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对临床用药的意义

2014-08-28 08:24李晓琳
河北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药效学抗菌药依赖性

李晓琳

·药物研究·

抗菌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对临床用药的意义

李晓琳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药动学/药效学(PK/PD)参数的应用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方法120例择期行Ⅰ、Ⅱ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A组、研究B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每组30例,研究A组和对照A组术后给予氨基糖苷类抗菌药预防感染,但用法与用量不同,研究B组与对照B组术后给予克林霉素类抗菌药预防感染,但切口细菌学检测时间不同。分别比较研究A组与对照A组患者切口感染及愈合时间,比较研究B组与对照B组患者切口细菌检测阳性情况。结果研究A组患者临床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A组(P<0.05),切口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A组(P<0.01)。研究B组未检测出阳性病例,对照B组检测有5例患者切口可测得细菌阳性,研究B组患者阳性检测出率明显低于对照B组(P<0.05)。结论PK/PD对于临床高效和准确应用抗菌药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对浓度依赖性抗菌药应一次给足剂量,对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应在给予适当剂量的基础上耐心观察效果,避免因短时间内未见效就立刻更换用药。

抗菌药物;药动学;药效学;指导意义

药动学(PK)与药效学(PD)属于药理学科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二者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于抗菌药的PK/PD也取得了一定成果[1]。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滥用或应用不当易造成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增高,影响疗效也给相关疾病带来了更大的危险性[2]。因而,参照PK/PD的科学结论更加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于临床十分重要,有助于提高抗菌药的用药效果,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用药建议。本文以我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抗菌药物PK/PD参数的应用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别于我院2012年1至8月择期行Ⅰ、Ⅱ类切口手术的患者中随机抽取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Ⅰ类手术52例,Ⅱ类手术68例;男73例,女47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3.6±11.3)岁;包括甲状腺手术22例,腰椎手术18例,颅脑手术16例,骨折开放性复位手术21例,股骨头及髋关节置换手术23例,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手术13例,疝修补手术3例,乳腺手术2例,包皮环切手术2例。将患者根据来院时间随机分为研究A组,研究B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每组30例,4组患者性别比、年龄、手术分类、术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4组患者术前均不使用抗菌药预防感染,只于术后应用,各类手术均采用常规方法,术后护理方法近似。4组患者仅在术后抗菌药应用方面有所不同。研究A组和对照A组患者给予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用药,研究组A组每日给药1次,用药剂量参照PK/PD的结果给予有效剂量,对照A组则将有效剂量均分为3份,每次用药1/3有效剂量,3次/d。研究B组和对照B组患者给予克林霉素类抗菌药用药,用量为最低浓度的5倍,对照B组于用药2 h后、研究B组于用药12 h后更换切口纱布,并留置取下的纱布备测。

1.3 观察指标 研究A组与对照A组患者均于用药后持续监测伤口感染情况,并记录伤口愈合时间。研究B组与对照B组以无菌剪刀剪下备测纱布与切口接触部分约1 cm见方,置于培养皿中孵育,并于3 d后行细菌学检测,确定存在阳性结果的患者数量。

2 结果

2.1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 研究A组患者临床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A组(P<0.05),切口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A组(P<0.01)。见表1。

表1 研究A组与对照A组患者应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后切口感染情况及愈合时间比较 n=30

2.2 克林霉素类抗菌药 研究B组未检测出阳性病例,对照B组检测有5例患者切口可测得细菌阳性,研究B组患者阳性检测出率明显低于对照B组(P<0.05)。见表2。

表2 研究B组与对照B组患者应用克林霉素类抗菌药伤口细菌学检测结果比较 n=30,例(%)

3 讨论

自青霉素发明以来,抗菌药物被广泛的应用与传播,药学专家也在不断的研制新的抗菌类药物以满足临床需求[3]。然而,随着我国抗菌药物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多,临床用药量也在不断加大,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滥用、错用等问题[4]。滥用抗菌药不仅不能起到有效的抗菌和预防感染效果,还可能造成大量致病菌的抗药性增强,从而增加临床感染的危险性,还有,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易造成患者肝肾代谢的负担,长期应用可能累及脏器功能受损,威胁健康,影响生活质量。

