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小辉
摘要:以1~4年生的四方竹母竹为试验材料,比较了各年龄母竹的种植成活率、出笋率和成竹率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母竹对四方竹的种植成活率、出笋率和成竹率均有显著影响,以2年生母竹的种植成活率、出笋率和成竹率最高,分别达到 91.50%、87.40%、82.57%;3年生母竹略低;1年生和4年生母竹的种植成活率、出笋率和成竹率最低。因此,四方竹的造林选用2~3年生母竹为宜,其中以2年生母竹为最佳。
关键词:四方竹;母竹年龄;成活率;出笋率;成竹率
中图分类号:S75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2010602
1引言
四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 (Fenzi))是近年来刚刚驯化栽培成功的高效珍稀新品种。该竹为地下茎单生竹型,杆高3~8m,其直径1~4cm,茎杆四方形或近四方形,竹节略鼓出,散生细小根点如刺,加上竹杆通直不弯,亭亭玉立,人称竹中君子,为观赏竹中的上乘精品。该竹最有开发价值的地方还在于:四方竹笋期为当年8 月至次年1月,正是竹笋淡季,填补了该季无竹笋的空白[1];四方竹笋风味独特,味道甘甜鲜美,是笋食中的上佳之品,在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四方竹笋是宾馆、酒楼极其珍稀的一道菜肴,鲜笋带壳每公斤售价达30元人民币以上。四方竹当年种植当年出笋,造林成林快,已成为山区林农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在四方竹培育过程中,未按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栽培管理,普遍存在四方竹种植成活率低及出笋数、成竹数少等问题[2]。有关研究表明不同立地因子对四方竹产量存在一定影响[3]。竹林垦复、施肥经营措施对野生四方竹的出笋、成竹存在着明显的促进作用[4,5]。有关繁殖方法的研究中提及一般使用1~2年生母竹进行造林为宜,但缺乏相关试验数据作为支撑[6]。笔者在参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于2012年采用不同年龄母竹进行种植对比试验,取得较好成效,现进行技术总结,旨在为四方竹种植提供参考。
2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宁化县安乐乡马家村乡林场后山场,地处东经116°73′、北纬26°10′;海拔320m,坡度 19°~25° ;气候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5~17℃,极端最高气温40.1℃,极端最低气温-9℃,年降雨量1700~ 1900mm;土层厚度150cm以上,腐殖质含量较高,pH值 5.0~6.1 ,土壤疏松较湿润。造林总面积4hm2,造林地为杉木与阔叶树混交林采伐迹地并保留部分阔叶树母树。
3试验方法
3.1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采用1年生(处理1)、2年生(处理2)、3年生(处理3)、4年生母竹(处理4)进行四方竹种植对比试验。根据地势,在中、下坡共设置3个区组,每个区组大致面积0.2 hm2,各处理母竹50株,各区和处理间设置保护带。于2012年1月上旬开始种植,母竹从安乐宏兴苗木场四方竹圃地中挖取。造林地采取不炼山带状清理,挖定植穴(规格为0.6m×0.5m×0.4m),株行距2.0m×3.0m,种植密度1500株·hm-2;移栽母竹选择粗细米径1.0~1.5cm的竹子按来鞭长20cm、去鞭30cm切断,留枝4~5盘。再将母竹连同竹鞭一起掘起。种植后进行劈草、扩鞭、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
3.2调查及统计分析
于2012年8月底进行四方竹种植成活率调查,2012年9月至11月底每隔10d进行一次出笋调查(宁化县安乐乡四方竹出笋期主要集中在国庆节前后,母竹当年种植成活后当年出笋),2013年3月中旬进行成竹数调查(四方竹笋是否成竹必须经过冬考验)。生长指标计算方法:成活率(%)=各处理成活母竹数/50;出笋率(%)=各处理出笋母竹株数/各处理成活母竹株数;出笋成竹率(%)=各处理成竹数/各处理出笋数。试验数据使用DPS v7.5进行统计分析。
4结果与分析
4.1母竹年龄对四方竹种植成活率的影响
