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基本发展情况

2014-08-27 01:26王焱李诗桐魏若楠
商场现代化 2014年17期
关键词:外商外国企业

王焱+李诗桐+魏若楠

摘 要:对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历史、经济环境及发展的过程及其具体体现进行概述,并就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发展的主导因素等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旨在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吸纳和接受外商直接投资这一环节的具体阐述,便于更深层次地分析和总结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国与投资形式;外商直接投资的主导因素

外商直接投资,也称国际直接投资,它以控制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目的,是与国际间接投资相对应的一种国际投资基本形式。外商直接投资,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一般认为,出口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先导,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产品出口引起的最终结果。对于中国经济而言,20世纪70年代无疑是一个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时期,“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和落实给外商直接投资得以在中国产生、发展并不断繁荣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历史由来

1.中国有关外商直接投资政策回顾

改革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外商向中国企业投资,以此扩大中国的国际贸易规模,但当时政策实施的范围仅仅是一些指定的区域。

改革一经实行,立即吸引了来自世界的一大部分直接投资 ,中国很快成为所有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接受国。仅改革的头二十年,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总量累计就达3060亿美元,分别占世界范围内直接投资总量的10%和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总量的30%。根据中国有关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划分,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1979-1983)中国政府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以及福建省的厦门。而这一时期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这些经济特区,投资的数额也十分有限,仅为18亿美元,年均投资额3.6亿美元。

从1984年,进入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二阶段。新增的海南岛及14座沿海开放城市开始对外商投资开放,到1988年,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103亿美元,年均投资额达2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8.1%。此后,受到政治局势短期动荡的影响,1989年和1990年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增速减缓,分别为6.2%和2.8%。为了确保中国经济稳定,保障外商投资的良好环境,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视察南方经济区,明确了中国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经济政策和市场导向化改革的道路,至此,外商直接投资又恢复了大量的流入。

20世纪90年代间,引进外资一直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中心环节。1990年,中国政府除去了建立合资企业的时间限制,提供了一些抑制国有化的保障制度,并允许企业中的外国合伙商成为合资企业的董事。1991年,中国政府出台了专对外商独资企业或指定经济区外资企业的优惠税收政策,同时授权一些外国银行在上海建立分行。

1998年,受亚洲财政危机影响,亚洲其他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额都有所减少,相反,中国的外商投资总额却有增无减。1998年的中国国内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额攀至顶峰,达454.6亿美元,次年达到404亿美元。这很有可能是缘于泰国、韩国和新加坡等国为规避经济危机的风险而将一大部分投资转入中国。自2002年之后,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年均流入额始终保持在高于500亿美元的水平上,并于2004年突破新纪录,总额高达1530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了33个百分点。

2.主要投资国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90年-2004年间,中国共接受外商直接投资额5450亿美元。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接受的外商直接投资占据最大比例,达45%,在这十五年间,来自美国和日本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占8.9和8.1个百分点,此外,来自台湾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占7.4%,新加坡、韩国等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比例在3%-6%之间,有趣的是,来自英国、德国和法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仅占1%到3%。

国际组织机构,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的研究者表明中国官方提供的FDI数据有夸大之嫌。他们认为中国政府所谓的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上只不过是那些曾流出中国大陆的资金,经流转后又流入国内的外国资本,这些外国资本客观上刺激了财政发展并提供了投资保障。这一过程通常被称为“借贷套利”,会在接下来的阶段中逐渐被揭露出其实质来。而以上给出的数据,也并没有显示出港澳地区的投资中,有多少是却是来自外商,而有多少实际上是来自港澳地区的华人投资者。

3.外商投资的形式

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独特特征。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是通过兼并和收购两种形式实现的。这种类型的投资主要旨在减小市场竞争,在正处于发展上升阶段的经济形态中最为常见。

目前,中国的外商投资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外公司共同建立的企业,是由中方和外方投资者共同投资设立,共同经营,共负盈亏,担当风险的有限责任公司。通常情况下,外商投资将不少于企业总投资额的25%。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由中外公司根据一定的合作条件共同成立的。外商在企业注册资本中的股份无强制性要求,企业采取灵活的组织管理、利润分配、风险负担方式。故此种合营称为契约式合营。一般情况下,外方提供全部或大部分资金,而中方提供土地,厂房,设施和设备等。

外商独资企业是依据中国公司法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外国投资者提供全部资金。通常情况下,中国的外商独资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加工和装配等部门。由于中共政府实行了进出口免关税等优惠政策,大部分外商独资企业受到鼓励再出口他们的产品。此外,一些外商独资企业也瞄准了国内市场。尽管外商独资企业可以向国内市场出售所生产的产品总量的50%,他们仍然受到进口关税的制约。然而,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入世后的中国国内市场随之发生变化,因而对于国际外销的限制逐渐消失,而国内市场销售价格指标有所提升。endprint