抗菌药物的PK/PD研究旨在通过科学的试验和计算方法获得更为准确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结果,反应出各类抗菌药物作用于细菌的效果、药物用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以及副作用等,以此来给予临床用药科学的建议与指导[5]。抗菌药物无法测定靶位浓度,因而普遍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来作为指标,并由此衍生出Cmax>MIC、T>MIC、AU/CI等参数[6]。区林华等报道指出,依据PK/PD参数对常见抗菌药物分类,共可分为3大类[7]:(1)浓度依赖性抗菌药,Cmax>MIC或者AUCI,主要包含氨基糖苷类、酮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甲硝唑、两性霉素B等;(2)时间依赖性抗菌药,T>MIC且AUCI,包含克林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氨曲南等;(3)介于浓度时间依赖之间的抗菌药,AUCI,主要包含碳青霉素烯类、大环内酯类、糖肽类以及唑类抗真菌药等。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笔者选取浓度依赖性抗菌药氨基糖苷类和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克林霉素类进行临床用药研究,并分别对患者进行分组用药。氨基糖苷类应用于研究A组和对照A组,日用药总量相同,但研究A组采用1次性给足有效浓度剂量用药方法,而对照A组则将有效浓度分3次给药,结果显示,研究A组的用药效果更好,患者感染率更低,切口使命时间更短。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的特点就在于其杀菌作用于血药浓度直接相关,Cmax/MIC比值越大,其杀菌能力越强,当然用量要控制在最低中毒剂量以内[8]。本研究证实,对浓度依赖性抗菌药,每日1次给足用量,要比分次分散剂量给药的临床药效更佳。研究B组和对照B组采用时间依赖性抗菌药,临床给药剂量相同,但监测患者切口细菌阳性情况的时间不同,研究B组较对照B组延长,研究结果显示,研究B组患者切口未发现阳性细菌,而对照B组切口阳性细菌率则明显高于研究B组。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的特点就是药效发挥不依赖药物的应用浓度,而取决于细菌暴露时间,即T>MIC越长,其抗菌效果越明显,一般情况下此类抗菌药物的浓度需达到MIC的2~4倍可见杀菌作用,而倍数越高,杀菌作用越好。本研究中研究B组患者切口细菌感染率低,说明在术后2~12 h,克林霉素的杀菌作用增强,对切口感染的细菌起到了杀灭作用,这也证实了克林霉素的时间依赖性以及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的药性特点。

总之,PK/PD对于临床高效和准确应用抗菌药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对浓度依赖性抗菌药应一次给足剂量,对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应在给予适当剂量的基础上耐心观察效果,不可因短时间内未见效就立刻更换用药。当然,也需根据临床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采用哪类抗菌用药,比如对已发生感染的患者更倾向于采用浓度依赖性用药以快速杀菌、避免感染,对临床预防用药,则可考虑时间依赖性用药,依从细菌感染的时间性,达到较好的抑菌作用。

1 殷少军.用药动学/药效学参数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同济大学学报,2008,29:6-8.

2 闫国莲.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62-63.

3 许恒忠,王者宁,李金英.以药动学/药效学相关参数为依据优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322-323.

4 李淑英,刘会平.抗菌药的药动学与临床疗效.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7-28.

5 赵喜荣,郝晓菁,陈旭.依据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2012,5:153-155.

6 刘德鼎,黄怡,肖和平,等.微透析技术在抗菌药物药动学和药效学中的应用.药学服务与研究,2010,10:212-213.

7 周颖杰,张婴元.比较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采用2 h及0.5 h静脉滴注亚胺培南的药动学/药效学参数差异.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10:71-72.

8 区林华,李斌.依据PK/PD参数优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临床合理用药,2010,3:121-122.

10.3969/j.issn.1002-7386.2014.07.054

300162 天津市,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

R 916.693

A

1002-7386(2014)07-1079-02

2013-10-16)

猜你喜欢
药效学抗菌药依赖性
抗菌药的常见使用误区
非等熵 Chaplygin气体极限黎曼解关于扰动的依赖性
独一味总环烯醚萜苷胶囊的主要药效学及急性毒性
关于N—敏感依赖性的迭代特性
N-月桂酰基谷氨酸盐性能的pH依赖性
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兽用创新环保抗菌药的开发及其重要性
消炎镇痛散质量标准的建立及部分药效学研究
舒适护理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中的应用
自拟晕定方提取工艺路线筛选及初步药效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