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毕业设计选题研究与实践

2014-08-27 15:46张伟
关键词:毕业设计选题课题

张伟+

摘要:毕业设计作为一种衡量高校毕业生专业素质的考核手段,实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推动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进程。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与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分析和研究,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对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选题方法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大学生就业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设置紧贴市场需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主,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中侧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表达应用能力。我国中小型企业众多,许多企业培训制度不健全,在职培养能力不强,因此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毕业生上岗后能较快的胜任工作。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该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获取与职业相关的技能等,最终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较系统地去分析、解决现场的技术问题,最终形成职业能力。毕业设计工作作为高职大学生大学生涯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高职院校学生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之一,它主要考察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可以有效地考核和检验毕业生的综合能力。

1 目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毕业设计一般包括选题、开题、中期审核、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环节。其中,选题立项环节是整个毕业设计中最为关键的环节。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课题的设置要结合专业特点、能力需求以及毕业实习岗位需求。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时,学生一定要谨慎和仔细,要在充分了解和掌握整个毕业设计核心要点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有较高研究意义、具有很强新颖性的选题。但目前来看,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的逐年上升,专业数量的不断增多,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课题使用次数较多,难度较低 随着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优秀的课题被积累和保存下来。在经年累月使用之后,其设计资料完备,学生获取相对较易,设计难度不大。

1.2 理论性题目偏多,脱离了实践性的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时,通过“教师拟定,学生选择”的方式进行选题。许多选题多为模拟课题或理论性课题,缺乏创新性与实践性,严重地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其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1.3 课题陈旧,不能反映本学科的最新进展 有些课题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较为陈旧,已无法满足现有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导致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无法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设计兴趣不足,不利于其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同时,随着产业技术的革新,许多企业已经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进行运营与生产,这些陈旧的课题已经不再适用于新形势下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使得毕业设计的实际效果与模拟实践的目标有较大的差距,失去了毕业设计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应有的培养作用。

1.4 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时间冲突 顶岗实习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中的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到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上工作,边学习理论边进行实践。因此在高职大学生的最后一个学期,大部分学生已经找到了理想的就业单位,毕业设计一般也被安排在这个学期,与专业实习处于同时间段,学生既要进行毕业设计还要开展顶岗实习,实践和精力难以保障,因此毕业设计的质量往往不高。

2 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选题方法

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学生应在充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点进行毕业设计选题,以充分锻炼其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选题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将来的工作单位或实习单位的特点,量体裁衣的给学生定做一个符合其工作内容性质的毕业设计课题。在毕业设计选题的过程中,考虑学生实习的岗位、实习单位的性质、产品的特征等因素,尽量保证毕业设计选题的实用性、新颖性和可行性,以不断满足社会及企业的用人需求。

根据就业为目标的毕业设计模式,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综合运用,不断提高毕业设计选题质量。同时,学校还通过优化教育教学管理,严格毕业设计审核评价机制的方式,不断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以推动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具体见图1。

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与企业共同对毕业设计的选题提出观点与要求,共同制定毕业设计的题目、内容和研究方法。在时间安排上,用于理论指导的时间在1/3左右,学校指导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集中或分散指导。用于实践教学指导的时间在2/3左右,由企业的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整个毕业设计教学活动,都充分考虑到教学活动和行业活动的规律,在时间和空间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有序安排。

一是根据不同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尽可能多地选择工程设计类题目,使毕业设计题目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二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实习岗位,可以要求学生选择一些与其工作联系较为紧密的课题内容。这样一个方面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有效提高其毕业设计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导学生尽早思考和制定其职业发展规划,为其今后的就业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毕业设计的题目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并充分利用我国现代化科技的发展成果;四是进一步扩展毕业设计选题领域,并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毕业设计选题机制,加强与企业和社会机构团体的合作,丰富其选题内容和方式,要充分体现出本专业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方向,同时也要注意毕业设计题目的实用性、可行性以及新颖性,积极与各学院和其他单位进行交流,增进互动;五是在确定毕业设计的题目时,指导教师可以和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合作与交流,在充分考虑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其发展要求的毕业设计题目。