母竹年龄是影响种植成活率的关键因素。由种植对比试验的调查数据,经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各处理间(不同母竹年龄)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各区组间无显著差异。2年生母竹种植成活率最佳,高达91.5%。3年生母竹成活率为83.03%。1年生和4年生母竹种植成活率保持在同样的较低水平,各为71.7%和70.6%。这是因为2年生母竹基部芽目生活力旺盛,3年生次之,而1、4年生的生活力最弱。各处理的成活率及多种比较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4.2母竹年龄对四方竹出笋和成竹的影响
母竹年龄同样是影响成活后栽培成效的关键因素。在相同的抚育措施下,以2年生、3年生母竹的出笋、成竹效果为佳。其中2年生出笋率分别比1年生、3年生、4年生母竹高出27.97%、2.4%、35.57%;成竹率分别比1年生、3年生、4年生母竹高出14.44%、4.87%、16.74%。这是由出笋前及出笋后竹笋所获得的养分状况所决定的,2年生母竹能够提供充足的养分,故出笋、成竹率高。经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各处理间(不同母竹年龄)存在显著差异,各区组无显著差异。而多重比较显示2年生与3年生母竹的出笋率和成竹率无显著差异(P<0.05)。
5结果与讨论
不同母竹年龄对四方竹种植成活率及出笋率、成竹率有着显著影响。其中,以2年生母竹的各项栽培成效最佳,成活率及出笋率、成竹率分别达到91.50%、87.40%、82.57%;3年生母竹略低;1年生和4年生母竹的种植成活率及出笋率、成竹率较低。试验表明,2年生母竹生长发育旺盛,营养状况最佳,种植成活率、出笋率和成竹率指标最高,是今后四方竹的造林推广、竹龄结构调整,以及低产林分抚育改造的首选龄组。
参考文献:
[1]连华萍,林庆富,马华明. 方竹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 经济林研究,2000(4):34~35.
[2]杨瑞仙. 四方竹低产林改造技术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2(9):197~198.
[3]郑丽华. 不同立地因子对四方竹生产力影响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406~5407, 5409.
[4]刘饶,刘日林,季必浩,等. 经营措施与野生方竹生长关系初步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2005(6):20~23.
[5]王文意,郑光明. 野生四方竹垦复改造技术[J]. 华东森林经理,2010(3):21~23.
[6]徐昌棠. 方竹的繁殖方法[J]. 竹子研究汇刊,1992(3):95~96.endprint
摘要:以1~4年生的四方竹母竹为试验材料,比较了各年龄母竹的种植成活率、出笋率和成竹率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母竹对四方竹的种植成活率、出笋率和成竹率均有显著影响,以2年生母竹的种植成活率、出笋率和成竹率最高,分别达到 91.50%、87.40%、82.57%;3年生母竹略低;1年生和4年生母竹的种植成活率、出笋率和成竹率最低。因此,四方竹的造林选用2~3年生母竹为宜,其中以2年生母竹为最佳。
关键词:四方竹;母竹年龄;成活率;出笋率;成竹率
中图分类号:S75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2010602
1引言
四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 (Fenzi))是近年来刚刚驯化栽培成功的高效珍稀新品种。该竹为地下茎单生竹型,杆高3~8m,其直径1~4cm,茎杆四方形或近四方形,竹节略鼓出,散生细小根点如刺,加上竹杆通直不弯,亭亭玉立,人称竹中君子,为观赏竹中的上乘精品。该竹最有开发价值的地方还在于:四方竹笋期为当年8 月至次年1月,正是竹笋淡季,填补了该季无竹笋的空白[1];四方竹笋风味独特,味道甘甜鲜美,是笋食中的上佳之品,在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四方竹笋是宾馆、酒楼极其珍稀的一道菜肴,鲜笋带壳每公斤售价达30元人民币以上。四方竹当年种植当年出笋,造林成林快,已成为山区林农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在四方竹培育过程中,未按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栽培管理,普遍存在四方竹种植成活率低及出笋数、成竹数少等问题[2]。有关研究表明不同立地因子对四方竹产量存在一定影响[3]。竹林垦复、施肥经营措施对野生四方竹的出笋、成竹存在着明显的促进作用[4,5]。有关繁殖方法的研究中提及一般使用1~2年生母竹进行造林为宜,但缺乏相关试验数据作为支撑[6]。笔者在参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于2012年采用不同年龄母竹进行种植对比试验,取得较好成效,现进行技术总结,旨在为四方竹种植提供参考。
