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
摘 要:绘画是最有效直达人的内心的途径之一。观察儿童绘画中所蕴涵的思想以及心理活动,研究他们的画面中所体现出的心理状态和问题,通过对儿童绘画来探索儿童心理,从儿童的视角去领悟他们心中的世界,有助于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解决成长中的困难。而通过对儿童心理的研究,又可以促进儿童绘画水平的提高,两者相辅相成。促使儿童顺利度过每一次转型,给他们身心发展提供有利环境,使其绘画的兴趣沿续得更加持久,使艺术行为促进儿童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儿童 绘画心理 分析 身心健康 研究
儿童是人类的希望,儿童的发展牵动着每个民族,每个家庭,每位父母。我们关心儿童,希望他们得到细心的呵护与精心的培养,然而往往只注重他们将来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却忽视了他们在成长中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欲使之成人,教育者必先能洞悉儿童的心灵,方能正确引导他们成长。透视儿童绘画的心理,寻找开启儿童心智的钥匙,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意义深远。
西班牙儿童心理学家马拉夸·德拉多认为,4岁前的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很差。学画要比学说话快,而说话远不如画中语言丰富,因此我们应该尽早从绘画中分析儿童心态和挖掘他们的潜力。儿童的绘画反映儿童的天性,表现儿童的思维活动,是儿童用于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视觉语言。(1)由于儿童幼稚、单纯,思维纯洁无瑕,所以他们的画不受任何限制,也不受真实的约束,没有任何清规戒律,形成了儿童画所特有的稚拙、梦幻甚至荒诞的特点,是最真实的内心表现。
儿童绘画活动是儿童进行的游戏,他们画画图个开心,正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随意画出了他们的快乐和不快乐,喜欢和不喜欢,宣泄自己的情绪,绘画的过程使儿童的内心寻找到平衡,促使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
因此,可以说儿童绘画是我们了解孩子的窗口,从他们的画中可以了解他们的情感、性格、兴趣、智力发展等,从而进一步关心和教育儿童健康成长。
根据观察,我发现儿童的绘画的确和他们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绘画不同与音乐,它更趋向于独立创作发挥的艺术。在这样的一个氛围里,儿童自由地展示,毫无保留得把自己的想象和情感以造型、色彩等形式表达出来,画面就成了儿童心灵的窗户,是儿童性格的自然流露。图1的小作者蒋子阳,他为人热情开朗,是个典型的外向型性格。他的创作构图大胆,画面上总是热热闹闹的。图2的小作者蔡玲红,一个安静的小女孩,画的花也小巧而拘谨。
图3图4画的是好朋友,图3小作者徐鑫晨的好朋友都是穿着靴子的勇士,都有有力的拳头,连铁甲勇士也是他的好朋友。看到这些,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一个充满正气的小大哥形象。后来我向班主任一打听,知道了这个小男孩平时说话嗓门很大,声音总是盖过其他的小朋友,还喜欢给同学做主。图4小作者徐福安,他画的朋友个个手上都拿着刀,还戴着尖尖的帽子,全副武装的样子。小朋友的脸上用直直的短线条表示眉毛,脸部表情很严肃,一看就知道这些朋友之间并不友好。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徐福安是调皮捣蛋的小男孩,课间总爱与同学追逐打闹,上课时也不安分守己,所以小朋友们不爱与他玩。
图5是黄若恒小朋友表现一家三口平凡而温暖的生活场景。画的是夜晚小作者睡觉了,爸爸妈妈还忙碌得干着家务,家里的小猫悠闲地走动着,画面中暖暖的色调给人温馨、和谐的感觉。图6王雨涵小朋友记述的是夜晚爸爸与妈妈吵架的场景,一张蓝色的双人床把画面由中间分开,一面站着妈妈和妹妹,另一面站着爸爸和自己,爸爸妈妈正对视着指手相骂。画面中冷冷的色调,直直的线条描绘了一种紧张、压抑的家庭气氛。事实上王雨涵的父母是在闹离婚,妈妈准备把年幼的妹妹带走,把王雨涵留给爸爸。小作者王雨涵就是通过画画记录下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宣泄内心的苦恼,使情绪得到缓和,找到心理上的平衡。
儿童画像日记本一样,记录下了儿童丰富内心世界的点滴。儿童在绘画中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展现着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小精灵,我们应该给予细心的呵护,对他们的心理、个性发展中的问题要给予帮助,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训练而加以一定程度的克服,但要想真正地提高,还要抓其本质,即儿童的性格。在心理学上,通常把人的性格气质分成四种类型:多血质型、胆汁质型、粘液质型、抑郁质型。前两种性格的儿童在绘画时更富有激情,但是缺少耐心,又稍带马虎,所以画面上往往是色彩明快,构图饱满,只是缺少细节;而后两种类型的儿童,则更多地表现出认真,有始有终,只是动作过于迟缓、拘谨。所有的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是儿童性格的写照。所以,要使前两种类型的儿童,改变虎头蛇尾的创作习惯,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去仔细观察,培养他们耐心、细致的一面,写生就是个好方法;要想使拘谨的作品能放开,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通过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一面,不断通过暗视、表扬等办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很有效。