当学生和用人单位已经签约时,学校应该综合考虑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允许学生合理安排毕业设计时间,在不影响其正常工作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在单位完成其毕业设计。同时,在选题环节,学校应该以就业为导向鼓励和引导学生以就业为导向,将其工作内容和岗位特点展现在毕业设计中,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另外,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还可以有效地解决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冲突。同时,这种新型毕业设计方式还有利于毕业生进一步明确其职业目标和方向,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毕业设计的质量不能由最后的论文检查和答辩过程所决定,对于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应贯穿于毕业设计的全过程。由于毕业设计是学生在企业完成的,因此在统一答辩的过程中,还需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毕业设计评估体系,使毕业设计的成绩论定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在毕业答辩阶段,可聘请相关行业的专家、用人单位代表等与理论指导教师共同组成答辩小组对学生的毕业成果进行答辩,对毕业设计给出综合质量评价。

3 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随着专业知识日益更新,毕业设计选题工作必须要跟上技术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严格选题管理制度,提高毕业选题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毕业选题水平,提升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毕业设计选题制度,有效地解决了高职毕业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间的冲突,既保证了学生的实习质量,也为毕业设计的质量提供了有力保证,对深化高职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王一海.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现状与质量控制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12,14(6):160-163.

[2]王智明.工科院校机械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办法[J].高教论坛,2012(02):66-68.

[3]张艳.本科院校毕业设计立项选题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0(3):23-24.

[4]王勇勤,严兴春,侯沂, 张大可,何梅.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加大毕业设计改革的力度[J].高等建筑教育,2007(03).

[5]李鼎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经贸学生“五五三”培养模式[J].文史博览(理论),2012(02).

作者简介:

张伟(1986-),男,硕士,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endprint

摘要:毕业设计作为一种衡量高校毕业生专业素质的考核手段,实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推动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进程。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与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分析和研究,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对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选题方法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大学生就业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设置紧贴市场需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主,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中侧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表达应用能力。我国中小型企业众多,许多企业培训制度不健全,在职培养能力不强,因此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毕业生上岗后能较快的胜任工作。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该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获取与职业相关的技能等,最终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较系统地去分析、解决现场的技术问题,最终形成职业能力。毕业设计工作作为高职大学生大学生涯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高职院校学生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之一,它主要考察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可以有效地考核和检验毕业生的综合能力。

1 目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毕业设计一般包括选题、开题、中期审核、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环节。其中,选题立项环节是整个毕业设计中最为关键的环节。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课题的设置要结合专业特点、能力需求以及毕业实习岗位需求。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时,学生一定要谨慎和仔细,要在充分了解和掌握整个毕业设计核心要点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有较高研究意义、具有很强新颖性的选题。但目前来看,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的逐年上升,专业数量的不断增多,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课题使用次数较多,难度较低 随着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优秀的课题被积累和保存下来。在经年累月使用之后,其设计资料完备,学生获取相对较易,设计难度不大。

1.2 理论性题目偏多,脱离了实践性的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时,通过“教师拟定,学生选择”的方式进行选题。许多选题多为模拟课题或理论性课题,缺乏创新性与实践性,严重地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其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1.3 课题陈旧,不能反映本学科的最新进展 有些课题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较为陈旧,已无法满足现有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导致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无法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设计兴趣不足,不利于其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同时,随着产业技术的革新,许多企业已经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进行运营与生产,这些陈旧的课题已经不再适用于新形势下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使得毕业设计的实际效果与模拟实践的目标有较大的差距,失去了毕业设计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应有的培养作用。

1.4 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时间冲突 顶岗实习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中的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到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上工作,边学习理论边进行实践。因此在高职大学生的最后一个学期,大部分学生已经找到了理想的就业单位,毕业设计一般也被安排在这个学期,与专业实习处于同时间段,学生既要进行毕业设计还要开展顶岗实习,实践和精力难以保障,因此毕业设计的质量往往不高。

2 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选题方法

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学生应在充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点进行毕业设计选题,以充分锻炼其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选题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将来的工作单位或实习单位的特点,量体裁衣的给学生定做一个符合其工作内容性质的毕业设计课题。在毕业设计选题的过程中,考虑学生实习的岗位、实习单位的性质、产品的特征等因素,尽量保证毕业设计选题的实用性、新颖性和可行性,以不断满足社会及企业的用人需求。

根据就业为目标的毕业设计模式,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综合运用,不断提高毕业设计选题质量。同时,学校还通过优化教育教学管理,严格毕业设计审核评价机制的方式,不断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以推动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具体见图1。

