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硕 赵庆峰
摘 要:西方传统绘画造型是对客观对象的再现,它严格地恪守透视学,色彩学和解剖学等视觉科学的规定,旨在创造感官对实际物象的真实感觉,缩小甚至消除视觉中艺术形象与物象之间的差距,塑造着一种客观真实的造型,这种特点也构成了它独具的审美形态。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以“变形”的语言摧毁了传统的透视法,进而用“纯形式”语言代替了模拟再现的写实传统,从而使艺术形式语言走向了极端,更进一步发展了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的主观性。
关键词:造型语言 多样化趋势 现代绘画
在现代绘画中,鲜明艺术形象的创造,是和画家对绘画语言的合理运用以及精心锤炼分不开的。造型语言的形式美感以及多样化的表现趋势,构成了画面生命的血液、细胞、筋骨和相貌,使得作品产生了生命活力,并具有了动人的艺术感染力。
一、形体结构的夸张变形
形体即形状和体积,是构成画面的主角,它承载着欲表达信息的主体。形的内部结构关系形成形体的表情、转折、起伏及穿插关系。形的外部结构形成形体的轮廓,形的张力及冲击力主要是由形的外部结构决定的。简洁的形具有较强的张力和冲击力,繁复的形会减弱这种形的张力。而画面的结构一方面是指客观物象形体的构成与组合,另一方面是指画面各种元素的构成与组合,前者将画面各局部小的形体,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形象,后者则是将画面单个孤立的元素符号,构成一个有联系有秩序的完整视觉样式。对形体结构的夸张变形,能够更贴切地反映出艺术家的思想内涵,也使画面中的造型语言更具独特性,从而形成艺术家各自的艺术风格。莫迪里阿尼的绝大多数的创作题材是肖像和裸体画,他的代表作品,如《比阿特丽斯·黑斯廷斯像》,《坐着的裸女》和《躺在白色靠垫上的裸妇》等,堪称其艺术风格的典型。他的画面中的人物肖像作品,脸部变形拉长,通常是卵形的脸、常常的颈项、纤细的鼻子、杏子形的眼睛以及温柔的姿态等,并极富线条韵律之美,从而使空间获得简化,他是20世纪绘画中杰出的肖像大师。虽然他那个性化的处理——人物优美的拉长手法,可能启发于原始和古代艺术的形式,使他所有的肖像都如同一家人一样容貌相似,然而,他笔下的人物,都似乎准确地被赋予了敏感的性格印记。在莫迪里阿尼的作品《戴宽沿帽的珍妮·赫伯特恩》中,可以更明显地看出他的作品在形体上的变形:珍妮的脸型实际上是接近方圆形的,五官分明,眼大而有神,而画面中的珍妮面孔成椭圆形,杏仁状的小眼睛,流畅的弧形眉,呈曲线的瘦削鼻和那极小的嘴唇,虽然在造型上有所夸张变化,却把珍妮那优雅、朴素、文静的内在刻画出来了,这充满诗意的肖像,是画家从生命的火花中迸发出来的艺术结晶。
在造型语言多样化的趋势下,巴尔蒂斯删繁就简,深入本质,表现出恰到好处的分寸感。将物象提炼到如此纯粹的境界,正与我们所推崇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相合。过于求实,则易死;过于抽象,则易空。这种画法在西方历史上曾经有过,即中世纪罗曼时期的绘画。但是,罗曼绘画却有更强烈的符号化倾向,更其空灵,更适合于表现虚无缥缈的上帝世界,这显然不能完全符合巴尔蒂斯的要求。他于是巧妙地将中世纪的符号化传统与文艺复兴的写实传统融合于自己的造型,使之既有外形的真实感,又有超越外形的精神内涵,从而在高层次上体现出现代造型的探索成果。20世纪著名英国画家珍妮·莎维尔的作品是极为引人注目的,她的代表作之一《支柱》展示了一个令人惊讶不已的女裸体形象。模特坐在高凳上,画家以仰视的角度从下往上刻画了她硕大无比的肉体,肥胖畸形的大腿,将人物的形体进行了夸张变形,显得阴森而怪异,画家采用了写实的手法来刻画怪异变形的形体。