2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宁化县安乐乡马家村乡林场后山场,地处东经116°73′、北纬26°10′;海拔320m,坡度 19°~25° ;气候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5~17℃,极端最高气温40.1℃,极端最低气温-9℃,年降雨量1700~ 1900mm;土层厚度150cm以上,腐殖质含量较高,pH值 5.0~6.1 ,土壤疏松较湿润。造林总面积4hm2,造林地为杉木与阔叶树混交林采伐迹地并保留部分阔叶树母树。
3试验方法
3.1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采用1年生(处理1)、2年生(处理2)、3年生(处理3)、4年生母竹(处理4)进行四方竹种植对比试验。根据地势,在中、下坡共设置3个区组,每个区组大致面积0.2 hm2,各处理母竹50株,各区和处理间设置保护带。于2012年1月上旬开始种植,母竹从安乐宏兴苗木场四方竹圃地中挖取。造林地采取不炼山带状清理,挖定植穴(规格为0.6m×0.5m×0.4m),株行距2.0m×3.0m,种植密度1500株·hm-2;移栽母竹选择粗细米径1.0~1.5cm的竹子按来鞭长20cm、去鞭30cm切断,留枝4~5盘。再将母竹连同竹鞭一起掘起。种植后进行劈草、扩鞭、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
3.2调查及统计分析
于2012年8月底进行四方竹种植成活率调查,2012年9月至11月底每隔10d进行一次出笋调查(宁化县安乐乡四方竹出笋期主要集中在国庆节前后,母竹当年种植成活后当年出笋),2013年3月中旬进行成竹数调查(四方竹笋是否成竹必须经过冬考验)。生长指标计算方法:成活率(%)=各处理成活母竹数/50;出笋率(%)=各处理出笋母竹株数/各处理成活母竹株数;出笋成竹率(%)=各处理成竹数/各处理出笋数。试验数据使用DPS v7.5进行统计分析。
4结果与分析
4.1母竹年龄对四方竹种植成活率的影响
母竹年龄是影响种植成活率的关键因素。由种植对比试验的调查数据,经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各处理间(不同母竹年龄)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各区组间无显著差异。2年生母竹种植成活率最佳,高达91.5%。3年生母竹成活率为83.03%。1年生和4年生母竹种植成活率保持在同样的较低水平,各为71.7%和70.6%。这是因为2年生母竹基部芽目生活力旺盛,3年生次之,而1、4年生的生活力最弱。各处理的成活率及多种比较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4.2母竹年龄对四方竹出笋和成竹的影响
母竹年龄同样是影响成活后栽培成效的关键因素。在相同的抚育措施下,以2年生、3年生母竹的出笋、成竹效果为佳。其中2年生出笋率分别比1年生、3年生、4年生母竹高出27.97%、2.4%、35.57%;成竹率分别比1年生、3年生、4年生母竹高出14.44%、4.87%、16.74%。这是由出笋前及出笋后竹笋所获得的养分状况所决定的,2年生母竹能够提供充足的养分,故出笋、成竹率高。经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各处理间(不同母竹年龄)存在显著差异,各区组无显著差异。而多重比较显示2年生与3年生母竹的出笋率和成竹率无显著差异(P<0.05)。
5结果与讨论
不同母竹年龄对四方竹种植成活率及出笋率、成竹率有着显著影响。其中,以2年生母竹的各项栽培成效最佳,成活率及出笋率、成竹率分别达到91.50%、87.40%、82.57%;3年生母竹略低;1年生和4年生母竹的种植成活率及出笋率、成竹率较低。试验表明,2年生母竹生长发育旺盛,营养状况最佳,种植成活率、出笋率和成竹率指标最高,是今后四方竹的造林推广、竹龄结构调整,以及低产林分抚育改造的首选龄组。
参考文献:
[1]连华萍,林庆富,马华明. 方竹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 经济林研究,2000(4):34~35.
