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啸
丰台,曾一度被老北京戏谑调侃为北京“大宅门后院”。现实也曾一度印证了这种说法……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高新技术时代的来临,这种有意无意滞后的平衡终于被打破了……从整个丰台区的辖区位置来看,除了临近老城区的几块区域,其余大片的区域分布着大量的军事和国防军工机构。很长时间以来,许多人谈起丰台必然会提起那些戒备森严的军事和国防机构。也正因为基于这种种国家战略和历史的原因,丰台在北京的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定位中就变得有些微妙甚至尴尬。因此,从建国初期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丰台区的总体建设就一直处于滞后局面,而且这种滞后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布局平衡,因此数十年来丰台发展表现平平就在情理之中。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高新技术时代的来临,这种有意无意滞后的平衡终于被打破了。
打破这种习惯性平衡的,就是中关村丰台科技园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推动丰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就是丰台区辖区内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
记者手里有一份北京市丰台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十一五”末和“十二五”连续四年经济总量数据材料:
2010年,北京市丰台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增幅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亿元,下降0.5%;第二产业增加值171.4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533亿元,增长12.5%。
至此,“十一五”期间,丰台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2%,高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3%、9.9%和14.4%。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0.2:28.2:71.6变化为2010年的0.1:24.3:75.6。
而2011年丰台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9.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2012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2.5亿元,比上年增长9.5%;201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7.8亿元,比上年增长9.1%。
数字是枯燥的,但这样三组数据却真实地告诉人们:丰台,已经迈上了区域经济发展稳步提升的快车道。
对此人们不禁会问:一不靠山二不靠水,也没有坐拥科技资源优势,丰台稳步提速的核心动力从哪儿来?
随着记者的采访与调查的一步步深入,渐渐地揭开了这个疑团——展开丰台经济总量增长图,你就会发现,丰台的核心竞争力,一在中关村丰台科技园;二在总部经济;三在科技资源条件平台。
科技创新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器
偌大的一个行政区靠什么来支撑经济的持续发展?
丰台科技园作为中关村的一个先进科技园,当之无愧的成为丰台区的经济发展核心驱动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加速器。
丰台科技园于1991年11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1994年4月,丰台科技园被纳入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系中关村科技园区早期的一区三园之一,自此一跃而进入国家高新区序列。
就丰台所在地理位置和科技资源而言,丰台区科技园的优势并不凸显。
早在1999年8月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召开前夕,本刊记者在采访丰台区时获得了这样一个数字:1998年,丰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4.6亿元,比1997年增长15.3%,完成年计划100.3%。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全年实现增加值5.76亿元,比上年增长22.6%。
但就在此后的2000年,丰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5.1亿元,比上年增长17%,完成年计划106.4%。“九五”期间全区经济年均增速达13.8%,累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4.7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1.3 倍。数字显示,此时的丰台区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全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0.1亿元,比上年增长24.3%;高新技术产业当年实现增加值(不含三资企业)8.4亿元,比上年增长76.3%,比1995年增长2倍。
那么,丰台的看点儿到底在哪儿?
从下面的这组数据足可以显示出丰台科技园魅力所在:
2007年,丰台科技园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015.55亿元,同比增长34.4%,上缴税费24.97亿元,同比增长37.7%。
2008年,丰台科技园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250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上缴税费31.22亿元,同比增长25%。
2009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560亿元,同比增长25%,上缴税费39亿元,同比增长25%。随着2008年国家启动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在各项认定指标趋于严格的情况下,丰台科技园区内由126家企业通过科技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送审认定通过率达92%。
2010年,丰台科技园实现总收入1950亿元,各项主要指标在中关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一区七园中位列第三。
而到了“十一五”开局的2011年,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全年实现总收入2562亿元,比上年增长20%!