达利的艺术作品就是将潜意识的形象精确地记录下来,赋予那些荒诞离奇,不可思议的潜意识中的形象以色彩和线条的形式外衣,是一种有悖于常理的夸张造型。达利的画面总是采用具象写实的手法,精确复制非正常逻辑思维产生的幻想,将毫不相干的事物荒诞地组合在一起,使他的每一幅画都像一幅惊心动魄的戏剧,人物与动物,现实与幻想,历史与未来,有限空间与无限时间奇妙地结合,给人的视觉和心灵以巨大的震撼。在他的著名作品《永恒的记忆》中,达利在看似真实的空间中,给人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奇,塑造了许多有悖于常理的造型。在这幅画中,画家用极其写实的手法,描绘着海岸、山峦、树枝、桌子,可是画中的钟表没有了秒针,显然已经停止了走动,时间就此凝固,并且他们已经丧失了原来的金属特性,软绵绵地从树上、桌上搭拉下来,树从桌面长出来,最古怪的还是地上的那个形象:它似乎是一个人头,有闭着的一只眼睛,伸出的舌头和鼻子,上面放着一只面团一样柔软的钟表。这种真实空间中悖于常理的形象与组合,同样给人荒诞离奇的感受,令人费解,大概这就是艺术家梦境和潜意识里的景象。
二、线条的运用
线是造型中最直接的语言形式,它的表现力是无穷无尽的。当代学者孔尔德认为“线条可以表现一切,从悠闲的情意到激烈的暴力”。线依靠空间的相互叠撞来塑造形体,线本身就是一种具有表现性的造型元素,不同的线具有不同的情感取向。如细线就有柔弱的女性特征,粗线具有坚强的男性化特征、弧线优美、直线锐利、几何线饱满有冲击力,因此线本身情感的表达就决定了在绘画时的不同应用,例如愤怒的、平静的、晦涩的情感会用不同的线来表达,在把线这种元素作为塑形手段的同时,更注重线本身所具有的情感表达,如席勒的自画像枯瘦、敏感而神经质,体现在线的应用上是方而尖锐,有许多锐利的直线和部分相对应的弧线,使形的张力很强。席勒是赤裸裸地暴露人被扭曲的灵魂和精神以及极端痛苦的肉体。在他的画面中,人们再也感觉不到现实的美好和亲近,留下的只有艰难和窒息。顿挫的线条与狂放的色彩,意味着画家内心的压抑和神经质,席勒笔下所有的肖像,人体和风景,都仿佛是他病态化心灵的象征。希勒作品的关键并不仅仅是肉体的裸露,而是他所采用令人战栗颤抖,毛骨悚然的线条,所表现出的一种力。虽然它的线稳定有力,但仍有一种装饰的感觉。《拥抱》是代表希勒艺术风格的重要作品之一。而席勒的老师克里姆特的画面中,线却优美而富有女性化,塑造的形态也优美而柔和,与席勒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取向。在现代绘画作品中的每一根线条都是顺从于它的内在各种力的趋向,是从物象的特殊性质和观赏者对它的感情激动里产生出来的,这些线包裹着和带动观赏者。好像逼迫他一同去争斗,一切物象通过它们的力线奋力奔向无尽。又如表现主义先驱蒙克的作品《呐喊》,画中没有一处不充满动荡感。整个构图在旋转的动感中,充满粗犷、强烈的节奏。天空与水流的扭动曲线,与桥的粗壮挺直的斜线形式鲜明对比,所有形式要素似乎把凄惨的尖叫变成了可见的振动。
三、色彩塑造形体
把一切形体的形象转变成色彩之间的差别,用色彩来塑造形体是现代造型语言的又一特点,以塞尚最为突出。与形体本身形象相比,他更关心形体上的色彩表现,把这些单独的立体几何形状利用色彩组织在画面之中,形成画面独特的绘画语言。把自然中的一切形体理解成不同方形,圆形,圆锥形等等几何形状,用这种单纯的形来减弱物体的物质性,这些物体被不同的几何形组合在一起形成视觉立体感,色彩的渐变与冷暖对比的转换代替了明暗光影,利用这些物体空间方位不同而造成的色彩感觉的不同来塑造体积,然后用一定的秩序来控制它每个体块色彩在空间的位置。它不是用传统式的以光影表现质感的方法来描绘立体感,而是用色彩的冷暖对比来表现的:凹下去的部分用冷色,凸出来的部分用暖色,所以显得有较强的体积感,他用色获得了形。使人的视觉相信一切空间中的物体在画面上都是实实在在具有规律和秩序性的安置。这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下形成的造型观念,其理智与理想性多于其感性,使我们相信色彩是能够被人所控制和利用的。在塞尚的作品《有苹果和桔子的静物》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一点。
