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克勤+刘琼玲+颜文贞+黄秀凤+徐红+张洪+
[摘要]本研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改革课程设置,实施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打造以临床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平台,创新以能力为主体的综合评价体系,优化教师知识和能力结构,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应用型本科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专业核心能力应用型人才护理学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2-0004-03
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高端理论型、学术型人才而言,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将科学原理或知识直接应用于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之中,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的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专业性通才教育,它既关注学生扎实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储备,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更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是为学生进入现实和未来行业做准备的教育,即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广东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在办学40年历史积淀的基础上,以当前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突出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改革为核心,以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为重点,以教师知识能力结构优化为依托,着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探索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素质、强能力、精专业、重实践的应用型本科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
一、以能力为本位的改革思路
传统的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注重知识和技术的传授,而对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不够,表现为先理论教学,继而临床见习,再进行毕业实习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学时偏少,接触临床时间较晚,在大三以前几乎没有机会接触临床护理。特别是近年来医学院校普遍扩大招生规模导致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更难以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上有较大的突破。
应用型人才是掌握直接应用型专业知识和具有更具体专业实践能力的人,突出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和首要任务。护理学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即专业胜任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应用型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护理学核心能力为立足点,围绕这些能力来匹配对应的知识,根据知识所属的结构体系来设置课程,对护理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进行配套改革,把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培养方案的具体措施中去。始终坚持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在知识、素质、能力等教学体系的设计上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训练,使学生通过四年的在校学习掌握护理学专业知识,提升职业情感和人文素养,逐步培养获取文献资料和信息并对所学知识理解和建构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面对患者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正确地应用到护理工作之中的临床实践能力以及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的沟通交流能力。
二、应用型本科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改革课程设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健康观念的更新和卫生保健体制的改革,社会也对护理学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对30多家不同类型实习医院中期实习检查的反馈信息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医院对当前护理学人才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临床护理实践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等方面,这些重要信息丰富了应用型护理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根据社会对应用型护理学人才的培养要求,对现行的课程进行了重新审视,本着“实基础、强能力”的原则调整课程结构。“实基础”即基础应该真正成为能力发展所必需和够用的基础,“强能力”即从社会需要的能力出发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主线,把能力的提高落实到具体的课程设置中,并将护理人文教育贯穿始终。新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成分为公共和人文素质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和专业课程群三大部分。删减了医用物理学、细胞生物学等公共课程,增设了护理学导论课。完善了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美学、护理管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研究、护理专业英语等人文护理素质培养课程。整合专业基础课程群,基础理论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够用为原则,强化了社区护理、康复护理、急救护理、老年护理等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健康服务需求的专业课程。
(二)实施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的改革以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为目标,以护理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采用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教学组织方式,强调以人为中心,将护理程序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整体护理意识。在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中,摒弃教师一言堂式的满堂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除了积极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BL)、角色置换、情景教学、模拟教学等经国内外广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以外,重点探索实施了适合学校校情的以问题为基础(PBL)和以讲授为基础(LBL)相结合的大班课教学模式,既体现了PBL教学法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鼓励学生通过探索解决临床护理实际问题来进行主动学习,培养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文献资料和信息并对所学知识加以进一步理解和建构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优越性,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又体现了传统的基于教师讲授的教学法课堂容量大,知识系统性好,教学成本低又节省教学资源等特点,而得以将PBL教学法本土化,克服了省属院校由于招生量大、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等客观条件制约,经典的小组PBL教学难以普遍开展的窘境。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课程的毕博平台进行教学信息发布、师生答疑交流、学生在线测试、教学资源拓展等功能,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三)打造以临床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平台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高素质人才。