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与企业共同对毕业设计的选题提出观点与要求,共同制定毕业设计的题目、内容和研究方法。在时间安排上,用于理论指导的时间在1/3左右,学校指导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集中或分散指导。用于实践教学指导的时间在2/3左右,由企业的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整个毕业设计教学活动,都充分考虑到教学活动和行业活动的规律,在时间和空间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有序安排。

一是根据不同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尽可能多地选择工程设计类题目,使毕业设计题目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二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实习岗位,可以要求学生选择一些与其工作联系较为紧密的课题内容。这样一个方面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有效提高其毕业设计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导学生尽早思考和制定其职业发展规划,为其今后的就业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毕业设计的题目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并充分利用我国现代化科技的发展成果;四是进一步扩展毕业设计选题领域,并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毕业设计选题机制,加强与企业和社会机构团体的合作,丰富其选题内容和方式,要充分体现出本专业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方向,同时也要注意毕业设计题目的实用性、可行性以及新颖性,积极与各学院和其他单位进行交流,增进互动;五是在确定毕业设计的题目时,指导教师可以和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合作与交流,在充分考虑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其发展要求的毕业设计题目。

当学生和用人单位已经签约时,学校应该综合考虑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允许学生合理安排毕业设计时间,在不影响其正常工作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在单位完成其毕业设计。同时,在选题环节,学校应该以就业为导向鼓励和引导学生以就业为导向,将其工作内容和岗位特点展现在毕业设计中,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另外,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还可以有效地解决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冲突。同时,这种新型毕业设计方式还有利于毕业生进一步明确其职业目标和方向,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毕业设计的质量不能由最后的论文检查和答辩过程所决定,对于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应贯穿于毕业设计的全过程。由于毕业设计是学生在企业完成的,因此在统一答辩的过程中,还需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毕业设计评估体系,使毕业设计的成绩论定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在毕业答辩阶段,可聘请相关行业的专家、用人单位代表等与理论指导教师共同组成答辩小组对学生的毕业成果进行答辩,对毕业设计给出综合质量评价。

3 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随着专业知识日益更新,毕业设计选题工作必须要跟上技术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严格选题管理制度,提高毕业选题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毕业选题水平,提升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毕业设计选题制度,有效地解决了高职毕业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间的冲突,既保证了学生的实习质量,也为毕业设计的质量提供了有力保证,对深化高职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王一海.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现状与质量控制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12,14(6):160-163.

[2]王智明.工科院校机械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办法[J].高教论坛,2012(02):66-68.

[3]张艳.本科院校毕业设计立项选题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0(3):23-24.

[4]王勇勤,严兴春,侯沂, 张大可,何梅.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加大毕业设计改革的力度[J].高等建筑教育,2007(03).

[5]李鼎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经贸学生“五五三”培养模式[J].文史博览(理论),2012(02).

作者简介:

张伟(1986-),男,硕士,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endprint

摘要:毕业设计作为一种衡量高校毕业生专业素质的考核手段,实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推动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进程。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与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分析和研究,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对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选题方法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大学生就业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设置紧贴市场需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主,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中侧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表达应用能力。我国中小型企业众多,许多企业培训制度不健全,在职培养能力不强,因此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毕业生上岗后能较快的胜任工作。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该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获取与职业相关的技能等,最终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较系统地去分析、解决现场的技术问题,最终形成职业能力。毕业设计工作作为高职大学生大学生涯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高职院校学生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之一,它主要考察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可以有效地考核和检验毕业生的综合能力。

1 目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毕业设计一般包括选题、开题、中期审核、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环节。其中,选题立项环节是整个毕业设计中最为关键的环节。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课题的设置要结合专业特点、能力需求以及毕业实习岗位需求。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时,学生一定要谨慎和仔细,要在充分了解和掌握整个毕业设计核心要点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有较高研究意义、具有很强新颖性的选题。但目前来看,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的逐年上升,专业数量的不断增多,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课题使用次数较多,难度较低 随着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优秀的课题被积累和保存下来。在经年累月使用之后,其设计资料完备,学生获取相对较易,设计难度不大。