除了传统的创建投资(绿地投资)方式之外,出现在2003年的兼并和收购也除了传统的创建投资(绿地投资)方式之外,出现在2003年的兼并和收购也非常频繁。2003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针对兼并和收购的规章制度,外过投资商可以通过收购一家中国公司来建立自己的经营机制。据人民日报,2004年上半年累计兼并和收购额达到230亿美元,相当于2003年全年总额的65%。由于跨国公司纷纷寻求和扩大其在中国市场占有的股份,特别是在消费品和金融服务部门,兼并和收购额有望在近期几年继续增长。一个显著的例子是亚马逊收购中国第二大网络零售商——卓越。并购业务的不断扩张,既带来了经济收益,同时也使管理和技术等得以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交流传播。

二、中国外商投资的主导因素

1.中国经济发展规模

中国的外商投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市场导向型投资和出口导向型投资。每种类型的投资在选择东道国的时候都会依据其不同的特征,而中国通常被认为具备所有必需的及理想化的特征条件。

本土市场的规模是市场导向型投资的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因为这种投资方式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和服务于当地人口的消费需求。目前,北美和欧洲各国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而中国却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尚未被完全开发的巨大市场之一。中国所拥有13亿人口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促使人民的消费水平大大提高,电子产品和汽车等高端消费品出现在中国人的购物清单上。这些因素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所有权优势,因而中国能够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

成本优势是出口导向型投资的主导因素。中国数量庞大的人口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此外,物质基础设施和远程电信产业的飞速发展也促进了商业活动的繁荣,这就是中国吸引了大量出口型外商直接投资的原因。

除了这些现有的优势之外,中国经济的前景也是十分可观的。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先进化确保了经济增长的稳定局势,中国将继续作为外商不断扩大其投资的市场。

2.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目前,中国大约70%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部门。这种类型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是受到低廉生产成本,尤其是廉价劳动力的吸引。中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之一,劳动力资源丰富。其相对较低的工资水平也使其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上更具竞争力。不仅如此,中国劳动力的素质也十分令人满意。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推行“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全面提升国民素质。这同时也为外商提供了较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

中国能源储量丰富。首先,中国拥有约占世界总量13%的煤炭资源,其煤炭生产总量占世界总供应量的三分之一。虽然天然气有取代煤炭成为主要能源的趋势,但在中国市场,煤炭仍会继续作为主导的电力和工业燃料。其次,中国拥有丰富的石油储备,并作为主要能源大量应用于工业生产。

另外,中国的电力资源也十分丰富。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始终面临着电力过盛的问题。2004年,我国总发电量达到2.19万亿千瓦时,而消费量仅为2.17万亿千瓦时。尽管电力能源储备丰富,但在在高峰负荷时间的电力短缺却一直困扰着中国某些地区,而这个问题在不久的将来仍会继续。尽管政府努力增加生产和提高价格,在高峰时段的用电需求仍然超过供应,甚至略有增加。然而,目前的电力短缺似乎不会影响FDI的流入,尽管它可能影响未来的投资选择。未来的外国投资者可能会将他们的设施在东北和中国内陆一些土地承载能力能力较高的地区。

为了鼓励外商资本参与国内市场,我国给予外国企业获得水资源、电力、热能等资源的优先权,并至需要缴付跟国有企业同样价格的费用。此外,中国政府给了外企投资土地优先使用权,并且不收取其建设阶段的土地发展和使用费用。但是,中国任何土地的所有权都归国有,不授权给任何外国投资者。

3.基础结构

研究表明,基础设施的缺乏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因素。外国资本往往集中在交通设施如公路,铁路和内陆水道都十分发达的沿海地区。

近年来,政府一直鼓励在中国各地基础设施的发展,鼓励外国投资和旅游业发展。例如,在中国西部省级政府已积极促进基础设施的发展,他们打算在这个过程中,将外国投资者吸引进来,以促进自己的外商经济发展。大陆当局将采用新的方法,如项目融资,建设经营转让(BOT)和转让运营移交(TOT)等方法来筹集资金。这些努力会增强中国的某些特定方面的吸引力,并有助于缩小沿海与内陆地区之间的差距。

另一个重要的可变因素是中国的技术基础设施。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大,中国的科技基础设施已经在迅速发展,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研究表明,电信服务领域的技术革新,将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这样的服务,通过更容易、成本更低的信息收集和沟通,达到方便企业运作经营的目的。