而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是应用型本科护理学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实践教学平台由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两大模块组成,涵盖护理学18门基础和专业课程,从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就对学生进行临床能力的培养。基础护理实践教学模块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训练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的思维和基本方法。专科护理实践教学模块通过对临床各学科实践教学内容的练习,培养学生面对患者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正确地应用到护理工作之中的临床实践能力。加强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充分发挥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模拟临床的功能,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购置了实验教学必要的仿真模拟教学设备,充分利用仿真模拟技术,建立模拟训练系统。通过实验室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现教学手段的形象化、智能化、多样化,使学生能够在较为真实的环境和氛围中通过规范化的护理学专业技能训练,熟练临床操作技能,增强动手能力,保证学生达到让服务对象足以信任的技能水平。探索建立学生自主管理的实验室开放模式,教学实验室向学生全天候开放,保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业技能操作练习,为学生创造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同时锻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四)创新以能力为主体的综合评价体系
改革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学业成绩评价方法,把考核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考试成绩、综合素质三部分组成,尝试更为灵活的考核方式。如护理教育课程要求学生设计教案,进行教学演示;《、护理研究课程要求学生完成科研设计和文献综述等作业,重在能力培养。采用PBL等教学方法的护理专业课程增加学生小组讨论表现的成绩所占比重。毕业考试则建立了基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模式的理论综合考试与基于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模式的临床技能考试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护理学专业毕业考试模式。其中临床技能考试采用简化OSCE的模式,设置4~6个考站,全面、客观、公平地考查学生的护理病例分析评估、临床护理决策、护理程序运用、护理技能操作、健康教育宣讲等临床护理综合能力。克服了传统的毕业技能考试形式单一,覆盖面窄,偶然性较大,客观性较差,只注重对学生临床护理操作技术的评价,难以对学生整体能力水平做出准确判断,不能反映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要求的缺陷,充分发挥了毕业考试的功能。
(五)优化教师知识和能力结构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既具有较高现代护理学专业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教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护理学专业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具体措施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优化师资队伍的临床实践能力,聘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学专家为兼职教师,对专职教师进行传帮带。新引进的专业教师必须至少要有3年以上的临床护理实践经验,从根本上杜绝照本宣科式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式,避免教师“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其次是专业教师每年不定期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交流或短期培训班,学习最新的护理学专业理论和知识,了解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护理学博士学位,训练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提高整个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六)重视护理职业情感和人文素质培养
实施早接触护理、多接触护理、反复接触护理四年不断线的教学组织模式,注重全程临床护理能力和护理职业情感的培养,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一年级下半年开设护理学导论课,由资深护理学专家主讲,其中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组织2~3次医院见习或小组讨论,感受医院的真实环境,体验护士的角色和责任,早日了解护理职业的价值和精神。一、二年级暑假期间通过三下乡活动去社区、老人院、医院等进行感知体验,及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三年级临床护理专业课教学期间穿插进行阶段性临床见习,即每完成某一阶段教学内容,就组织相应的临床见习。第四学年全年安排临床实习。
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强烈的关爱意识和真诚的奉献精神。实行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联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天使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校园文化活动为平台,通过护士授帽仪式、名师箴言讲座、护理操作技能大赛、国际护士节、“三下乡”活动和社区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培育护理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以及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结语
护理学专业教育是定向于行业、定型于应用的专业应用型教育,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建立全新的护理学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培养模式框架,对丰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规律、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理论体系、推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科学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广东医学院是广东省重要的应用型本科护理学人才培养基地,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来指导人才培养的实践,为地方和行业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护理学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对其他院校护理学人才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史秋衡,王爱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34-37.
[2]李家顺,刘振全,许劲松,等.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5):1-3.
[3]吴瑛.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概念及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09,(10):435-439.
[4]罗先武,姜小鹰.护理专业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的建立与论证[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5):10-12.
[5]张庆云,朱辉,韩香.PBL与LBL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97-98.
[6]崔焱,林征,许勤,等.护理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32-335.
[7]周勤,王建华,俞爱月,等.创新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11):26-29.
[8]郑克勤,刘琼玲,李红赞,等.基于OSCE的护理本科毕业技能考试设计与评价[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5):513-516.
[责任编辑: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