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生爆料:建个人健康档案遇尴尬

2014-08-29 23:23
中国新农村月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建档纸质居民

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是新医改后一项重要惠民工程,用于记录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健康情况等。广州市财政为此专门拨款,为每位居民补贴了40元的“健康档案服务包”。这笔钱,下拨至市内各个社区医院,用于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免费体检等公共服务。

日前,记者接到某社区医院报料,称其辖区内4万多份健康档案,竟有过半是造假的——因为社区医院里仅有的几名医生,完成不了社区内多达几万人的调查量;而如果完成不了月任务,医生是要被扣月工资的。于是,医生只能“迫于无奈造假档”……

记者接连向越秀、荔湾、天河等多家社区医院核实,发现健康假档现象不但属实,还普遍存在;而且不少居民的真档,由于信息无法更新、追踪,最后也成了“死档”。很多社区医生大吐苦水:“健康档案已成社区医生沉重的工作负担。人手不足,实在有心无力”。

对此,市卫生局昨日回应,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社区医生的居民建档工作量,加大电子档案的进程。而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则建议,健康档案应该是一个人病史、用药史、检查史、体检史等的动态信息积累,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健康档案必须以真实信息化为支撑,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使健康档案起到预防和指导的作用。

尴尬: 上门建档常遭白眼

“每次入户调查居民健康情况,能有三成的机会找到人就不错了。”在某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杨媚医生说,他们辖区有近6万居民,但将首诊定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数不到8000人,很多居民生小病,也宁愿花更多的钱舍近求远到大医院去。为了做健康档案,只能主动上门。

被人当成骗子、被人嫌烦、被街坊骂……最令社区医生尴尬的是,带着一脸的真诚向居民咨询健康情况,没想到常遭遇充满警惕的双眼,屡吃闭门羹。有一次,杨医生到一居民家做调查,这户人家无论怎么样都不相信他们,还扬言:“你们再不走,我就放狗咬人了!”

“我们压力也很大,几乎每天都去社区游说居民来建档。”一位全科医生透露,入户上门,要花近1个小时才能完成一份纸质健康档案,因为没有移动设备,先得填写纸质的档案,然后带回医院,再输入到电脑里。工作量很大。

居民:

填档案涉隐私 健康人群懒理

家住广州市越秀区梅花村街的李小姐日前到社区医院就诊时,医务人员告诉她:“可以登记资料建立健康档案,方便社区医生主动关注居民的健康状况。”尽管医生还告诉她,建立了健康档案后,会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提供就医和饮食等咨询,但李小姐不为所动,拒绝填写资料。

而天河区的廖女士、张女士等十多位居民均告诉记者,她们知道社区医院一直在宣传、推广建立健康档案,但不以为意。“小区有贴出公告,但不知道这档案有啥用处,所以也没认真了解过。”

“我很少生病,大病去大医院。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哪里都不知道。”30岁出头的市民陈小姐说,很多健康的、年轻的朋友都觉得这项服务可有可无。

记者翻看这份健康档案,发现要求填写的内容很细很具体,每份健康档案有4页纸。除了解居民身体状况,还要填报体育锻炼、饮食、吸烟、饮酒情况及家庭病史等,此外,还要求提供居民身份证号码和家庭住址,有些居民担心泄露隐私,便有抵触情绪。“然而不填这些信息,这份健康档案便作废。”社区医生说。

社区医生:

居民多,医生少,建档有心无力

“辖区有6万居民,全科医生却只有几名,今年的任务是要完成辖区80%的居民健康档案。”某社区医院相关负责人透露,建立健康档案导致正常工作无法开展,目前普遍都是在应付了事。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社区医院划归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医护人员拿的是定薪,但有考核任务,每月部分工资会挂起来。“如果年终考核完不成相关任务或考核不合格,会扣发这部分钱。”

“工作量大,没有时间做这个。”越秀区某社区医院的工作人员听记者询问健康档案的建立情况,直言不讳地表示,目前医院并无足够精力进行这项工作,而这样的情况并不只出现在这一家医院。“我们医院共有全科医生8人,却负责居民8万人,人员实在太少,都去建档案,病谁来看?”一名社区医院负责人介绍,平时的诊疗负担已经很重,对于健康档案的建立,只能做到居民来看病时为居民建立,平时偶尔进行入户调查。

专家观点:有了电子病历电子

健康档案会自动生成

一直关注医改的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称,他早就留意到基层反映的健康档案建档难问题。他接受采访时表示,没有信息系统支撑的纸质档案是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表现。

他提出一步到位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他说,有了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然”形成。现在大部分的纸质健康档案是没有意义的,充其量就是一次健康人口普查。

“一次分娩就是一次建档;一次预防接种、一次看病和入学体检就是资料的收集;甚至婚前检查,产前检查健康档案就开始形成。这样的电子健康档案纸质是完成不了的。如果不能累积和统计个人健康信息的纸质档案拿来干什么?”他表示,这并不是纸质与电子并行的问题,而是思维断裂的问题。一个完整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是多个部门系统的总和。也是反映一个政府的统筹能力和行政能力的表现,但现行体制在信息化建设中凸显出巨大的浪费!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档纸质居民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指导小学生纸质阅读的研究
石器时代的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友谊医院通州院区能建档生娃了
电子疲劳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