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果的垃圾分类收集奖励机制

2014-08-30 02:34冯蒂
绿色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评价

冯蒂

摘要:阐述了垃圾分类收集工作中的基于成果的奖励机制,以提高单位及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愿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公众参与度,提升分类效率。剖析了基于成果奖励的机制、奖励对象、分类成果衡量及评价标准和方法、奖励支付办法、组织安排及实施计划。

关键词:分类收集;奖励;评价

中图分类号:X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2021703

1引言

2000年4月,建设部选定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杭州、厦门、桂林8个城市作为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城市。虽然各试点城市采取了一系列环境管理措施,但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影响了分类收集的效率\[1\]。到2008年“绿色环保”奥运的主办,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又开始在很多城市开展,但是公众参与力度、实施效果不理想,如北京市2008年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不足52%\[2\],2010年实施垃圾分类达标的居住社区为600个,经调查,分类正确率和投放正确率较低,分别为4.5%和31.2%\[3\]。2011年上海市政府“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项目正式启动,经问卷调查显示超过1/2居民平时不进行垃圾分类,59.0%的受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不进行垃圾分类,而34.4%的居民进行简单的分类后扔到垃圾箱中,仅有6.7%的居民进行较为清楚的分类\[4\]。

近两年很多城市在发动、宣传的基础上考虑对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好的单位、个人进行奖励,以提高垃圾分类实施效果。如北京出台的《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奖励实施细则》\[5\]中设立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贡献奖和北京市生活垃圾“零废弃”贡献奖2个奖项。《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评价及奖励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中规定了评上“环境友好家庭奖”的,每户奖励500元;评上“生活垃圾分类贡献奖”的,个人颁发荣誉证书,每人奖励500元;另外,各区、街道甚至社区等都会配套相应的奖励措施。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出台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实施方案都提出了设立专项奖励经费,结合考核结果进行奖励。但是这种我国长期以来习惯采用的评优奖励法,奖励的对象是少数人群,本文参照世界银行最常用的资助方式提出了基于成果的奖励机制,其目的是对参与分类收集的单位及个人通过基于分类成果的奖励形式来提高其参与意愿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公众参与度,提升分类效率。

2奖励机制

基于成果的奖励机制是世界银行最常用的一种资助方式,一般用于改善水、电和卫生等基础设施项目,当使用者无力支付全部成本时,可利用基于绩效的补贴去补充或替代向使用者收费。一般而言,基于成果的奖励的分配报酬,激励、捐赠或补贴的价值和标准通常都是公开的,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基于成果的奖励机制的一般流程详见图1。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实施的最基层单位是社区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社区”),推广、教育和动员对于使居民养成生活垃圾分类行为是十分必要的,这些都是社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主要工作职责,社区的工作对于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奖励对象宜为社区居民委员会,以社区内的成果作为衡量标准进行奖励。社区居民委员会可根据自己社区的情况决定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和手段促进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此外,社区有权决定奖励款项如何使用。

4成果的定义及评价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垃圾分类方式为4分类,即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分类的目的是让居民尽可能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分出来便于资源化利用,并且越纯越好,因此设定的成果是每个社区分类出来可资源化的垃圾的数量和质量。可资源化的垃圾的数量作为评价标准有利于社区努力让居民尽可能地将更多能资源化的垃圾分类出来,但是如果没有质量标准,单单是数量参数还无法提供准确和公正的评价,因此,还需要运用一套质量指标以确保垃圾分类能够达到一定的纯度水平。由于分类出来的厨余垃圾的纯度最难保证,因此可以厨余垃圾的质量指标作为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 姜朝阳,周育红.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的公众参与[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12).

[2] 余倍,宾晓蓓,曹宏.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现状及对策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2011(12).

[3] 邓俊,徐琬莹,周传斌.北京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实效调查及其长效管理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2013(1).

[4] 王婷,李晓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试试效果及政策完善建议—以上海市为例.[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2012.

