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红
董星
(黑龙江科技大学,哈尔滨150022)
国强必先强教。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实现中国梦,基础在教育,关键在人才。当今世界,国际间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竞争。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的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为国家创新发展提供高端人才队伍、智力支撑、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功能。改革开放36年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培养能力持续提升,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层次的优秀人才和各行各业应对竞争发展的骨干力量。随着我国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带来对高层次人才更大规模的需求,加之国家和社会对教育事业、科研事业的大强度投入,近十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规模出现了必然的,也是必要的较快发展。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推动了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快速增长,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规模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世界第三研究生教育大国,但在规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质量、类型结构和效益没有同步前进,出现了与目标不相符、与期望不匹配、与需求不相适应的一些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问题。如,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2009-2010)》资料显示,从考研人数首次突破百万的2005年开始,一直到2009年,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近几年,硕士生的就业率甚至不敌本科生,就业与学历呈现出倒挂现象等诸如此类广受社会各界关注和争议的问题。面对研究生扩招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如何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2013年,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是研究生教育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同年7月又在北京联合召开了第4次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足以可见中央对研究生教育有着前所未有的重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关系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如何才能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研究生教育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地方高校也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这一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据教育部2013年9月公布的统计数据,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布局中,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共有811所,其中地方高校占427所,所占比例为52.65%,地方高校已经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主体。地方高校是相对于中央部门直属管理的高等院校而言,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高校。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培养经费主要以地方财政拨款作为主要来源,因此,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国家特别是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所需的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职能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科技促进地方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重任。几十年来,地方高校承担了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工作,为国家和本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层次人才,有力促进了国家和地方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其贡献是不可替代的。近几年,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充分展现了其自身的办学水平与实力。但是,与部属院校相比,对于相当比例的地方高校来说,由于受学校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自身办学条件的制约,研究生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培养模式、特色优势、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给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如何在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研究生扩招形势下,结合地方高校实际,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适应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研究生教育规模、质量、效益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是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黑龙江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该校)作为一所担负研究生培养任务的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同样或多或少地存在与其它地方高校类似的困难与不足,为提升该校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该校结合学校实际和发展定位,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立德树人为本,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以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为着力点,以突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突出科教结合和产学结合,以推进合作交流,为人才强省和行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为特色。对研究生培养开展了深层次、多方面的探索性研究和实践。
该校是东北三省唯一一所以矿业工程为特色、以工学、管理学、社会学科为主,“十二五”期间黑龙江重点建设的特色应用型本科地方高校。也是全国唯一一所获得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与影响控制”博士层次人才培养项目的高校。学校现有“煤炭产业”省级重点学科群,“矿业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3个省重点一级学科、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省重点专业。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2个,具有MBA授予权和6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随着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战略实施,为了适应区域、行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该校结合自身学科优势与特色,借鉴先进经验,多措并举,对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 以立德树人为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要成才,先成人!”。为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研究生教育全过程;二是开展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活动,把其纳入研究生培养各环节;三是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新方案的实施;四是建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定期组织研究生到基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五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六是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七是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
2.2 优化人才培养规模结构 本着应用型大学办学层次定位,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形成与本科教育相匹配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同时,以社会需求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能力为导向,实行学位点研究生招生指标动态管理机制,向优势特色学科、基础学科、服务国家急需学科、建有大平台、承担大项目的学科倾斜,形成合理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模结构。
2.3 分类型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
2.3.1 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加强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突出科教结合。依托科研平台、工程中心、人文社科基地、创新基地,坚持协同创新的思想,要求研究生至少申请一项科研项目、参与一项科研项目研究、发表一篇专业学术论文、参加不少于两个月的专业实践锻炼、参加十次学术交流及做一次学术报告,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科研项目,并进入平台、中心、基地,形成“项目+基地+导师团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围绕和面向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要求,实施以能力为主线,坚持“政、产、学、研、用”联合培养,突出理论学习、科学研究、现场实训(实战)的三位一体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确保服务好国家特殊需求,并持续实施好该项目。
2.3.2 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加强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突出产学结合。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进校不离岗,立足岗位实际,解决专业实际问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求参加不少于一年的专业实践锻炼,解决一个专业实际问题,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专业实际问题,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行业应用价值,形成“专业实践+专业问题+双导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2.4 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2.4.1 按照国家《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将学校研究生教育特色与国家基本要求、基本规范等相结合,形成研究生教学工作规范、研究生任课教师工作规范、研究生考试考务工作规范、研究生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课程建设评估标准、试卷质量评估方案、学位论文工作评估方案等,进一步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规范和制度。
2.4.2 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管理。按照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分别设立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有一定比例的行业和企业专家参加),负责制订培养标准和方案、建设课程体系及质量评价和评估。实行严格的学籍管理、课程考核、开题答辩、中期考核和学位论文审核制度,加大淘汰力度。规范学位论文管理,严惩学术不端行为,对学位论文作假者取消学位申请资格或撤销学位,以推进良好学风的建设。同时完善研究生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加强研究生权益保护。
2.4.3 建立创新激励机制。积极支持研究生“自行设计、自由探索、自主创新”,为创新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完善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资助体系,加大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的资助力度。
2.4.4 加强课程建设。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分类设置课程体系。对专业学位研究生适当增大实践课程比重。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和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开展了博士、硕士研究生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
2.4.5 结合实际,实施特色发展。坚持实践特色和矿业特色并重的原则。围绕区域和国家战略发展,以服务为导向,以矿业类学科为结合点,突出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形成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研究生特色培养机制。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立足省内,注重实效,将实践基地建在科研条件好、学术水平高、技术力量强双方具有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的单位,建立单科性与多科性实践基地共有,省级、校级、院级三级并存的研究生实践基地体系。在校所、校企合作方面,加强学校与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的战略合作,以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通过产学研合作,创建校所、校企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完善校所、校企协同创新和联合培养机制;突出“大矿业”,以优势特色学科为基础,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重点科研需求,打特色牌走集成路,“立地顶天”,搭建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人才与技术支撑平台,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校企、校所合作、产学研联合培养等多种途径,为黑龙江四大煤业集团定向培养特色鲜明能为煤炭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科技创新和工程技术领域高层次紧缺人才。
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也是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对于地方高校,只有切实结合学校实际和发展定位,主动服务地方区域经济,依据学科专业特点和特色,创新培养机制,坚持走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使研究生培养质量达到预期目标并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1]刘延东.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N].中新网,2013年7月10日.
[2]全国研究生就业率不敌本科生160万研究生待就业[DB/OL].中国教育网,2013年1月15日.
[3]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解读《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N].新华网,2013年07月12日.
[4]何小兰,李霆.新时期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1(1).
[5]肖芃.浅谈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职业教育.
[6]郭锋,姚德,陈玉宏.对影响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若干要素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