四、形体的分解与组合
现代艺术中,塞尚重视形、线条、色彩体积之间的关系构成。他认为,“一切物体都是圆形,锥形,圆柱形,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来处理自然”,这一最经常被引用的戒律,对塞尚来说,是一个富有启发性的原则,一种学会把自然作为坚实的,可触知的,体积巨大的对象系统来知觉的方法。他没有把物体画成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只是在立体主义之后,才形成了一个流派和一种风格,把几何形状强加在事物的外观上,形成一种风格化的抽象形式。在毕加索的作品《亚威农少女》中,他一反传统绘画的人体比例和远近透视法则,将人体和背景作了几何形体化处理,线条简洁,犀利。他不再通过一个固定视点描绘所看到的情形,而是将不同视点所看到的物体的不同侧面同时展现在一个平面上,通过块面之间的关系展示不同的空间概念。他把线条,色彩和形状在画面上进行抽象安排,完全脱离客观世界,形成了纯几何色面构成的抽象境界。使点、线、面的构成元素独立存在于画面上,从而打破了传统绘画中女性的曲线和形体美。立体派在开始出现时就舍弃了完整的形体的概念,它似乎先把完整的形体或形态加以破坏,或者说加以分析,把他们分析成不同的小块面然后加以组合。由于这种组合不是按照客观自然的形态进行的,而是按照画面自身的秩序来进行的,它呈现的艺术形象就与客观自然的形态相距甚远明暗、光线、空气、氛围表现的趣味让位于由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和交错的趣味与情调,在形式上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
五、单纯的点线面造型
利用点、线、面的不同组织形式,把形式、符号和人的内心情感直接联系起来,反映出人的精神状态。康定斯基就是这种绘画语言的代表,他指出精神世界不是表现在一般的形体中,而是表现在不常见于自然界的圆形、矩形、三角形和梯形中。他认为,一根竖线和一根横线相结合,产生一种近于戏剧性的音响。一个三角形的尖角和一个圆圈接触产生的效果,不亚于米开朗基罗画上的上帝的手指接触着亚当的手指。画面上一个“点”传达出来的比人的面部更丰富。不过他又指出,艺术家如果是机械地,没有内心的驱使,这个“点”就是个死点。康定斯基和其他表现派艺术家一样,强调主观感情在创作中的主导作用,注重点线面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如他的作品《红色重音》就是合理的运用点线面,画面中有规则的,几何形的平面已经占据主导地位,更好的去抒发作者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易英. 西方20世纪美术[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赵勒国.绘画形式语言[M]. 黄河出版社 ,2003.
[3]王端廷.静沐西风——西方艺术论说[M].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
[4]吴甲丰 .西方写实绘画[M].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