[5]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奖励实施细则[EB/OL].[2010-12-17].http://zfxxgk.beijing.gov.cn/columns/1419/2/251147.html.endprint

摘要:阐述了垃圾分类收集工作中的基于成果的奖励机制,以提高单位及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愿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公众参与度,提升分类效率。剖析了基于成果奖励的机制、奖励对象、分类成果衡量及评价标准和方法、奖励支付办法、组织安排及实施计划。

关键词:分类收集;奖励;评价

中图分类号:X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2021703

1引言

2000年4月,建设部选定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杭州、厦门、桂林8个城市作为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城市。虽然各试点城市采取了一系列环境管理措施,但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影响了分类收集的效率\[1\]。到2008年“绿色环保”奥运的主办,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又开始在很多城市开展,但是公众参与力度、实施效果不理想,如北京市2008年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不足52%\[2\],2010年实施垃圾分类达标的居住社区为600个,经调查,分类正确率和投放正确率较低,分别为4.5%和31.2%\[3\]。2011年上海市政府“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项目正式启动,经问卷调查显示超过1/2居民平时不进行垃圾分类,59.0%的受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不进行垃圾分类,而34.4%的居民进行简单的分类后扔到垃圾箱中,仅有6.7%的居民进行较为清楚的分类\[4\]。

近两年很多城市在发动、宣传的基础上考虑对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好的单位、个人进行奖励,以提高垃圾分类实施效果。如北京出台的《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奖励实施细则》\[5\]中设立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贡献奖和北京市生活垃圾“零废弃”贡献奖2个奖项。《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评价及奖励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中规定了评上“环境友好家庭奖”的,每户奖励500元;评上“生活垃圾分类贡献奖”的,个人颁发荣誉证书,每人奖励500元;另外,各区、街道甚至社区等都会配套相应的奖励措施。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出台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实施方案都提出了设立专项奖励经费,结合考核结果进行奖励。但是这种我国长期以来习惯采用的评优奖励法,奖励的对象是少数人群,本文参照世界银行最常用的资助方式提出了基于成果的奖励机制,其目的是对参与分类收集的单位及个人通过基于分类成果的奖励形式来提高其参与意愿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公众参与度,提升分类效率。

2奖励机制

基于成果的奖励机制是世界银行最常用的一种资助方式,一般用于改善水、电和卫生等基础设施项目,当使用者无力支付全部成本时,可利用基于绩效的补贴去补充或替代向使用者收费。一般而言,基于成果的奖励的分配报酬,激励、捐赠或补贴的价值和标准通常都是公开的,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基于成果的奖励机制的一般流程详见图1。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实施的最基层单位是社区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社区”),推广、教育和动员对于使居民养成生活垃圾分类行为是十分必要的,这些都是社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主要工作职责,社区的工作对于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奖励对象宜为社区居民委员会,以社区内的成果作为衡量标准进行奖励。社区居民委员会可根据自己社区的情况决定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和手段促进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此外,社区有权决定奖励款项如何使用。

4成果的定义及评价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垃圾分类方式为4分类,即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分类的目的是让居民尽可能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分出来便于资源化利用,并且越纯越好,因此设定的成果是每个社区分类出来可资源化的垃圾的数量和质量。可资源化的垃圾的数量作为评价标准有利于社区努力让居民尽可能地将更多能资源化的垃圾分类出来,但是如果没有质量标准,单单是数量参数还无法提供准确和公正的评价,因此,还需要运用一套质量指标以确保垃圾分类能够达到一定的纯度水平。由于分类出来的厨余垃圾的纯度最难保证,因此可以厨余垃圾的质量指标作为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 姜朝阳,周育红.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的公众参与[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12).

[2] 余倍,宾晓蓓,曹宏.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现状及对策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2011(12).

[3] 邓俊,徐琬莹,周传斌.北京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实效调查及其长效管理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2013(1).

[4] 王婷,李晓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试试效果及政策完善建议—以上海市为例.[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2012.

