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对话谈什么
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美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双方的博弈也日趋激烈。中美两国除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别无选择,而经济领域的相互信任与依赖有助于让两国保持良好的稳定关系。
谈判进展及亮点
中美双方共发表了3份联合成果清单,同意加强在反恐、执法、反腐、海关、渔业、海事、残障人士保障、能源与气候变化、安全等领域的合作。经济领域的成果达90多项,从具体内容看,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和汇率谈判最为引人关注。
BIT谈判——争取2014年就BIT文本的核心问题和主要条款达成一致,并承诺2015年早期启动负面清单谈判。
汇率谈判——双方都同意避免货币持续贬值。条件允许时,中方将推进外汇改革、减少货币干预;将继续推进利率改革,两年内实现利率市场化,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
负面清单
定义:在国际投资协定中,缔约方在承担若干义务的同时,以列表形式将与这些义务不符的特定措施列入其中,从而可以维持这些不符措施,或者以列表形式列出某些行业,保留在将来采取不符合措施的权利。
意义: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正面”义务一般包括: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业绩要求、高管人员
后续争论依然待解
尽管谈判成果显著,但双方经济壁垒和藩篱仍需时间化解,从而也为后续谈判提供了更多的契机与突破口。
规则之争:订立规则往往是国家间博弈的最高形式。中美之间围绕BIT、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建设、一些重要国际组织改革等多项议题的讨论依然是未来双方讨论的焦点。
互疑担忧:化解互疑担忧最简单、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强化经济合作关系、增加互相投资、增进经济一体化程度。
利益交汇: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只有3%来自美国,而流入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只有不到1%来自中国,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中美投资合作空间巨大。(支点杂志2014年8月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