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孟 甲为厉行环保和节约,台北行天宫及其北投、三峡两家分宫26日起撤除供桌和香炉,香客改以双手合十祈祷代替焚香献供。在寺庙林立的台湾,行天宫此举引发热议,赞成者认为这不仅传递环保观念,也具宗教改革意义,反对者则称,“朝拜不烧香很奇怪”。行天宫是岛内最著名的关帝庙,历史悠久,香火鼎盛,每年香客超过600万人。至于为何改革,行天宫执事李楚华解释说,一是为了环保,二是为了节约。李楚华介绍,行天宫从建庙开始就不烧纸钱,11年前将原有5个大香炉减到2个,庙内也不卖香和供品,由“效劳生”(庙内义工的称呼)发香给信众,一人最多两炷香。但行天宫一年超过600万人次参拜,每人点两炷香,数量惊人,加上线香多有化学物质,空气质量受影响。一名70多岁的女信徒每天都来敬拜,一待至少4小时,多年前检查发现罹患肺腺癌,之后来庙内都戴口罩。也有庙方人员和信徒反映,终日处在烟雾缭绕的环境中,身体不舒服。26日是行天宫新规上路第一天。台湾《联合报》报道说,当天,有一万多人次香客拥入行天宫,数量维持往常水平,但以往摆放供桌的广场,被满满人潮取代,信众合掌站立、跪拜。效劳生发放“慈心万物、问心敬神”小传单,建议信众“请双手合十、以道德心香取代线香”、“不需供品,心诚礼敬,便能得到神明护佑”。绝大多数信众都能理解并配合新规,但也有民众依旧不习惯,偷偷夹带供品。新规还让周边店家生意大受影响。不少店家感叹生意掉九成,都要关门了。虽遭周边摊商埋怨,但行天宫改革赢得岛内不少喝彩声。国民党台北市长参选人连胜文26日一早赴行天宫参拜,他表示,行天宫让宗教信仰兼顾环保和现代价值,是非常好的事。《联合报》评论称,行天宫带头宣示“不烧香”行动,除表达了重要的环保概念,也有与时俱进的宗教改革意义。不过,台湾南北各大庙宇对行天宫的做法反应冷淡,台北龙山寺、霞海城隍庙,北港朝天宫、大甲镇澜宫、新竹市城隍庙等庙宇都表示不会跟进,因为“拜拜不烧香很奇怪”。台湾《中国时报》报道说,云林北港朝天宫董事长蔡咏锝表示,朝天宫每年有700万人次香客,是古庙,烧金、点香是传统古礼,民间也常说“到庙里烧香”,怎么可能叫信徒不要烧金、烧香?“人家来拜拜,不能叫人家不要烧香啦!”超过百年历史的屏东慈凤宫终年香火鼎盛,其董事长杜灴城直言,要信徒不要烧香、上供品,在南部根本不可能,他举例说,不少老一辈传承下来的祭拜方式,有要求一次点香就要36支,金纸则要越烧越旺,强力禁止势必会引起很大反弹。其实,岛内几大佛教名山慈济、佛光山、法鼓山、中台禅寺,早就倡导信众礼佛不烧香,呼吁民众以双手合十的“道德香”取代传统香,寺庙里也以鲜花、水果或电子灯烛供奉。台北市近年来极力推广金银纸钱及香支减量,并举办创意纸钱、香支竞赛,让祭拜可以兼具诚心与环保。有民众设计出一款LED电子香,外观与传统香相似,但不需焚烧,LED灯会模拟香燃烧状态,随时间变化改变灯柱长度,既保有传统香支形态,又不会产生烟雾,还可重复使用,创意实用且符合环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