4.国际市场准入

除了对外开放政策,中国还建立了多个双边贸易协定来促进国际贸易。中国采取了“出口”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在其他一些亚洲国家已被证明是成功的。这一战略包含了一系列诸如免税用于生产和降低关税以鼓励国际贸易中间产品等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在促进中国的对外贸易方面发挥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接投资。它毗邻是日本,韩国及香港和台湾地区等亚洲经济核心。这些经济体供应的部件占据了中国的制造和加工行业机械的一部分,并作为外国投资者的潜在市场。更重要的是,中国与亚洲邻国有密切的文化联系。这使得它对跨国公司有极强的吸引力,因为他们往往倾向于在同一文化区域内进行投资。

另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对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国坚持积极加入世贸组织,已经对外开放了包括通讯、银行、保险和个人服务四个新的部门。在中国加入WTO三年后,不论何种类型的企业,中国都给予了完全的贸易和分销权。由于一贯坚持这种积极举动,中国的投资环境有了很大的提高。endprint

5.规章制度与经济政策

(1)有利性政策措施

毋庸赘述,由中国政府提供的各种促进投资政策起到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作用。一般而言,税收优惠是外国投资者选择投资地区和行业的重要因素,如运输,通讯,高科技行业等。这些动因包括国家和地方所得税,土地费用显著减少,出口和进口关税豁免等。例如,在经济特区,中外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所得税按照普通标准减15%的税率征收。此外,外国企业从开始获利年算起的两年后,可以免征企业所得税,并享受接下来三年的减税50%。

为促进再投资的利润增长,中国为那些已经在中国在投资至少五年的外商提供了退还40%的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此外,如果利润再投资用于高科技、外向型企业,那么外国投资者可能会获得收入税全额退款的优惠。

除了税收优惠政策,中国政府也建立了一些自由港与保税区。外国投资者能够享受对基础设施服务的优先处理。

为了吸引外国投资,从2001年加入WTO后,中国开放了新的投资部门。这些行业包括银行,保险,和专业的服务部门。与传统产业已趋于饱和的状态相比,这些新的领域更有能力促进未来投资的增长,并将有利于生成一个新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波。

(2)规章制度的发展完善

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提供更好的法律框架和业务的外商投资环境。中国修订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如合资企业法、合同法。中国已经放开一些限制投资领域,而仍坚持重点扶持外商投资鼓励发展的产业和地区。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计划重组国有企业,并鼓励外资参与到改制过程中。这些外国投资者对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起到积极作用,指出并帮助弥补了国有企业的管理能力的不足之处。中国政府还鼓励跨国公司收购国有企业,以达到国有企业应对财政挑战的目的。

显然,对于中国政府而言,今后要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才是具有更重要意义的。目前,虽然法律依据和立法程序等都已经比较到位,但操作机构和执法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然而,总而言之,为加入WTO,中国已经付出了一些了符合国际标准的不懈努力,这些都必将加快完善法制的进程。

(3)投资与产权保护

自从1978的“对外开放”政策的确立,没有外国投资和财产被没收。经修订后,合资企业法禁止外国财产国有化,仅有特殊情况除外。而1999合同法的目的,也是保护中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目前,保护知识产权是外国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不仅消费产品和工业产品的盗版情况十分普遍,假冒产品出口也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中国入世之后,加大监管力度,加强了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刑事制裁。2004年12月,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法律解释,进一步明确了惩罚制度,并且扩大了版权法,建立了罪责标准。这一解释,说明中央政府致力于为知识产权提供更好的保护,但地方一级能否全面落实和执行是最关键的环节。就中国的现状来看,显然,对知识产权保护仍然是在不久的将来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通过对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形成的背景条件和发展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的介绍;以及对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进行的具体分析,说明了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中,我国政府在吸引外商过程中采取的积极手段,实施的优惠政策等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发展繁荣的主导因素;此外,中国自身固有的优势,如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而廉价、生产成本低以及市场潜力大等,也成为吸引外商来华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China Western Development.” Wikipedia 12Mar.2006. Online Enc

yclopedia Wikipedia.

[2]Friedrich and Siaw, Poa 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 to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Has ASEAN Been Losing Out?” Economic Survey of Singapo

re (2002):1-20.

[3]Song, Hong. “Chinas Role in the World Economy.” Executive Intell

igence Review Online. (July 22, 2005).

[4]“Main Determinants and Impac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Chinas Economy.” OECD Working Papers o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20

00).

[5]“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2003” The US-China Business Counc

il 21 Dec. 2004.

[6]“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2004” The US-China Business Counc

il 14 Mar. 2005.

作者简介:王焱 (1967- ),女,辽宁沈阳人,副教授,从事跨文化交际研究;李诗桐(1994- ),男,辽宁沈阳人,大学生,主修国际关系专业;魏若楠(1991- ),女,辽宁沈阳人,大学生,主修对外汉语专业endprint

猜你喜欢
外商外国企业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谁是冒牌外商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外国父母看早恋,有喜有忧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
外国幽默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