[2]杨瑞仙. 四方竹低产林改造技术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2(9):197~198.
[3]郑丽华. 不同立地因子对四方竹生产力影响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406~5407, 5409.
[4]刘饶,刘日林,季必浩,等. 经营措施与野生方竹生长关系初步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2005(6):20~23.
[5]王文意,郑光明. 野生四方竹垦复改造技术[J]. 华东森林经理,2010(3):21~23.
[6]徐昌棠. 方竹的繁殖方法[J]. 竹子研究汇刊,1992(3):95~96.endprint
摘要:以1~4年生的四方竹母竹为试验材料,比较了各年龄母竹的种植成活率、出笋率和成竹率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母竹对四方竹的种植成活率、出笋率和成竹率均有显著影响,以2年生母竹的种植成活率、出笋率和成竹率最高,分别达到 91.50%、87.40%、82.57%;3年生母竹略低;1年生和4年生母竹的种植成活率、出笋率和成竹率最低。因此,四方竹的造林选用2~3年生母竹为宜,其中以2年生母竹为最佳。
关键词:四方竹;母竹年龄;成活率;出笋率;成竹率
中图分类号:S75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2010602
1引言
四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 (Fenzi))是近年来刚刚驯化栽培成功的高效珍稀新品种。该竹为地下茎单生竹型,杆高3~8m,其直径1~4cm,茎杆四方形或近四方形,竹节略鼓出,散生细小根点如刺,加上竹杆通直不弯,亭亭玉立,人称竹中君子,为观赏竹中的上乘精品。该竹最有开发价值的地方还在于:四方竹笋期为当年8 月至次年1月,正是竹笋淡季,填补了该季无竹笋的空白[1];四方竹笋风味独特,味道甘甜鲜美,是笋食中的上佳之品,在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四方竹笋是宾馆、酒楼极其珍稀的一道菜肴,鲜笋带壳每公斤售价达30元人民币以上。四方竹当年种植当年出笋,造林成林快,已成为山区林农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在四方竹培育过程中,未按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栽培管理,普遍存在四方竹种植成活率低及出笋数、成竹数少等问题[2]。有关研究表明不同立地因子对四方竹产量存在一定影响[3]。竹林垦复、施肥经营措施对野生四方竹的出笋、成竹存在着明显的促进作用[4,5]。有关繁殖方法的研究中提及一般使用1~2年生母竹进行造林为宜,但缺乏相关试验数据作为支撑[6]。笔者在参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于2012年采用不同年龄母竹进行种植对比试验,取得较好成效,现进行技术总结,旨在为四方竹种植提供参考。
2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宁化县安乐乡马家村乡林场后山场,地处东经116°73′、北纬26°10′;海拔320m,坡度 19°~25° ;气候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5~17℃,极端最高气温40.1℃,极端最低气温-9℃,年降雨量1700~ 1900mm;土层厚度150cm以上,腐殖质含量较高,pH值 5.0~6.1 ,土壤疏松较湿润。造林总面积4hm2,造林地为杉木与阔叶树混交林采伐迹地并保留部分阔叶树母树。
3试验方法
