学英语教学 语言和文化水乳交融,密不可分:语言反映文化,又受文化制约,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又必须了解语言。“只学习语言,而不了解其赖以生存的文化就等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永远掌握、运用不好语言。”[3]由此可见,文化因素理应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与语言教学紧密结合,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代英语教学的现状
80年代中期,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制定了统一的教学大纲,全国统编了几套符合教学大纲的教材,87年开始实施四、六级考试,这些都对大面积的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迅速地走向世界,社会上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这些方面,我们的教育却明显滞后。一方面普遍的应试教育带来了相当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传统的外语教育观还深深地束缚着我们教师的手脚。有些人看来,语言教学就是教语言,教语言就是教语法、语音、词汇,教这些东西当然要从形式入手,训练学生使用这些形式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任何其它东西都是可有可无的。中国的学生,从小学直到大学,有的还进入博士生阶段,总共学习十多年的英语,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查词典、记单词、分析句子结构上。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有了词汇和语法知识就可以阅读,就可以应付考试,但是,在跨文化交际时往往会出现问题。当然,二十年来我们的外语教学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却与经济和科技发展要求的差距越来越大。“哑巴英语”现象十分严重,我们很多学生成了高分低能儿。这主要是因为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把学习语法和词汇当作英语学习的全部。这样学生不但发出信息的能力很差,就连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很差,因此综合交际能力低下。同时,有些学生学习方法陈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尤其受传统方块汉字学习的影响,学习外语也是一板一眼、循规蹈矩。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词、句的理解上,而较少注意篇章;往往重视信息的接收,忽略信息的发出。除此之外,有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较强,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差,缺乏社会技能。当语言能力提高到相当的水平之后,文化障碍便更显突出。语言失误很容易得到对方的谅解,而语用失误、文化的误解往往会导致摩擦发生,甚至造成交际失败。一个外语说得很流利的人,往往背后隐藏着一种文化假象,使人误认为他同时也具有这种语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他的语用失误,有时令人怀疑是一种故意的言语行为,因此导致冲突发生的潜在的危险性也最大。因此,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的挑战,如何通过大学英语教学使学习者具备以英语为工具交流信息的能力,从事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是大学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当我们的学生跨出大学的校门,真正面对一些外事事务时,较强的语言能力很重要,掌握一定的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更是必不可少。众所周知,由于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所以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例如,在隐私方面: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在时间观方面: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在客套语方面: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4]那么,是什么造成这种文化冲突现象呢?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中西双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行为等多方面的差异,甚至是冲突。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建议
1.转变授课教师的观念。
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中,大学英语教学多半只在课堂上进行,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只把重点放在语法和词汇教学上,学生就不可能学会语言的实际运用,也无法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授课的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切实认识到文化冲突的危害性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2]
2.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应传授一定的语境知识,进行跨文化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目的语国家的人文地理、历史变迁、社会风尚、风俗习惯、国情知识等。从而,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加以控制,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电影、投影仪、互联网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举办一些专题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出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改进教学方法时,一定要使新的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紧密联系,并与语言交际实践紧密结合。最后,要注重培养教师自身的跨文化意识。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只有教师本人具备较强的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较高的英美文化、汉文化的修养,才能适时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入目的语文化的教学。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英语文化知识教育的量与度,以及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结束语
克拉姆申[1]曾指出,我们不应当把外语教学中的文化视为附加在听、说、读、写之后的第五种技能。实际上,文化始终是语言教学的背景,时时刻刻都有可能影响教学本身。她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文化是语言教学的核心,语言教学不是四种技能加上文化,文化意识的培养不能与语言教学分割开,而应被视为对语言能力的促进和对语言能力思考的结果。而外语教学中学习者需要习得的不只是特定的目的语文化或特定文化的交际能力,而更应当是跨文化的人格。同时,语言的本质功能是交际。若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不能学以致用,外语教学便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因此,“任何语言教学必须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教给学生,因为只有在实际交际中,学习者才能真正理解学习语言的目的,才能真正学会运用语言进行交际”[5]。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把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习得很好的融为一体,从而达到语言学习的真正目的,以适应当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Kramsch,C.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Press,1993.
[2]陈祖福.迎接时代的挑战,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7,(3).
[3]杜瑞清.文化自觉,开拓创新[A].张后尘.外语名家论要[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顾江禾.东西方文化对比小议[J].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2001,22,(4),279-282.
[5]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