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东 周美凤 黄旭良
[摘要] 目的 探讨过敏性皮肤病与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我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75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进行检测,比较不同类型皮肤病患者IgG抗体阳性率,并对患者进行饮食疗法治疗,随访观察6个月后病情改善情况。 结果 过敏性皮肤疾病患者的血清中食物不耐受食物IgG抗体阳性率为83.06%,过敏性IgG抗体升高主要发生于虾和鸡蛋中;6个月的饮食疗法后随访结果表明共675例自诉得到明显改善,50例部分改善,25例未见明显改善。 结论 过敏性皮肤疾病与食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检测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对于过敏性的皮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 过敏性皮肤病;IgG抗体;食物
[中图分类号] R75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3-16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llergic dermatitis and food-specific serum IgG antibodies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Levels of food-specific serum IgG was tested via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in 750 patients with allergic dermatiti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in our hospital. Positive rate of IgG was compared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dermatitis, and dietary therapy was given to patients for the treatment. Conditions of the disease in 6 months were followed and observed.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IgG antibodies for patients with allergic dermatitis whose serum is intolerant to food was 83.06%. Increase of allergic IgG mainly occurred in shrimps and eggs; results of follow-up for 6-month dietary therapy showed that 675 patients reported to hav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50 partially improvement and 25 no obvious improvement. Conclusion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allergic dermatitis and food. The test for food-specific serum IgG has a certain value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llergic dermatitis.
[Key words] Allergic dermatitis; IgG antibodies; Food
与IgE介导的过敏反应不同,IgG介导的过敏反应发病缓慢,其诊断较为困难[1]。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IgG的产生与食物的耐受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食物不耐受为一种变态反应,当食物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将其视为有害物质,释放特异性IgG与食物络合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而引起机体的组织反应。该类过敏反应主要发生在皮肤与胃肠道[3]。国外文献指出[4],45%的人群尤其是儿童和婴儿对部分食物不耐受。通过监测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含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判断人体食物耐受情况,从而预防过敏反应介导的疾病如慢性荨麻疹的发生。我们对本院皮肤科门诊在2013年2~8月期间收治的75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进行监测并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过敏性皮肤病与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本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本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回顾性研究的对象来自于我院皮肤科门诊在2013年2~8月期间收治的750例诊断为过敏性皮肤疾病病的患者(研究组)。共计400名男性和350名女性,年龄1~86岁,平均(35.6±12.5)岁,病程1个月~54年,平均(15.5±10.2)年。经诊断,其中143例湿疹,436例荨麻疹,171例过敏性的皮炎。另外,选取在我院体检的100例无过敏性病史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年龄23~85岁,平均(37.1±11.3)岁。对照组与研究组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血清获取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取血前禁食12h,抽取肘静脉血2mL,离心后待用。(2)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含量测定。采用HOB的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试剂盒(由北京海瑞翔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和酶联免疫法测定食物不耐受性IgG抗体。检测项目主要包括下述7种项目:鳕鱼、蛋清/蛋黄、牛奶、牛肉、虾、大豆、小麦。检测系统构成:包被这7种食物抗原的微孔板,清洗液,样本稀释液,食物过敏原IgG抗体标准血清,底物液A,底物液B,抗人IgG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液,终止液,食物过敏原多抗体阳性质控以及BioTekModelElx800酶标仪(购自于美国伯腾仪器有限公司)。酶联免疫法操作参照试剂盒说明书:将血清稀释100倍,在酶标仪上测量450nm处吸光度值,代入标准曲线求出IgG抗体含量。(3)分级标准[5]。依据IgG浓度,可将其分为0~3级:+3级为高度敏感,IgG浓度高于200U/mL;+2级为中度敏感,IgG浓度位于100~200U/mL之间;+1级为轻度敏感,IgG浓度位于50~100U/mL之间;0级为阴性,IgG浓度低于50U/mL。(4)饮食疗法[6]。对所有检测出食物不耐受的患者进行饮食疗法,为期6个月。针对+1级患者进行食物“轮替”,+2、+3级患者则进行“忌食”,并改变烹调习惯,改变饮食结构。于6个月后,再次检测血清食物IgG抗体。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IgG检测阳性率
不同过敏性皮肤病类型的患者数以及血清IgG阳性率见表1,750例患者中有700例有至少1项食物过敏原阳性,总阳性率为83.06%。不同类型的过敏性皮肤病中,荨麻疹阳性率最高,达到87.39%,其次分别是过敏性皮炎(77.19%)和湿疹(76.92%)。对照组的总阳性率为15.0%,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与总阳性率、荨麻疹阳性率、湿疹阳性率以及过敏性皮炎阳性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清各种食物特异性IgG检测
