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后陈经验”的五次批示
2005年6月17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后陈村调研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充分肯定后陈做法,明确指出村务监督委员会“是农村基层民主的有益探索,是积极的,有意义的,符合基层民主管理的大方向”。
2010年3月6日,习近平同志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浙江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这是一个很好的经验,值得广泛推广”。
2011年2月1日,习近平同志再次批示:“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村干部用钱用权行为,是密切农村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积极举措,也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有益探索,浙江在这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可供借鉴。”
2012年3月6日,习近平同志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时对浙江代表团说,“基层民主建设是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要不断创新、始终坚持”。
2014年,时值“后陈经验”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批示。具体内容有待公布。
2014年7月4日-6日,人民论坛组织邀请来自全国人大法工委、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纪检监察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等单位的专家深入浙江省武义县后陈村调研采访、考察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十年来的发展状况,并就探索基层民主治理、创新农村治理现代化等进行了深入研讨,为“后陈经验”的进一步创新发展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理论依据。
所谓“后陈经验”,是指2004年6月18日,浙江省武义县后陈村创造性地设置了全国首家“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独立于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第三方监督机构,监督村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和村务管理的运作,开启了村务民主管理实践探索的序幕。
作为全国58万个行政村中的一员,后陈村能够和西沟村、小岗村一样成为具有时代标志意义的村,是因为其对基层民主的实现形式的积极探索和成功实践,所取得的经验极具典型性、代表性和可推广性。
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城郊结合部的后陈村,紧邻县工业园区,村民900多人,隶属白洋街道。十年前,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村集体资金短时期内急剧增多,为解决村干部违纪问题频发、干群冲突严重、群众不断上访等问题,开全国之先河自发探索建立了村务监督机制。
十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金华市、武义县对这一宝贵经验的精心呵护下,后陈村的领导带领近千名村民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乡村治理取得了良好绩效。通过不断完善和发展制度,确保监督工作有据可依;不断提升透明度,确保群众满意;不断加强问题导向,强化主体责任;不断推进自发式民主,建立长效机制。创造了连续十年村干部“零违纪”、村民上访“零记录”、工程“零投诉”、不合规支出“零入账”的“四零”记录。“后陈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完善和推广,由“治村之计”上升为“治国之策”,已成为我们国家推动建设乡村治理现代化,实现乡村文明跨越的典型范本。
任何一个经验的诞生和发展,都必然要经历理论上的争鸣、实践上的检验。未来的发展将赋予“后陈经验”更大的内涵,如何作出更大贡献是全体后陈人要面对的重要议题。可预见,后陈将沿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和方向,不断充实完善并发扬光大,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乡村文明的跨越。
(人民论坛记者 康培培 周星亮)
责编/王业 美编/李智
调研地点: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后陈村
调研主题:武义后陈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研讨
调研方式:实地调研、采访、座谈和课题系统研究
调研时间:2014年7月
调研组构成:
贾立政 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 张世诚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
李永忠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原副院长 严昭柱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文化局局长、“太湖论坛”主席
甄小英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博导 肖立辉 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政治学理论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导
张黎明 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周星亮 人民论坛杂志社调研部副主任
康培培 人民论坛杂志社副总编辑 王 业 人民论坛杂志社记者
钱 茜 人民论坛杂志社调研部副主任
特约专家、记者:
卢福营 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教授、博导 谢云挺 新华社浙江分社机动采访部主任
刘茁卉 新华社《内参选编》总编辑 陈谊娜 新华社记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