心理学家在二十世纪初就注意到儿童绘画能力与他们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关系。美术教育家杨景芝在《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一书中写到“儿童的绘画能力与智力发展是成正比的,同时,各种智力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了这一点。学校一年级新生组班都是随机自由组合的,开学初学生的智力水平还不能在文化科目等中体现出来。图7图8为第一课《我的新朋友》学生作业。进行对比,不难看出图7所画的好朋友脑袋特别大,眼睛、嘴巴、鼻子拧巴到一起,身上也没有手,线条也很稚嫩,看起来像4、5岁儿童画的作品,而小作者伊岚小朋友已经8岁了。图8画是雨欣小朋友表现自己和姐姐一起玩耍的场景,画得比较高大的是姐姐,她正侧着脑袋看着作者自己,8岁的小作者通过耳朵、眼睛、嘴巴、头发等细节的处理来表现姐姐是侧面的,可以看出雨欣小朋友有较强的方位感。画面中人物生动的手势也看到了小作者的灵活性。后来了解了两位小作者的情况,图7小作者伊岚是一个智力发育迟缓的一个小朋友,她的智力发展水平比同龄孩子要迟2、3岁,上课坐不住,常常站起来,或者不由自主地离开教室,考试总是答不上几题,自然成绩总是个位数。图8小作者雨欣平时自主性强,各科成绩优秀,还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被选为班长。
每一个儿童的智力发展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变化,总是有快、有慢,有先、有后,家长和老师都不能因此而放弃他们或者“拔苗助长”。我们可以通过绘画观察儿童的智力成长状况,判断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尽早采取有利的措施,进行因材施教。
在我的学生中,有一个画车画得很好的孩子叫赵雄越,在他5岁的时候就已经能画立体的车了。他喜欢车到痴迷的程度,能准确说出各类车的名字,翻斗车、装载机、平地机等不多见的车也知道,不同类型的火车最高时速也了解,说到车便滔滔不绝。他爱车,也爱画车,拿到笔和纸就能迅速画出车的框架,但是他只爱画车,画的车里没有人,车子不上色。经过观察,发现这孩子对自己的爱好热情度高,但没有足够的耐心。我开始鼓励他,能不能给车刷上好看的油漆,让更多人喜欢上你画的车;那么好看的车,肯定有很多小乘客吧,把他们画上去吧!赵雄越的妈妈对他的关心和教育更是无微不至,鼓励他能画完整一张画,就奖励他喜欢的汽车模型;不断提醒他用各种颜色来装饰汽车,有进步了就带他去看火车。就这样循序渐进,不厌其烦地鼓励和引导赵雄越。经过一段时间,赵雄越参加“天眼杯”绘画比赛。他画的是几辆赛车前后奔驰在彩色的大马路上,画面上立体的赛车之间画出了前后遮挡关系,在幼儿组里算是比较突出的,得奖了,对他鼓励很大。
当然不是每一个喜欢绘画的儿童长大后都能成为画家,在绘画方面也不一定有很好的成就,但是绘画能启迪儿童的智力,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育手段,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在早期及时接受绘画教育。对儿童进行正确的艺术启蒙,可以极大地挖掘人的潜能,促进儿童绘画能力和智力的超前发展。
每一个儿童都爱画画,他们都是天生的小画家,他们是无忌惮地画、自由自在地画,他们画在墙上、在地上、在床上、在纸上,他们的画里有希望、有无奈、有快乐、有悲伤……每一张画都是一个小世界,请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随意评价它们“好”与“不好”,更不要说“像”或者“不像”。可能一次无意的“不像”,这个儿童就不爱画了。在这世界上,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生活环境,接受着不同的教育,他们的智力特长也不相同,当然表达出来的画面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简单的给一个结论。我们要善于发现区别,找出特色、特长,及时给于足够的重视和肯定。
儿童爱画画,更重要的涂涂画画的这个过程,使他们的压力得到了释放,情感得到宣泄,心情获得了放松。我们可以把画面作为一个交流的平台,与儿童进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情感,我们应该细心耐心的观察儿童绘画中所表现出来的更深层的东西,以便从中发现儿童的种种未表露问题并能通过美育予以改善和缓解。
通过儿童绘画,我们可以了解儿童心理;而通过对儿童心理的研究,又可以促进绘画水平的提高,两者相辅相成。当然,性格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改变。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研究也不能一劳永逸,而要不断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使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德宏 《创造与心智成长》[M]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3
[2]杨景芝 《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013
(仓前中心小学 浙江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