1.2 理论性题目偏多,脱离了实践性的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时,通过“教师拟定,学生选择”的方式进行选题。许多选题多为模拟课题或理论性课题,缺乏创新性与实践性,严重地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其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1.3 课题陈旧,不能反映本学科的最新进展 有些课题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较为陈旧,已无法满足现有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导致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无法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设计兴趣不足,不利于其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同时,随着产业技术的革新,许多企业已经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进行运营与生产,这些陈旧的课题已经不再适用于新形势下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使得毕业设计的实际效果与模拟实践的目标有较大的差距,失去了毕业设计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应有的培养作用。

1.4 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时间冲突 顶岗实习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中的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到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上工作,边学习理论边进行实践。因此在高职大学生的最后一个学期,大部分学生已经找到了理想的就业单位,毕业设计一般也被安排在这个学期,与专业实习处于同时间段,学生既要进行毕业设计还要开展顶岗实习,实践和精力难以保障,因此毕业设计的质量往往不高。

2 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选题方法

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学生应在充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点进行毕业设计选题,以充分锻炼其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选题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将来的工作单位或实习单位的特点,量体裁衣的给学生定做一个符合其工作内容性质的毕业设计课题。在毕业设计选题的过程中,考虑学生实习的岗位、实习单位的性质、产品的特征等因素,尽量保证毕业设计选题的实用性、新颖性和可行性,以不断满足社会及企业的用人需求。

根据就业为目标的毕业设计模式,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综合运用,不断提高毕业设计选题质量。同时,学校还通过优化教育教学管理,严格毕业设计审核评价机制的方式,不断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以推动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具体见图1。

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与企业共同对毕业设计的选题提出观点与要求,共同制定毕业设计的题目、内容和研究方法。在时间安排上,用于理论指导的时间在1/3左右,学校指导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集中或分散指导。用于实践教学指导的时间在2/3左右,由企业的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整个毕业设计教学活动,都充分考虑到教学活动和行业活动的规律,在时间和空间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有序安排。

一是根据不同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尽可能多地选择工程设计类题目,使毕业设计题目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二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实习岗位,可以要求学生选择一些与其工作联系较为紧密的课题内容。这样一个方面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有效提高其毕业设计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导学生尽早思考和制定其职业发展规划,为其今后的就业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毕业设计的题目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并充分利用我国现代化科技的发展成果;四是进一步扩展毕业设计选题领域,并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毕业设计选题机制,加强与企业和社会机构团体的合作,丰富其选题内容和方式,要充分体现出本专业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方向,同时也要注意毕业设计题目的实用性、可行性以及新颖性,积极与各学院和其他单位进行交流,增进互动;五是在确定毕业设计的题目时,指导教师可以和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合作与交流,在充分考虑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其发展要求的毕业设计题目。

当学生和用人单位已经签约时,学校应该综合考虑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允许学生合理安排毕业设计时间,在不影响其正常工作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在单位完成其毕业设计。同时,在选题环节,学校应该以就业为导向鼓励和引导学生以就业为导向,将其工作内容和岗位特点展现在毕业设计中,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另外,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还可以有效地解决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冲突。同时,这种新型毕业设计方式还有利于毕业生进一步明确其职业目标和方向,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毕业设计的质量不能由最后的论文检查和答辩过程所决定,对于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应贯穿于毕业设计的全过程。由于毕业设计是学生在企业完成的,因此在统一答辩的过程中,还需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毕业设计评估体系,使毕业设计的成绩论定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在毕业答辩阶段,可聘请相关行业的专家、用人单位代表等与理论指导教师共同组成答辩小组对学生的毕业成果进行答辩,对毕业设计给出综合质量评价。

3 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随着专业知识日益更新,毕业设计选题工作必须要跟上技术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严格选题管理制度,提高毕业选题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毕业选题水平,提升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毕业设计选题制度,有效地解决了高职毕业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间的冲突,既保证了学生的实习质量,也为毕业设计的质量提供了有力保证,对深化高职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王一海.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现状与质量控制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12,14(6):160-163.

[2]王智明.工科院校机械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办法[J].高教论坛,2012(02):66-68.

[3]张艳.本科院校毕业设计立项选题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0(3):23-24.

[4]王勇勤,严兴春,侯沂, 张大可,何梅.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加大毕业设计改革的力度[J].高等建筑教育,2007(03).

[5]李鼎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经贸学生“五五三”培养模式[J].文史博览(理论),2012(02).

作者简介:

张伟(1986-),男,硕士,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endprint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选题课题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