3种不同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体内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过敏性皮肤病患者IgG抗体阳性率较高。7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前五位分别是鸡蛋、虾、牛奶、鱼。3种过敏性皮肤病中,荨麻疹和过敏性皮炎IgG抗体阳性率位列前2位的是螃蟹和鸡蛋,湿疹则为鸡蛋和牛奶。
2.3 饮食疗法后随访结果
3种不同类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饮食疗法后随访结果显示:共750例患者坚持了为期6个月的饮食调整,675例自诉得到明显改善,50例部分改善,25例未见明显改善。
3 讨论
近年来,过敏性皮肤病过敏原和遗传等方面研究成为科学家们的研究热点,日渐得到人们重视。研究表明,过敏性皮肤病病因复杂,除了遗传、环境、免疫和内分泌等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过敏原。荨麻疹、湿疹和过敏性皮炎都是皮肤科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因疾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等原因受到严重影响。与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速发不同,IgG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迟发,且在食物摄入量较少时产生,发作迟缓,从而使得病情难以诊断和控制。目前过敏性皮肤病发作的机制最为人们所接收的就是德国科学Fooker的研究,它认为食物因缺乏相应的消化酶而无法被消化,以蛋白或多肽等大分子形式进入肠道,在肠道被机体视为异物而识别,从而产生免疫反应,产生IgG特异性抗体。IgG抗体进一步与食物络合形成免疫复合物,经肾脏排出。由于这些免疫复合物无法顺利通过肾小球滤过系统,导致肾小球滤过压升高,继而引发高血压、血管扩张和胆固醇的沉积。人体的代谢异常,导致免疫系统负荷过重,继而引发一系列疾病和症状[7]。
本研究对75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和50例健康人进行血清食物IgG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过敏性皮肤病患者IgG抗体阳性率较高。7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前五位分别是鸡蛋、虾、牛奶、鱼。不难看出,高蛋白和海鲜食物是人体不耐受的主要食物,分析认为是由其本质为蛋白质,免疫原性强造成。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有一定的差异,作者认为这与地域环境和饮食习惯有关。3种过敏性皮肤病中,荨麻疹和过敏性皮炎IgG抗体阳性率位列前2的是螃蟹和鸡蛋,湿疹则为鸡蛋和牛奶。因此在临床中,应重点排查和检测这些食物IgG抗体阳性率过高的食物过敏原,以便进一步指导患者改善饮食结构,改善病情。当然,食物不耐受检测存在一定局限性[8]。诊断试剂稳定性、操作等因素均影响监测结果,加上过敏性皮肤疾病病因复杂,食物在烹制过程中抗原成分改变,导致检测结果与患者病史不相符,因而临床上应结合检测结果与病史和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另外,对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6个月的饮食疗法,随访结果表明共675例自诉得到明显改善,50例部分改善,25例未见明显改善。这与Gray的观点[9]相符:对于Th1/Th2介导的食物高敏状态可采用饮食疗法进行消除。说明饮食疗法对于改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病情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说明人们只要避免过敏性食物,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
总之,体内IgG抗体升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摄入过敏性食物后一段时间后出现症状,表现隐匿,且多为多种食物协同引起,很少为单一食物引发。因此,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对过敏性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意义。本研究所观察到病例数有限,且与地域环境和饮食习惯相关,因而不能直接定论,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研究,并加强饮食疗法后的随访。
[参考文献]
[1] 夏罡,晏洪波.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过敏性皮肤病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2,5(5):268-270.
[2] 许志萍,曾仁山,王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与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相关性分析[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3,20(4):274-276.
[3] 武松江,刘志军.三种变应性皮肤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结果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32):464-466.
[4] 邹红云,余伍忠,王惠妩,等.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16):2471-2474.
[5] 戴亚兰,游天健,蔡东华.食物不耐受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4):496-498.
[6] 李建业,胡卫红,刘运周,等.556例荨麻疹与食物过敏特异IgG抗体分析[J].西部医学,2012,24(2):383-384.
[7] 江启钦,黄和,郑竞,等.对903例人群食物不耐受相关症状调查分析[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1,5(5):295-298.
[8] Sicherer SH,Sampson HA. Food allergy:Epidemiology,pathogenesis,diagnosis,and treatment[J].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2014,133(2):291-307.
[9] Bryniarski K,Ptak W,Jayakumar A,et al. Antigen-specific,antibody-coated,exosome-like nanovesicles deliver suppressor T-cell microRNA-150 to effector T cells to inhibit contact sensitivity[J].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2013,132(1):170-181.
[10] 岳燕,颜虹,宋新,等.1617例慢性过敏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1,18(3):168-170.
[11] 孙继烨,姚源,高玲,等.食物不耐受导致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临床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8):1513-1514.
[12] 张晓云,王建美,朱敬先.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检测在过敏性皮肤病中的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2009,31(2):218-219.
[13] 曹诗燕,蒋瑾瑾. 食物特异性IgG与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8):57-58.
(收稿日期:201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