3.1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采用1年生(处理1)、2年生(处理2)、3年生(处理3)、4年生母竹(处理4)进行四方竹种植对比试验。根据地势,在中、下坡共设置3个区组,每个区组大致面积0.2 hm2,各处理母竹50株,各区和处理间设置保护带。于2012年1月上旬开始种植,母竹从安乐宏兴苗木场四方竹圃地中挖取。造林地采取不炼山带状清理,挖定植穴(规格为0.6m×0.5m×0.4m),株行距2.0m×3.0m,种植密度1500株·hm-2;移栽母竹选择粗细米径1.0~1.5cm的竹子按来鞭长20cm、去鞭30cm切断,留枝4~5盘。再将母竹连同竹鞭一起掘起。种植后进行劈草、扩鞭、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
3.2调查及统计分析
于2012年8月底进行四方竹种植成活率调查,2012年9月至11月底每隔10d进行一次出笋调查(宁化县安乐乡四方竹出笋期主要集中在国庆节前后,母竹当年种植成活后当年出笋),2013年3月中旬进行成竹数调查(四方竹笋是否成竹必须经过冬考验)。生长指标计算方法:成活率(%)=各处理成活母竹数/50;出笋率(%)=各处理出笋母竹株数/各处理成活母竹株数;出笋成竹率(%)=各处理成竹数/各处理出笋数。试验数据使用DPS v7.5进行统计分析。
4结果与分析
4.1母竹年龄对四方竹种植成活率的影响
母竹年龄是影响种植成活率的关键因素。由种植对比试验的调查数据,经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各处理间(不同母竹年龄)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各区组间无显著差异。2年生母竹种植成活率最佳,高达91.5%。3年生母竹成活率为83.03%。1年生和4年生母竹种植成活率保持在同样的较低水平,各为71.7%和70.6%。这是因为2年生母竹基部芽目生活力旺盛,3年生次之,而1、4年生的生活力最弱。各处理的成活率及多种比较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4.2母竹年龄对四方竹出笋和成竹的影响
母竹年龄同样是影响成活后栽培成效的关键因素。在相同的抚育措施下,以2年生、3年生母竹的出笋、成竹效果为佳。其中2年生出笋率分别比1年生、3年生、4年生母竹高出27.97%、2.4%、35.57%;成竹率分别比1年生、3年生、4年生母竹高出14.44%、4.87%、16.74%。这是由出笋前及出笋后竹笋所获得的养分状况所决定的,2年生母竹能够提供充足的养分,故出笋、成竹率高。经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各处理间(不同母竹年龄)存在显著差异,各区组无显著差异。而多重比较显示2年生与3年生母竹的出笋率和成竹率无显著差异(P<0.05)。
5结果与讨论
不同母竹年龄对四方竹种植成活率及出笋率、成竹率有着显著影响。其中,以2年生母竹的各项栽培成效最佳,成活率及出笋率、成竹率分别达到91.50%、87.40%、82.57%;3年生母竹略低;1年生和4年生母竹的种植成活率及出笋率、成竹率较低。试验表明,2年生母竹生长发育旺盛,营养状况最佳,种植成活率、出笋率和成竹率指标最高,是今后四方竹的造林推广、竹龄结构调整,以及低产林分抚育改造的首选龄组。
参考文献:
[1]连华萍,林庆富,马华明. 方竹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 经济林研究,2000(4):34~35.
[2]杨瑞仙. 四方竹低产林改造技术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2(9):197~198.
[3]郑丽华. 不同立地因子对四方竹生产力影响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406~5407, 5409.
[4]刘饶,刘日林,季必浩,等. 经营措施与野生方竹生长关系初步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2005(6):20~23.
[5]王文意,郑光明. 野生四方竹垦复改造技术[J]. 华东森林经理,2010(3):21~23.
[6]徐昌棠. 方竹的繁殖方法[J]. 竹子研究汇刊,1992(3):95~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