[5]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奖励实施细则[EB/OL].[2010-12-17].http://zfxxgk.beijing.gov.cn/columns/1419/2/251147.html.endprint

摘要:阐述了垃圾分类收集工作中的基于成果的奖励机制,以提高单位及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愿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公众参与度,提升分类效率。剖析了基于成果奖励的机制、奖励对象、分类成果衡量及评价标准和方法、奖励支付办法、组织安排及实施计划。

关键词:分类收集;奖励;评价

中图分类号:X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2021703

1引言

2000年4月,建设部选定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杭州、厦门、桂林8个城市作为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城市。虽然各试点城市采取了一系列环境管理措施,但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影响了分类收集的效率\[1\]。到2008年“绿色环保”奥运的主办,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又开始在很多城市开展,但是公众参与力度、实施效果不理想,如北京市2008年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不足52%\[2\],2010年实施垃圾分类达标的居住社区为600个,经调查,分类正确率和投放正确率较低,分别为4.5%和31.2%\[3\]。2011年上海市政府“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项目正式启动,经问卷调查显示超过1/2居民平时不进行垃圾分类,59.0%的受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不进行垃圾分类,而34.4%的居民进行简单的分类后扔到垃圾箱中,仅有6.7%的居民进行较为清楚的分类\[4\]。

近两年很多城市在发动、宣传的基础上考虑对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好的单位、个人进行奖励,以提高垃圾分类实施效果。如北京出台的《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奖励实施细则》\[5\]中设立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贡献奖和北京市生活垃圾“零废弃”贡献奖2个奖项。《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评价及奖励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中规定了评上“环境友好家庭奖”的,每户奖励500元;评上“生活垃圾分类贡献奖”的,个人颁发荣誉证书,每人奖励500元;另外,各区、街道甚至社区等都会配套相应的奖励措施。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出台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实施方案都提出了设立专项奖励经费,结合考核结果进行奖励。但是这种我国长期以来习惯采用的评优奖励法,奖励的对象是少数人群,本文参照世界银行最常用的资助方式提出了基于成果的奖励机制,其目的是对参与分类收集的单位及个人通过基于分类成果的奖励形式来提高其参与意愿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公众参与度,提升分类效率。

2奖励机制

基于成果的奖励机制是世界银行最常用的一种资助方式,一般用于改善水、电和卫生等基础设施项目,当使用者无力支付全部成本时,可利用基于绩效的补贴去补充或替代向使用者收费。一般而言,基于成果的奖励的分配报酬,激励、捐赠或补贴的价值和标准通常都是公开的,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基于成果的奖励机制的一般流程详见图1。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实施的最基层单位是社区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社区”),推广、教育和动员对于使居民养成生活垃圾分类行为是十分必要的,这些都是社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主要工作职责,社区的工作对于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奖励对象宜为社区居民委员会,以社区内的成果作为衡量标准进行奖励。社区居民委员会可根据自己社区的情况决定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和手段促进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此外,社区有权决定奖励款项如何使用。

4成果的定义及评价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垃圾分类方式为4分类,即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分类的目的是让居民尽可能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分出来便于资源化利用,并且越纯越好,因此设定的成果是每个社区分类出来可资源化的垃圾的数量和质量。可资源化的垃圾的数量作为评价标准有利于社区努力让居民尽可能地将更多能资源化的垃圾分类出来,但是如果没有质量标准,单单是数量参数还无法提供准确和公正的评价,因此,还需要运用一套质量指标以确保垃圾分类能够达到一定的纯度水平。由于分类出来的厨余垃圾的纯度最难保证,因此可以厨余垃圾的质量指标作为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 姜朝阳,周育红.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的公众参与[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12).

[2] 余倍,宾晓蓓,曹宏.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现状及对策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2011(12).

[3] 邓俊,徐琬莹,周传斌.北京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实效调查及其长效管理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2013(1).

[4] 王婷,李晓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试试效果及政策完善建议—以上海市为例.[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2012.

[5]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奖励实施细则[EB/OL].[2010-12-17].http://zfxxgk.beijing.gov.cn/columns/1419/2/251147.html.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价
唐DM 智联创享型
难与易
2006—2017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4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4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