至此,中关村丰台园已然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工程服务、轨道交通和航天军工为代表的特色产业以及以文化创意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产业,一个后势强劲的产业聚集效应就此形成。
大佬级企业拱卫的丰台总部经济
进入本世纪初,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掀起一轮以北京为代表的总部经济热潮,无论是内资企业还是跨国外资企业,纷纷都在北京设立了自己的分支机构或直接将总部设立在北京。此时此刻,企业领袖们不仅需要中国这个市场大蛋糕,也急需一个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立空间。于是,一个新的经济形式应运而生,这就是北京丰台的总部基地。
这是一个让许多地方政府都极为艳羡的项目。
作为全国最早提出发展总部经济的园区,丰台科技园总部基地项目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总部经济专业园区,总部基地东区也正在加快建设。丰台科技园总部基地东区是园区“东进西扩”的重要组成区域,是京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的一片待开发高新技术产业用地,总用地面积约1.81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多宗土地的上市出让。按目前丰台科技园计划,总部基地东区陆续还将有十余宗土地以招拍挂或协议方式推向市场,这其中包括商业金融用地、高科技产业研发用地和综合用地。
从2002年5月25日英国道丰国际集团的授权代表许为平与中关村丰台科技园在北京第五届科博会上签署关于合资开发总部基地的正式文本算起,丰台总部基地已走过了12个年头。
2011年10月12日,三洲隆徽实业有限公司的三洲新能源产业园中标丰台科技园总部基地东区15号地块。据三洲公司透露,本次中标地块拟建设的项目为三洲新能源产业园,总建筑规模约2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1亿元人民币。
而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0亿元的中铁产业园的建设,在重点整合中铁集团资源的同时,将重点解决中铁系统企业研发、办公、实验室、设计研究院、下属企业及相关协作单位的空间需求,同时也将进一步整合园区轨道交通相关企业,完善产业链,提升轨道交通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对优化丰台区轨道交通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将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
项目规划总建设面积25万平方米的华电产业园,秉承扩大集团资源整合效应、建设现代产业培育平台和企业发展基地、推动集团工程技术板块和相关产业快速发展这一设计理念,依据项目整体控规导则,结合周边城市环境,吸收和借鉴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以更方整大气的规划格局横空出世。
至此,中铁产业园、华电科技园、三洲新能源产业园形成的三大产业园迅速在丰台科技园总部基地东区率先形成了一个丰台总部经济铁三角。
endprint
截止2013年,中华通讯、中国诚通、中国航天时代、中国汽车研究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建龙钢铁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赫然在列丰台总部基地。
丰台区有关负责人兴奋的说,中关村丰台科技园为高新区的进一步发展引入了更多类型的大中型企业。新企业的入驻带来了对园区高端资源的整合,形成了总部聚集的客观经济动力,也带来了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迁移潮流。
科技资源优化独树一帜
前不久,国家科技部发布全国29家2013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名单,丰台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成为北京市唯一一家入选单位。此举意味着北京丰台即将成为国内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创新中心。与此同时,计划投资24亿元人民币,集设计研发、产品制造、施工安装“三位一体”的中国通号轨道交通研发中心也即将在丰台园成功落户,而这个项目建成后,丰台更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高铁、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的创新基地。
20年前的人们断然想象不到,就在丰台这片北京后院里已然崛起了一座科技创新之城。
日前,记者驱车前往丰台区科委采访,沿西四环中路一路向南,一座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不断跳入眼帘。而另一个引起记者浓厚兴趣的是这些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很多大楼外立面上都有一块绿底白字的字母“B”,看上去十分醒目。在与丰台区科委副主任魏欣亚的交流中得知,仅仅只是这里的21栋楼,就入驻了多达1700多家中小型科技企业,吸纳5万余人就业。
源头活水从哪里而来?丰台区科委领导的一席话让记者顿时茅塞顿开。
首先,丰台区具备巨大存量科技资源向增量科技资源转化的潜力。区内所分布的众多军工单位、科研院所、高校和高新技术企业并不是封闭存在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类优质科技资源将释放出巨大能量;而丰台区创业孵育体系相对完备,区域内的企业孵化器、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等各类孵化机构为这种能量释放创造了条件;同时,科技人员聚集,区内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殊贡献人才不断增加进一步激活了创新创业机制与环境。
第二,丰台区科技发展特色明显,亮点突出。丰台区内有较强的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专利投入产出比以及技术合同成交额在全市名列前茅;丰台打造了国家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在新发地农业科技城打造物流科技园;服务平台的建设,特别是孵化器一条街,为高新技术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第三,丰台区高技术产业基础雄厚,集约化程度高,随着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的到来,丰台将出现以轨道交通产业、航天军工产业为特色,以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增长极。
丰台区还敏锐地意识到:在这样一种态势下,丰台区高技术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将蕴藏着更大的潜力。而如何把这些优质资源聚合起来形成丰台的资源优势,则是丰台区必须面对和解题的战略性选择。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审时度势、主动出击,想方设法聚合科技资源并使之不断优化成为丰台区科委的不二选择。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区科委领导班子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眼睛向上开掘上级资源,率先请命建立了北京市第一个区级科委建设的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丰台工作站。这一旨在整合丰台区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及其资源而建立的区级平台,责无旁贷地成了大学、院所、科技园区、区县工作站交互协调的枢纽。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丰台工作站的建立,打破了区域管理部门两眼向内的习惯性思维,不仅成为第一个吃到市级平台资源螃蟹的区级科委,而且开创性的拓展了省部级资源向下延伸通道,一时间成为国内科技界的美谈。
与此同时,丰台区把目光瞄准了院士这一高端资源。2011年以来,丰台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已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9个,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中国工程院院士岑可法、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等著名专家均被吸引进入设立在丰台的院士专家工作站。而以中国工程院孙燕院士等领衔的京卫医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已完成中药复方有效成分乃至单体、抗肿瘤临床免疫学研究和生物技术多肽及单体药用研究等多项成果。
作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丰台工作站的执行机构,丰台区技术创新与生产力促进中心巧妙地承载了平台的建设与平台价值的最大化。几年间,丰台区技术创新与生产力促进中心通过丰台区科技及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业务、“百家重点实验室进千家企业”活动、科技培训、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技术市场相关政策法规宣传和培训等为载体,累计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上千家次,开创了区级生产力中心的科技资源优化新局面。
endprint